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

文/李学山

也许是本人学识太过粗浅,也许是地位太过低微,也许确确实实是修养不够,反正总感到落伍于时代,尤其是对当代的书法大家的作品欣赏不了。

李学山书法

本人自幼虽“智不敏兮志不达”,年过半百了,仍然偏居荒野,不知庙堂之高,不知人间风雅为何物,虽然拼尽全力,托美好社会的福,求得了几本书读。但是让我欣慰的是,此生命运对我颇为眷顾,让我从小遇到了乡村宿儒的指点,从中找到了一条通向传统国学的蹊径。50年来笔耕不辍,也总算没有让日子白过。

领我走进书法殿堂的,当是我的第一任恩师,他是宋代大学者戚同文的后人,家里藏书甚多,人又很亲切和蔼,也许是他天生具有一种看人识相的本领,他对我的父亲说,这孩子将来是个练书法的料,想收我做弟子。这对祖祖辈辈缺少读书人的家庭来说,当然是喜讯。父亲当即答应。

从此以后,我便跟从戚老师学习古代文化,从他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五经四书》,什么是蝇头小楷,什么是兰亭笔法。后来因为兴趣使然,我便一发不可收拾,上至甲骨、石鼓,中至草楷隶法,下至漆书六分,全部一一勤习,从中领略妙趣。虽然始终没有参加过什么大赛,夺得过什么金奖银奖,但是收获的村夫行咖的一致称赞倒是不少,从七岁学书,14岁名誉乡里,20岁闻达方圆几百里,乃至现在,求字者若云,我便知道自己也许有了点价值,只不过这点雕虫小技比之方家却还稚嫩的很,不敢一日荒废研习。

我总认为,书法的存在价值不在于独立门户,因为自古以来,书法都是依附于其他艺术而存在,诸如钟鼎、诸如文学、诸如山水建筑,而且必然是诗词歌赋、参禅修道相结合才能将其发酵,脱离了这些,仅仅作为一种形体存在,毋宁就是一具干尸,一树枯木而已。

但是,书法发展至今,却总让人感到有点变味,有点失去本心,君不见多少名人因为沽名钓誉,为了利欲熏心,为了攀附权贵,为了攫取书法本身以外的什么东西,将其胡乱放肆。弄得鬼不像鬼,人不像人,书法本来是可以成为其他艺术的翅膀的,如此一来,就彻底的告别初心。

这些,我就当一切没有发生,评论的事情就交给他人去做吧。

对于我等,依旧是修心悟性,仅此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