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

见贤思齐、崇尚英雄,是中华民族薪火传承的优良传统。正气凛然、忠义参天的英雄形象,能够给人带来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指引,道德上的教化,品格上的提升,行为上的矫正。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万民效法的道德楷模。魏征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以来,前赴后继、舍身取义的民族英雄,用自身鲜活生动的高尚人格,英勇品质,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标注着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诠释着中华文明的思想高度。

在民间具有根深蒂固影响力的关公崇拜、关公信仰,是华人社会英雄崇拜情结的具体、集中的体现。关公的英雄故事在华人社会中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留下了诸如: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夜读春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关斩将,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等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

湖北当阳关陵有幅对联说:“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表达了中华民众对关公的崇敬、爱戴、仰慕及歌颂,基于关公崇拜而建立以来的关帝庙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香火缭绕,跨越千年依然兴旺不衰。

在全球华人的心目中,关公是英雄的典范,是历史以来最为理想、完美的英雄形象化身。《现代汉语词典》对“英雄”一词的解释:一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二是具有英勇品质的人;三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英国《牛津词典》对“英雄Hero”一词的解释:一是具有超凡本领的人;二是声名煊赫的战士,曾为国争战的人;三是其成就及高贵性格为世人所景仰的人;四是诗和戏剧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主角。

关公的英雄事迹、人格情操、理想志向,完全符合古今中外人们对英雄的评价标准。

关公出身行伍,戎马一生,神勇盖世,叱咤风云。史书《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关公“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曹魏谋臣程昱、郭嘉等称关公“勇而有义”,“勇冠三军”;孙吴将领陆逊、吕蒙等称关公“素勇猛”,“梗亮有雄气”。《三国志·关羽传》描写白马一役,“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将关公英勇无敌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千载之下仍能感受到其神勇之姿。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其所著《廿二史札记》中,罗列了两晋南北朝时勇将以关公、或关公张飞为榜样自比或类比的资料,称“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

近代戏曲史家蒋星煜考证说:”整部《二十四史》,也未有任何名将有过'威震华夏’的声势。更值得注意的是'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这说明除魏、蜀、吴三国公卿百官之外,流落社会上贩夫走卒以及无产阶级也都对关公心悦诚服,愿意为之驱使。”

关公不仅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更令世人津津乐道,顶礼膜拜的是关公的忠义精神。关公自追随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起,对刘备忠心耿耿,矢志不移。曹操极力拉拢关公,高官厚禄,金钱美女,关公都不为所动。关公曾许诺曹操,必然会报答曹操盛情之后离开。等到关公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后,“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连曹操都不得不为之叹服,感慨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北宋宰相张商英曾作《咏辞曹事》一诗,颂扬关公:“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釯。月缺白易满,剑折尚带霜。势利寻常事,难屈志士肠。男儿有死节,可杀不可量。”

关公忠义精神为后世忠臣良将树立了万古不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道德典范,成为寄托着民族大义精神的力量源泉。

关公的英雄形象、忠义精神,伴随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前进步伐,已经积淀成为代表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文化符号,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闪耀新的光芒。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