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明显是打赵构脸,健在的赵构为何不反对?
导语:关于岳飞之死想必大家都知道,岳飞作为宋朝杰出的将领,在对抗金兵入侵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奈何朝廷奸臣当道,宋高宗赵构为了向金兵求和,听信小人秦桧的意见以谋逆之罪杀死了忠将岳飞,造成了千古奇冤。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金口玉言,一旦定下的罪,即便是错了也不会认。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名声,这是古人非常看重的。但在赵构还在的时候,宋孝宗便给岳飞平反了。赵构当时其实是不愿意的,但之所以没有反对主要原因是:第一,宋孝宗需要以“为岳飞平反”鼓舞士气;第二,岳飞之死确实有冤,赵构心里清楚平反是早晚的事;第三,需以“平反冤案”来清洗“秦桧之流”。
宋孝宗赵昚跟赵构不一样,他是主战派。其实在赵昚坚持北伐时,是被赵构阻止过的。赵构曾对宋孝宗说“等我百年之后你在筹划北伐的事吧”。身为太上皇,被当朝皇帝公然否定难免有些尴尬。但这句话听上去更像是一句牢骚,无法阻止宋孝宗北伐的决心。然而想北伐首先要凝聚军心,鼓舞士气。岳飞生前一直是坚持北伐的,他不仅在北伐过程中做了很多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整个宋朝军队中影响都很大。
(一)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在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年),岳飞带领岳家军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随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属部队归到了岳家军,使得岳家的军兵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绍兴四年五月(1134年),岳家军从鄂州(今湖北武汉)渡江开始北伐,在岳飞的指挥下,岳家军作战英勇,首战便攻克郢州。
郢州收复后,接着兵分两路进军。岳飞率领军队攻打襄阳,与伪齐主将李成决战。李成听说鄂州一日便被攻下,吓得仓皇逃遁,结果岳飞兵不血刃便拿下了襄阳。此战收复了襄阳六郡。七月,金朝为了阻拦岳家军北上,派援数万援军支援李成,在邓州西北方向排列三十余营寨,企图阻挡宋军北进之路。然岳家军奋勇冲杀,一举击败了伪齐联军,并顺利攻占了邓州。岳飞即又分兵相继收复唐州、信阳。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再次北伐,攻占伊阳、洛阳,后后因孤军作战被迫撤回了鄂州。在此次北伐中壮志未酬的岳飞写下《满江红》。
(二)挺进中原,实施“连结河朔”的策略岳飞在作战过程中,建立人民起义军。使前线宋军与当地的人民起义军联合抗敌。“连结河朔”策略的推行,收到显著效果,也为宋朝的先进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三)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岳飞的岳家军是当时抵抗金国的主力军队。是由岳飞为主导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的军队。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就连金军佩服,对其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价。(四)树立爱国精神
岳飞真正将忠君爱国做到了极致。为国赴死、力抗金军,从他的种种事迹中都可以看出来。他的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更是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从岳飞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代表的不仅是宋朝的忠将,更是一种忠君爱国的精神。岳飞之死已经寒了很多忠臣良将的心。没人再愿意北伐,如果想北伐必须鼓舞士气,而为岳飞平反,安抚军心,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关于赵构杀岳飞的原因这里就不过多解释了,无非是:第一,岳飞功劳太大,军事威信过高;第二,岳飞要接回“二圣”,赵构担心影响自己的帝位;第三,金人要求杀岳飞才能议和;所以“谋逆”只是个幌子罢了。
