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石窟:南龛,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北与陕西省相邻。秦至三国时期属于巴郡宕渠县,南朝时属归化郡,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始置巴州,属巴州大谷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清化郡。唐代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巴州。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因“山河形便,分为十道”,其中第五道为山南道,第九道为剑南道,以成都为中心的今之川西地区属剑南道,而巴中属山南道。
米仓道”即出长安南,沿斜水、褒水南下至南郑(今汉中),越米仓山到巴州(今巴中市) 的古道,从巴中又可经阆中、绵阳至成都,巴中地处米仓道的南端,从中原入川除了途经广元的金牛道外,就是这条米仓道了。这条通道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甚至超过了自秦时就有的古金牛道(由陕南经金牛县至略阳、广元入川的古道)。同时,著名的丝绸之路从西域至河西走廊南下后,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路线进入四川,这就是丝绸之路河南道。此道与蜀道祁连道、金牛道多有重合。于是,丝路河南道在兴元府境内与米仓道南段相合,进入巴中。
从巴中南下不仅可达四川腹地,还可经现在的三江镇南下至重庆,并顺江到达长江下游。记录南北朝史实的文献中常说有僧人从西域经河西到江南,是路由“巴楚”,所谓的“巴楚”应当与这条道路的存在分不开。
巴中南龛的题刻中时常有“秦州僧”或“凉商”等称谓,亦说明了这条道路的通畅。
南龛位于巴中市城南的南龛山上,为巴中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者,亦是巴中石窟都精华所在。南龛在内容有释迦佛、三世佛、弥勒佛、菩提瑞像、千佛、西方净土变、双头瑞佛、如意轮观音、地藏、毗沙门天王、观音、观音与地藏、鬼子母以及经幢和墓塔等。西方净土变和毗沙门天王龛像在这里尤其突出,保存也较完整,是唐代四川非常流行的题材。南龛始创于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亦多有开凿。现存唐代的纪年铭文有开元、乾元、咸通、会昌、中和等年号。山崖南段主要是墓塔。
来到这里,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情愫。那就是河南老乡杜甫的手书遗迹。乾元二年杜甫游历巴州,与好友严武游南龛,并题《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一首。该手迹应该是后人伪刻的,不过观之亦感怀良多。
当年杜甫入蜀,从老家巩县出发,经崤函古道,并留下了大名鼎鼎的诗作三吏、三别,一路辗转,后经蜀道天险来到蜀地。一路颠沛流离,狼狈不堪,那种“国破山河在”的无限凄楚,今天想来也不禁泪流满面。
河南人的逃难史,不敢说自少陵始。然后少陵一定是千百年来河南逃难史中的一员。四战之地,人民水深火热,让如今生活在和平的我们理应多么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和幸福。
看到南龛的诸多题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恐怕也有很多是逃难蜀地的。这中间有宗室、有官宦、也有文士。可无论曾经的你多么光鲜,多么的锦衣玉食,在逃亡的路上,也只有开窟造像,重妆塑作,以祈求一生的平安。
透过这些石窟,看过这些题记,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爱恋于这些温暖人心的石窟,爱恋于这生於斯长於斯的热土,爱恋在穿越丝路、蜀道之上自由呼吸的我。
欢迎关注资瓷 ↑
欢迎赞赏资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