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说 | 2021新年:2007年的上海,你去过吗?从泰安路走到人民广场沿途所见

沪说· 第100期

祝各位读者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今年是我们公众号创办以来的第六个年头了。感谢读者的支持和鼓励,我们两位主笔跨洋合作,不追热点,不蹭流量,一路佛系地走来,只是因为挖掘家乡历史的“初心”难忘。尤其是展望区域的未来时,没有想到能引起那么多读者的共鸣。有时候不知道是你们选择了我们的内容,还是我们的内容选择了你们,抑或两者皆有吧。让我们继续保持这样的默契,一同走过2021年。

2021年终于来了,但2020年之后,一切都变了。

大家渐渐足不出“沪”,甚至有些宅起来了。笔者在北美大农村小镇的郊区的寓所里已经渡过了九个月的在家办公带娃的生活。对我来说,世界尽头就是家门前的邮筒。

与外围世界的封闭相比,好像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今年新年,我们去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那是2007年的上海

为什么是2007年?

选择2007年并不只是个随意又必然的年份。这一年,我大四、毕业。一月份考研结束之后就如孤魂野鬼一般,每周四有一节美国文学课,剩下的时间就是应付各种零零星星的考试、找工作,然后就是玩儿。
五月末,人生下一局基本已经确定。本打算坐44路从学校出来到徐家汇散散心,但还是提前在幸福村下了车。大三的时候,无数次坐44路到这里下车去影城实习,对这里还是颇有几分感情的。幸福村对面就是泰安路。从这里走到人民广场会是怎样呢?
理论上地铁站一共五站,而且上海马路棋盘纵横,怎么走都能到,反正没有什么时间压力,也没有什么打卡诉求,走就是了。

发现泰安路的拼音竟然是错的!!!

泰安路在华山路东面,这里就是“法租界”最西边的地方,一踏上泰安路,瞬间就已经时空穿越了。
泰安路很短,通兴国路,沿兴国路向南,是一个五岔路口,最著名的当属这里的武康大楼,不过当时武康大楼还不够出名,只是样子确实很出众。

2007年的武康路还没有成为网红,沿街还比较朴素。

当然,2007年的我对于武康路的过往历史并不熟悉,因此也无法对照留影。只觉得窗棂、屋檐、阳台的线条和造型非常别致。

武康路376号(武康庭)是当时已经开发的商业项目。

武康路上最神秘的湖南别墅,特意照了一下正门。

从湖南路向东,我又移动到了淮海中路上。斜对着上海图书馆,此时地铁十号线正在紧密施工中。

沿淮海中路向东,不久就到了乌鲁木齐中路的领馆区。

十分低调的美领馆,再往南一点就是伊朗领馆,两个关系特别紧张的国家驻沪领馆却特别近。那个时候,美国签证就不在领馆办了,因此也没有了从前《夺子战争》里面的那场戏了。

在乌鲁木齐路东边,是法国领馆。

低垂的蓝白红国旗宣示着这座小院象征的主权。

往前走到复兴路和淮海路交界路口。这里应该没有太大变化,可能唯一有时代标记的是当时还在运营的911路双层巴士。这双层巴士曾经因为车型老化而在上海销声匿迹了好多年。

再走上一段就到常熟路口了。

走到华亭路的时候,我想左转去看看。

2007年的上海还在用绿白相间的路牌,街头还有很多书报亭,人们还没有流行松松垮垮色彩鲜艳的服饰风格,总是不知道从哪里流出的土味,马路上的天线还是那么肆无忌惮地切割着灰色的天空。

想起来再上次去华亭路早在1998年,那时这里还是马路市场,有名的华亭路市场,如今尘埃落定,这里宛如一条西班牙小镇的街道,但这个硕大的电视灶让人很是出戏。

沿华亭路走到长乐路,这在当时算是一条比武康路有名的情调马路,说起1998年那次来也是一次蛮有趣的经历。我那年得了一个中学生作文竞赛的二等奖,要去沪警会堂参加颁奖仪式,领取奖品。爸妈带着我从常熟路站下车穿过热闹的华亭路市场......

在长乐路,东湖路口,我看见了一幢满是脚手架的建筑。这就是当年的沪警会堂。想起了当年的奖品是一箱三种口味的光明学生奶和一本印着获奖者名称的《中文自修》杂志,而我们是被忽悠来鼓掌的。当然,对于一个初一学生来说,得奖的荣誉感自是无法取代的。

东湖路长乐路和富民路的三角绿地里是田汉塑像,1998年的一面之缘之后,总算可以驻足长观一下了。

沿东湖路向南,遇新乐路,知名的东湖宾馆就在这儿。这个门脸开在新乐路上,门口有个穿着制服的人悠闲地坐在那里,后来我们才逐渐熟悉这行人,停车收费员。

现在这个东湖宾馆的门脸已经拆掉了(大约在2014年),门口似乎也开在了别处。

(2019年的街景)物是人非。

沿新乐路到襄阳路口,蓝顶的东正教堂煞是好看。彼时正在改建。

只不过东正教堂上的十字架都不见了。

历史照片(襄阳路南望)

接着赶路,我已经不记得是从襄阳南路转去淮海路还是陕西南路。下一张照片就在淮海中路上了,从淮茂绿地远眺后面的建筑物。有趣的是远处的新锦江与锦江饭店峻岭公寓大楼完美重叠在一起,当年我看的是蓝白相间的新锦江,而如今我更在意峻岭公寓大楼。

