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画记】陈少梅:得北宗精整爽健,收南宗文雅精微(上)

陈少梅是金城的得意弟子。金城坚持北宗画法,在所著《北楼论画》中称:“工笔固未足以尽画之全能,而实足奉为常轨。写意虽亦画之别派,而不足视为正宗。”他明确地称工笔画才是正轨,南宗的文人写意画法只能说是旁枝。这样的观念影响到了陈少梅,刘曦林在《论欲断薪火辟艺苑别途——评陈少梅的画》中称:“他从被贬斥的所谓'北宗’的艺术中,发现了特异的艺术语言,找到了与自己相近的艺术个性,并希图从这里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他首先从郭熙,然后从马远、夏圭,一直到仇英、唐寅、吴伟等人的绘画入手,仿佛在混沌中找到了一线光明。”而孙天牧在《近代北派山水第一人——忆先师陈少梅先生》中则称:“当时国画领域中,是四王、吴、恽一统天下的时代。陈少梅师独具慧眼,另辟蹊径,跳出了时尚的画风,毅然走到明代北派山水大家唐、仇领域之中……”

其实金城并不完全排斥南宗,他在《画学讲义》中说过:“作画以能得神韵为佳,不必刻画之工也,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工则工矣,然过于拘谨。”他还认为作画应当“有士气而兼具作家之工”。对于南北宗问题,金城明确地称:“惟神明于规矩者,自能变而通之,善师者师化工,不善师者抚缣素。拘法者守家数,不拘法者变门庭。”

陈少梅《寒林图》40年代中 选自《陈少梅画集》

金城的客观态度对陈少梅当然也有影响,薛永年在《浅论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陈少梅及其传派》中评价说:“他的作品深得北宗精整爽健,吸收南宗的文雅精微,创造了一种精雅之美,严谨、精密、娴熟、潇洒、有情调、有韵味,比一般的院体含蓄精微,比一般的文人画功力深厚,但坚持了中国画的语言方式和审美韵味,形成了南风北骨的风采。”

可见陈少梅的绘画特色乃是北宗为本南宗为用,吸收两宗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对于他的绘画成就,范曾在《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少梅》的序言中作出了详尽的解释:

作画用笔爽利俊发、略无滞碍,而墨色雅结清脱、皭然不滓。其大幅山水远观之骨气崭岸,近求之采藻严密,体势雄健恢弘、厚积薄发、愕愕然、凛凛然,近乎南宋马远、夏圭,而其气韵清雅雍容、含英咀华,潇潇然、澹澹然,则又近乎五代董源、巨然,宋之李成、范宽。于南北巨擘大匠之作,少梅先生自少至壮弘汲鲸饮、追本探源,断非一鳞一爪,皮毛外相之求似。是则陈少梅先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其渊源如此,盖不可以南北宗限之也。

陈少梅《西园雅集图》1945年 选自《陈少梅画集》

陈少梅出生于宣统元年,也就是1909年,关于他早年的情况,其次子陈长智先生所作《陈少梅年表》中载:“4月9日(农历闰二月十九日寅时)生于福建漳州,祖籍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霞流镇平田村,后迁鹤桥乡金花村。名云囗(成名后改名云彰),字季升。于家中兄弟排行第五。父陈嘉言(1851-1935年),字梅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福建漳州知府,入民国为首届国会议员,诗文书法名闻南北。母舒琼仙。”可见陈少梅出生于官宦之家,何延喆、何厚今在《陈少梅》一书中写道:“他的父亲陈嘉言、伯父陈兰松同榜高中进士,叔父陈范等三人同中举人,当时被称为'五凤齐飞’,于朝堂草野尽皆传为佳话。”对于他初始学画的年龄,陈长智在《年表》中将其列在4岁那年:“此年至1922年间,在家乡读书,从父攻习诗文书法。尤爱丹青、临习不辍,喜画家乡山水,游踪遍历衡岳潇湘,父为取字'少梅’,以励其承继父志。成名后,以字行。”由此可见,陈少梅是早慧之人。

在思想观念方面,陈少梅除了受到父亲的影响,家族里长辈的观念也会对他有所感染。陈少梅的堂叔陈鼎官至军机处行走,陈鼎乃是蔡元培的老师,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获罪,戊戌六君子行刑那天,陈鼎与他们同时被绑赴刑场,在观刑之后又被押回监狱永久监禁。陈少梅的另一位叔父陈范曾是《苏报》报人,该报刊登过邹容的《革命军》自序。陈少梅的堂姐陈颉芬则创办了《女学报》,此报为中国首份女性报纸,陈颉芬在逃亡日本期间还结识了秋瑾,与秋瑾一起组织了共爱会,而陈颉芬被推为会长。

陈少梅《携琴访友》1948年 选自《陈少梅画集》

尽管家族里的政治氛围很浓,但陈少梅却没有步入政途,始终对艺术有着特别的痴迷。1920年,其父在北京任职,12岁的陈少梅离开家乡来到北京,而后通过父亲在京结识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大家及收藏家。1926年,北京湖广会馆成立,陈少梅之父陈嘉言被推举为第一届董事长,自此之后有更多的名家出入陈宅。《20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陈少梅年表>》中写道:“少年陈少梅随父北上,寓居北京湖南会馆。从洞庭衡岳到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故都人文荟萃,名物风华,使少梅大开眼界。旧时会馆是外省精英聚集之所,乃翁德高望重,会馆名流汇聚,少梅得以向名宿耆老学习,与他们一起吟诗作画。北京画家云集,许多人亦富收藏。少梅借私人藏画,烛光下彻夜临习,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底。此时,陈少梅已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常能以鬻画收入补贴家用。”

