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回乡
回乡
昨天一大早,急匆匆驱车回乡,查看地里的白芍生长情况。
上次回去还是去年,记得当时的省道还凑合,起码车还能跑起来,这次就不行了,路上坑洼不平,等车灯照到前面有坑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了,狠狠地颠了几下后,没法,只能降低车速了,四五十迈的车速龟缩前行。
这条连接豫皖两省的省道,在我的印象中,就没有多少好时候,因为回老家走省道近,所以走得多一些,也见证了这条省道的发展轨迹。从项城到沈丘的最东边与安徽界首交界处,全长60公里左右,基本都在河南境内,进入界首市后,道路明显改观。
要想富先修路,由路看发展,这是见证一个地方的发展思路,何况是一条标准而繁忙的省道。
进入界首后,路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不说界首至阜阳的省道,单说乡镇道路,就值得点赞。特别是界首南陶庙镇至胡集镇的乡镇道路,足足有三十多米宽,平坦大气,并不次于省道国道,仅凭此路,就能让外地人刮目相看。
来到镇上,接着战友兆明,一起去地里看白芍。还好,有家里的三哥前几天打了一遍除草剂,野草没有滋生出来,心里也就放心了。
回到村口,刚好碰见我喊爷的长河,他在颍泉区文集镇做中药材收购生意多年了,便聊起今年的白芍价格情况。
长河爷也算是我村走出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弟兄五个,那时候弟兄们多可不是什么福气,因为弟兄们多,意味着打光棍的概率大。
长河爷为了找老婆,便学裁缝,在南边四里多地的滑集开了一间裁缝店。记得母亲曾找他给我做了一件上衣,结果拿回来我一试,前襟子一边长一边短,袖子还粗细不一样,弄得没法穿,都是乡里乡亲的,母亲也不好意思去找他。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慢慢有名气了,还收个女徒弟,后来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老婆。
听长河爷掰着手指头算,今年中药材已经迎来转机,国家对中药材的价格开始干预,白芍有望迎来真正的春天。
因为现在白芍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因为最近几年白芍持续走低,药农都不愿意种植了,有熬下去的都在地里长着,但毕竟数量少,就是现在种植,也来不及了,因为白芍的生长周期起码在四年以上才能出成品。
长河爷说,现在的价格是5元1公斤,到6月初收购时能涨到6元左右,再到10月收购时估计在8元上下。据他估算,我那几亩白芍收入4万以上没问题。
听了他的一席话,让我颇感欣慰,几年的漫长等待即将有结果,看来,中药材种植也如人生,人生的最低谷只要熬过,总有跃出之日。
午饭后,与村里几位长辈闲聊,得知他们都七八十的年纪了,记忆中他们个个生龙活虎,今天已是耄耋之年,不禁感叹岁月真得太快,容不得你思考人生,已是半百之人。是啊,当年在他们面前还是小屁孩的我,已半百亦。
听他们说,现在农村人也非常注意锻炼养生了,每天早晚,乡间水泥路路上,散步的人很多,有的能走七八公里远。
看来,认为农村人干活不用锻炼的认识需要改变了,现在重视身体健康的越来越多,别说城市了,农村已经行动起来。
但是,村里还是看不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遇见本族我喊二哥的文启,今年都七十了,说明天准备去常州打工。而我二哥今年也64了,前几天去临泉县工地干活,我也没能见到他。
漫步村头,环视宁静的村子,闲适的村民,蓝天地阔,空气清新,静的让你不得不放慢了生活节奏,这不正是我追求的田园生活吗?
此刻,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围城》中的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外的想进去”。而我,不就是那个想冲出围城的人吗……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