茂名南路和淮海中路的路口是我整条淮海路最熟悉的地方。2006年的雕塑“打电话的少女”重新回到这里时,我还特意从实习的地方赶过来一睹风采。这次再度路过,获得了环卫大叔“懂你”的眼神一枚。

还有就是再来参拜一下从没在这里看过电影的国泰电影院。

海报上当时热映的电影是《蜘蛛侠3》确实是2007年的影片。

不过现在国泰的招牌要更简约美观一些(2019.5)

或许我对淮海路的繁华并没有太大兴趣,再加上当时许多地方得在脚手架下走,并不痛快,再往前走一些到了瑞金路口,折向北去了。不一会儿来到了向明中学门口。
大学隔壁宿舍有个学环境科学的同级生,他平时确实挺厉害,也有点自恋,总爱跟我聊他的故事,说他和七十二家房客合住的法国别墅,说起他的向明,说起他已经不存在的初中,陕西中学。挺爱听他唠唠叨叨的。经过向明中学前,我就想起了他,那时候他说毕业去英国留学,大四住校少了,就见得少了。
后来毕业前偶见,他突然哭得稀里哗啦说他爸爸没了,直接把我头皮给哭麻了,真没见过这么一个有自信的人会哭成那样。哎,向明。

如果想到十多年后还有这样的机会介绍我当年拍的照片,我兴许真会多拍几张。可或许是走路累了,下一张已经到延安高架边上了。估计我是沿着瑞金路一直溜达到巨鹿路然后一直走到成都南路。

在高架下面有些无措,于是就继续向东,反正目的地人民广场也就快到了。

在重庆中路附近,我找到了过街天桥。

爬上天桥一看,哟呵,这不是传说中的龙柱吗?这里是南北高架和延安高架的交汇点,是上海航拍的最佳角度之一,但这根龙柱又承载着上海市政建设中最富浪漫的传奇。

但镜头回到天桥上,周一的下午,闹市区的天桥竟然安静地只有机动车来回呼啸的声音。我看见一个疲惫的人,他坐在桥洞的另一边休息着。

延安高架凭空制造出了无数这样在市中心的真空地带,城市被遗忘的角落。

过了天桥,就到了人广的外围地区,我直直走到威海路和武胜路相交的路口才拍了下一张照片。

或许这张照片是为了记录胜利者的喜悦吧。不知为何,我总觉得那时的上海总体还是很有烟火气的。我继续往人民广场走去。在人民大道的一个路口,我竟然和一位初中死党Z君偶遇。我们在上大学之后就不太联系,过去几年几乎失联,却在一次无意的步行之中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偶见了。
他是去港陆大楼辞职,据说他刚在那儿找了一份打电话推销的工作,但是业绩非常难做,一天要打八百个电话。他那时候人都看上去苍老了许多,“八百只电话”那个梗他刚说出来的样子我都记忆尤新。所幸,他辞职还算顺利,把他放在公司里唯一值钱的大头皮鞋给拿了回来。
在等他的时候,我拿起相机拍了一眼延安高架,又回望了西北处,有格致中学、上海书城,真是一个视野极好的地方呀,只是外表光鲜之下是不堪揭露的可悲职场,可怕公司。
Z君后来再也不给这些劳什子公司打工了,他干过消防员,目前在干中医。哈哈,多有趣的人生啊。

这一天是2007年5月28日。时间过去太久,我甚至不记得后来我是回了莘庄还是回了学校,好吧,这不重要。

以上两图均摄于2007年

过去之所以有趣因为三点,1. 过去的我们有现在的我们所没有的经历;2.过去的我们也缺少现在的我们所经历的许多事情;3. 而我们和过去紧密相关。

近期更新

城事 | 你方唱罢我登场,盘点2020年公示的三条闵行轨道交通新线

城事 | 12号线西延伸与套娃的松莘线A、B、区间……

城事 | 关于嘉闵线增设中谊路站的可行性与意义讨论

城事 | 关于嘉闵线银都路站增加和机场联络线换乘的可行性和意义讨论

城事 | 莘庄副中心城市设计阶段成果发布:凝“莘”聚力,筑巢引凤,未来可期

城事 | 浦东机场,为什么需要建那么大?

沪说 | 海上银行大楼(2)外滩的外国银行大楼

沪说 | 海上银行大楼(1)北四行和南三行

城事 | 一座天主堂,一项老技艺,不为人熟知的两个莘庄瑰宝

沪说 | 镜头中的上海这些年(5)卫星地图上苏州河上的桥

城事 | 闵行,什么在增多?什么在减少?

沪说 | 上海1913 之二(2):福开森路有多长?

城事 | 从1到2549300,数字说闵行

沪说 | 五天四夜:《申报》上的“八佰”战况

相关文章:

沪说 | 这家150年的建筑公司设计了外滩天际线的半壁江山

沪说 | 和气生财:上海老洋行的中国名字,带和字的你能说出几家?

沪说 | 另一个匈牙利“沪漂”:设计比人出名的鸿达洋行

沪说 | 上海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30周年: 59处建筑,您都去过了吗?(上)

沪说 | 上海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30周年: 59处建筑,您都去过了吗?(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