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三阶段——田蕴章“每日一字”

任何一个书法家,你无论多少聪明,天赋有多么好,用功有多么勤,你都无法避免、无法超越...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54集:“《书谱》精要九”与“丽”字。

主持人:孙过庭《书谱》流传至今,他的一些言论或者是一些观点到至今还是非常受用的。

田蕴章:是,很有现实意义。

主持人:那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想继续请您给我们讲解一下孙过庭《书谱》当中的一些精要部分。

田蕴章:好的。

主持人:好了,那么还是老规矩,我来读,那田老师一会儿您给我们做一下讲解好吗?

田蕴章:好的,好的。

主持人:“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田蕴章:是,我们大家来共同欣赏一下孙过庭的墨迹,这就是孙过庭的书法。前边开始的时候,“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在那一段开始写的时候,还稍稍有一点拘谨,越写越好,渐入佳境,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看真是像他自己说的,翰逸神飞,写得越来越好。

这段话刚才你念的就是从这儿开始。就是“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然后他说“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然后接着他说“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非常有名,特别后边这句话,“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我们常常称赞一些个非常出色的书法家,或者是老先生们,经常用这句话,“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好的,我们现在逐句向大家做一点讲析。

这个“若思通楷则”,我再三说这个“楷则”不是指的楷书,是指的书法的规则,不要狭义地理解,一见楷字就想到楷书,不是的。那么是“若乃思通楷则”是指的如果你真正弄懂了书法的一些规则,说“少不如老”,大家注意看这里有好几句,就“少不如老,老不如少”,这是说明什么意思呢?这个老与少不是我们一般的理解,老年人和少年人,不要这么去理解,太狭义了。应该指的是年纪大的人和年轻的人相比之下,是这么个意思。

他说“若思通楷则”,真正弄通了书法的规则的人,那么就是说,老年人在理解上,就成年人在理解上比年轻人理解得要深刻,所以这个“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就是年轻人不如成年人,成年人理解能力强,他能对于书法的很多的规则,很多深妙的东西有所体会,有所了解。这是年龄大的人,他们的阅识能力强,理解能力强,这是这么个意思。

他说“学成规则,老不如少”,就是真正从基本功上开始一点点练,能把字形写得基本上稳定,能把字形掌握,能基本上达到一个就是说书法的基础要求的时候,这样说来年岁大的人不如年轻的人。因为什么呢?年轻人虽然是在理解能力比你差一点,但在实践起来他容易锻炼成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是这么一个关系。

他说“思则老而愈妙”,他说从理解问题上来说,越是年岁大的人,越能理解到这个书法的妙处,深奥之处。他说学成规矩,就是老不如少的,就是上岁数,岁数大的不如年轻的。

他说“学乃少而可勉”,这是什么话呢?他说学习书法,年轻人特别地勤勉,年岁大的人,或者是因为社会的职务,家庭的事务以及他的本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如年轻人更集中,更容易有活力。所以呢,如果说从这个角度上,学起来的话,岁数大的人不如年轻的人更加勤勉,这个“勉”是勤勉的意思。

然后他说“勉之不已,抑有三时”,他说如果我们勤奋地努力,勤勉,勤勉努力,那么坚持下去,他说在学书法,从小到老了有三个阶段,说这三个阶段是什么呢?而且三个阶段随着年龄的不同,学习的阶段不同,它会一时有一个变化。他通过这几个变化,渐渐地达到“极其分矣”,“极其分矣”就是学到真正的掌握了书法的精华,真正的自己能够随心所欲地,那么就叫“极其分矣”。

后边他接着说“至如初学分布”,这个“至如”就是说,他说比如是这么个意思,比如假设,“初学分布”,你开始学书法的时候,“初学分布”,你看我前面说过分布是指的楷书而言。