1923年陈少梅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拜师于金城门下,此时的他年仅15岁,是金城门下年龄最小的弟子。据说金城对陈少梅最为看重,在周简段所著《画坛旧事》中,记录着金城介绍陈少梅的一段话:“我一生教授弟子甚多,他是最小的,却是我最得意的。现在他画得很好,将来前程无限,故我为他取号升湖,承吾业者,必升湖也。”

原来陈少梅号升湖,是老师金城亲自为他起的。然而陈长智在《陈少梅年表》中记载:“金北楼之子开藩(字潜庵)继承父志,成立'湖社画会’(因金北楼一号藕湖,故名),会址在北京东四钱粮胡同14号。画学研究会画家群与参加,凡会员均取带湖字之号,取号升湖,为湖社画会骨干,湖社会员人数最多时达四百余人。”陈长智的这段话列在了《年表》的1926年,这年陈少梅18岁时,就在这一年的秋天,金城去世。到本年的冬天,金城之子金开藩方成立湖社画会,凡是该会会员所起之号均带一湖字,正是在此时陈少梅起号为升湖。

陈少梅《雪霁图》1948年 选自《陈少梅画集》

虽然陈少梅拜金城为师时年纪不大,跟随金城学画的时间也不算太久,然而他却有着颇高的艺术天分,在他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转年即1924年,在金城等人的张罗下,共同举办了中日第三届绘画展,陈少梅的作品也参加了此次展览。何延喆、何厚今在《陈少梅》一书中转引了刘凌仓对陈少梅的评价之语:“我加入'画学研究会’时,少梅早已是会员了。当时他年龄很小,画得却很好。他对艺术很忠实,说话极痛快,每提到国画总是侃侃而谈,很有见地。”该书中还引用了金城对陈少梅的评价:“余弟子累百数,而少梅超诣绝群,必以过我。”

1930年,比利时举办了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陈少梅的画作也参加了此会,并且获得了银奖,这些都可说明他在绘画上的成就所在。

陈少梅《玉兔嫦娥》40年代末 选自《陈少梅画集》

1931年,湖社决定在天津开设分会,该分会由陈少梅和惠孝同主持会务工作,当时陈少梅年仅23岁。从这一年的3月10日开始,陈少梅在天津分会开始授课,该会扩张得很快,为此他们不得不选择可以容纳更多学生的授课地址,正是湖社天津分会的开办,方使得近代天津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画家。李蒲星编著《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美术家卷》中称:“天津二十余年,随陈少梅学画不下百人,后来成就卓著者有王叔晖、刘继卣、黄士俊、孙天牧、关雁修、刘维良、吴咏香、王宝铭、冯忠莲、邵芳等人。1938年,陈少梅破例收一位名叫张慎言的聋哑少年为弟子,陈少梅教他以演示为主,辅之以哑语和书写提示,张慎言将每一张字纸都予以收集,学画10年,竟厚达10册之多。”而陈少梅的学生冯忠莲后来还成为了他的夫人,她在临摹古画方面颇具功力,所临的《清明上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京期间,陈少梅还于1935年在天津法租界永安饭店二楼举办过画展,当年7月11日的《北洋画报》刊登了陈少梅的两幅作品,同时还刊登了巢章甫所撰《陈少梅画展小言》:“画家陈少梅先生,英年力学,名震平津。……人物、仕女,并皆绝佳,山水更兼南北二家。并世作者,殊不多睹也。值此艺术消沉之际,正复异彩当空,光芒万丈,盛可知也。”

1937年7月3日天津沦陷,湖社天津分社被迫停止一切会务,陈少梅避居英租界,租住在世界里一号一座小楼内。《天津小洋楼陈少梅旧居:天才画家弱冠闻名》一文中转引了陈少梅次子陈长智的回忆之语:“当时家里人口多,经济十分拮据。全家居住在世界里1号一座小楼里,是租用的房子,面积不大,人口最多时有10口。我们兄妹四个,我奶奶,姑姑、我叔叔,我父母,表哥,10口人仅靠我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很忙,整天除了教学就是自己作画。”

陈少梅《长夏山居图》 1947年 选自《陈少梅画集》

为了生活,陈少梅努力作画,为此他开办了陈少梅画社来招收学生,他参照《湖社画会天津分社简章》的内容撰写并印刷了《陈少梅画社简章》:

一:本社以研究国画为宗旨。

二:本社设山水、人物两科,由社员自选一科。

三:凡品行端良,有志研究国画者,不限男女年龄资格均可入社。

四:本社分一次班及两次班两种。

五:学费须于每月按月缴纳,除以声明退学者外,不得随意停交学费。

六:本社开展览会时,成绩优良者应加入出品。

陈少梅在教授弟子时十分耐心负责,他的学生孙天牧回忆称:“先生在教我时,总是亲自提笔示范,并耐心地告诉我北宗山水画笔怎么用,墨怎么用,就这样口传心授于我十年之久。”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孙天牧》一书中,提到他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北派精髓:“中央文史馆馆员,老画家孙天牧先生是陈少梅的得意弟子,也是终生继承老师衣钵的忠诚实践者,他从1938年开始跟陈少梅学画,一直学了10年。孙天牧对传统山水画法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功力,尤精于北派山水;他临暮的古画,几可乱真。”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