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等于零”的历史公案
流传中吴冠中曾经说过“笔墨等于零”。关于这事,笔者一直很感兴趣。所以就找了有关的资料看了。在此把来龙去脉理一理。
“笔墨等于零”,可以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就是直接的理解,就是画画的笔墨等于零,没有价值。第二层意思是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第三层是很复杂的,就是在这个口号后面还有很多恩怨和潜台词。
现在看得到的绝大多数,就是第三层。不过笔者觉得无论怎样,要看看吴冠中的原文才是理解这个问题的根本。
吴冠中出过一本散文集,书名就是“笔墨等于零”。他的原文,很短,在百度的“笔墨等于零”条目里。从这个原文,这个短文,很清楚,吴冠中说的是第二层的意思:“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实际上他说的,倒是绘画的常规理论,只是语气上说的决绝了些。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争议?有很多大家对吴冠中一批再批。比如张仃发表过“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其中有一句原话:“过去有人提出“革毛笔的命”,现在有人提出“笔墨等于零”。老实说,我无法同意这样的观点,也不太理解这样的观点。”这个也要去看看张仃的原文。从张仃的上下文看,笔者认为张仃是就我们前述的第一层意思而说的。
如果仔细看张仃的原文,应该理解到争论实际上是在第三层面上进行的。于是就上升到了一个更加困难的主题“就是什么是中国画的底线”?或者更加困难的问题“什么是中国画”?
笔者觉得“笔墨等于零”本身实际上没有什么争议。争议所在还是“中国画究竟走什么路才能发展”?
后来吴冠中与一名记者又谈及这个问题,网上可以看到《吴冠中:我为什么说“笔墨等于零”》。文章可以点击本文后面的链接去阅读。大概是同一名记者,后来又采访张仃,于是又有一篇《张吴之争3:再说“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张仃访谈》。这两篇文章值得好好读,是两位大师对于国画的发展和传承的精辟论述。
笔者细看之下,做一个综述:笔墨是中国画的特征。西洋绘画思想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巨大,吴冠中认为,把笔墨作为中国画的必须的特征而且作为脱离了内容的评判标准,是戕害中国画。
笔者认为笔墨是中国画必须的特征,但的确不应脱离内容。
张仃认为笔墨是国画的底线,必须的。张仃认为从国画的传承的确有因循守旧的问题,但是从西洋画角度来拯救国画则是错误的。他提出不是拯救,是促进发展。
笔者认为“拯救”抑或“促进”,只是言辞的选择。
笔者认为,中国绘画的传统使得中国画独立于西洋画。全面地把中国画的理念开发到其他媒介和工具,诸如丙烯和画布,以及水彩,铅笔画,是一个巨大的绘画空间。脱离开死守底线,让思想冲破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