关于岳飞是被冤枉而死的事连金人都知道。早在1142年(绍兴十二年)八月,岳飞就义不久,宋军完成了第二次的绍兴和议,金兵大发善心以礼送回了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北宋亡国后金人以礼送回皇家人士还是第一次。韦太后的回国正是展示绍兴和议伟大成果的最佳时机,宋高宗大力吹嘘了这一“伟大”成果。并花费重金为“皇太后回归”举办了盛典。谁知道送韦太后回来的金兵见到迎接队伍问的第一句便是“岳飞以何罪而死?”。这时喜气洋洋的宋朝官员都是目瞪口呆,含含糊糊的说“岳飞谋反,所以被杀了”。金兵使者听到后不禁冷笑,嘲讽道:
意思就是宋朝善领兵大战的也就岳飞一个,就想项羽的范曾一样,项羽因为没有用范曾导致最后败给了刘邦。岳飞就相当于范曾。敌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宋朝的谄媚和卑躬屈膝并没有换来敌人的怜悯和同情,反而是无情嘲讽,实在是屈辱至极。这就是宋高宗信任小人秦桧的结果,相信宋高宗心里也是倍感屈辱的,但他已经做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将岳飞诋毁到底。
岳飞死后秦桧权倾朝野,本来已经是宰相的秦桧在与金兵完成议和后又被加封为太师。秦桧借助自己的权力,在朝堂内使用各种手段铲除异己、结党营私,独揽大权,朝廷里的官员几乎都成了秦桧的党羽。可想而知当时秦桧的权力有多大了,几乎已经超过的宋高宗这位皇帝。据说他宋高宗每次召见秦桧的时候都会在靴子里藏一把匕首,直到秦桧去世,赵构才松了一口气。可见秦桧的权力连宋高宗都感到畏惧。(一)秦桧权倾朝野
1145年4月(绍兴十五年),宋高宗赐秦桧府邸;六月,对秦桧及其家人加官进爵;十月,宋高宗送秦桧亲笔匾额“一德格天”;1146年1月,为秦桧建家庙;五月因形式严峻 张浚上疏进言朝廷早作预备,被秦桧削了兵权,贬到了连州。1147年,秦桧被封为益国公,从此向秦桧献媚的人越来越多;1148年,李显忠因主战,上奏恢复中原,被削去军职;1150年正月,秦桧上朝时,被殿司小校施全刺杀,因刺杀无果被斩杀于街市;1150年6月汪大圭,惠俊、刘纪中等因为诽谤秦桧而获罪;秦桧在生病时宋高宗允许他乘坐轿子上朝,并免朝拜礼。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整个南宋的朝堂上几乎就是秦桧说了算,有违背他心意的便会被他想办法赐死或流放。宋高宗作为一个皇帝权利几乎已经被秦桧架空了,这难免会让宋高宗心存忌惮。(二)奸相寿终在秦桧病逝前,他希望宋高宗能立自己的儿子为宰相,秦桧的儿子秦熺深得秦桧真传,心机也非常深沉。但令秦桧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等来好消息,却等来了宋高宗的一份“父子俱致仕”诏书,意思就是让他们交还官职退休。在秦桧病逝后,宋高宗松了一口气道:“老贼已死,我无忧矣”。
从这一句话便可以看出宋高宗对秦桧的态度。宋高宗之所以重用秦桧,是因为:第一,是他知道自己皇位不正,担心别人觊觎自己的皇位。第二,被金兵吓破了胆,只想偏安一方。而秦桧一直主张议和,正好符合的宋高宗的意愿。但秦桧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结党营私,独揽大权,这是古往今来皇帝最忌讳的。岳飞死后其实已经没有像岳飞一样的人再能威胁宋高宗了,但秦桧还是一直斩杀抗金将士,宋高宗作为一个皇帝心里毕竟是清楚的,但无奈秦桧背后势力太大,有金兵做后台。如果杀了秦桧,一旦金兵南下,他怕自己也落得跟宋徽宗和宋钦宗一样的下场。
秦桧掌权期间,他极力主和,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中原。同时他结党营私,祸乱朝纲。虽然秦桧已死,但因为受秦桧的影响,朝堂上没有人敢再主战。宋孝宗想北伐就要为岳飞平反,打压秦桧之流。让百官明白只要是忠臣就终会有被证明的一天 名流千古,而奸佞小人虽然能猖狂一时,但迟早会被绳之以法,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