主持人:对。

田蕴章:先学楷书,初学分布,一点一点地把结构点画都掌握得恰到好处,这是这个阶段。“但求平正”,在开始学书法的时候,你一定要把字写得平正,我们平常所说的横平竖直。

主持人:竖直。

田蕴章:这是个阶段,在这个时间当中,难免出现了死板、刻板,过于规矩,什么什么不灵活,但是你先不要管,你先把这个平正问题解决,那么就是说我们在学书法这些年轻人,你在初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跟字帖愈像愈好。那么字帖可能是活的,你写的可能是僵死的,特别是临碑帖,碑拓这些作品,因为它是石刻过来的,你写出来可能是板滞的,但是任何人都有这个阶段,不要因为有这个阶段,你就要否定它,说你写字太拘板了,不要再临帖了,那就坏了。

初学的时候都有这个过程,那么“但求平正”,这是初学阶段。“既知平正,务追险绝”。他说在初学这个阶段的时候,那么你先把平正能力解决,逐渐地追求险绝。这个追求平正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过去之后,孙过庭就说了,既知平正了,那么务追险绝,就要去追求险绝,险绝就是一种意境,追求它的笔的力度和结构的这种险绝。在光是平正就死板了,要追求它的灵活多变,追求它的险绝。这个险绝有很多的意思,就是在奇险当中寻找字的平正。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阶段,去寻找险绝的方面。

他说“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第二个阶段是险绝,那么险绝既然能做到了,那么最后还要归还于平正,真的这是一个必然的阶段。就是说你总是开始的时候,感觉到什么,平和,平中无奇。那么你开始追求奇特,奇特能追求到的时候,复归平和,这时候已经掌握奇特了,那么开始是平中无奇。中间阶段呢,就是只是一个奇特或者险绝,就这么个概念,然后这当中又缺少了平和,到最后阶段是又能平和又能奇特,在平和当中平中见奇,这是一个高级阶段。然后孙过庭讲的非常具体,他接着说,他说“初谓未及”。

主持人:初谓未及。

田蕴章:开始初学的时候,你达不到险绝,达不到险绝,但是“中则过之”,你在追求险绝的时候,往往就追求过了,实际上过犹不及,不及也是不好的,过也是不好的。你特别追求险绝,把字弄得非常奇特,结果人看了之后感觉不平稳,不平和,这就不好了。

他说然后呢,“后乃通会”,到了最后的时候,你才真正能做到会通精化。这是艺术界的人经常说的四个字,我们把它写下来。“会通精化”,既会又能通达又能非常地精到,最后达到化界,这么四个阶段。

那么孙过庭讲的通会,也是这个过程。他说你能会能通,真正通达,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所以他在最后他说,“后乃通会”,实际上是到一定年龄了,因为学书法不可能速成。

我向大家说,特别是面对着年轻朋友们说,你不要以为你很年轻,二三十岁,你就自诩为书法家,你距离这个阶段早了,千万不要自负。就是说你一定要非常地谦虚地看待书法,书法太复杂了,太需要时间了。

我总说文以载道,书以载道,而且书以积年。书法是由一年一年慢慢积累起来的,不是你很年轻的时候就能找得到的。你不够一定的年龄,学识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你的书法永远是稚嫩的。你看看你写的也挺漂亮,挺公整或者说也有些个性,然而这个都是很年轻的,很肤浅的东西,一定要知道,它跟你的年龄有一个直接的关系,你不到一定年龄的东西,你这些东西总不能达到老道。

它不像做诗一样,做诗可能是写了一万首诗,很年轻,其中有一首诗好,留下来了。书法不然,书法是看你整体,你不可能写出一个字好,留下来这个字是好的,或者是某一篇是好的,必然整体认为你达到了书家的这个境界。因此这需要一定的年限,当然这也根据人的学识修养的不同,天赋的不同,勤勉的程度不同。

有的人就是相对年轻,比如孙过庭也好,王献之也好,四十多岁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了。但是这极其是个派,更多的人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也很难达到完全成熟。我不能说因为孙过庭他成熟了,我现在四十五岁了,四十八岁,我就一定成熟了,不是,一定要跟你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认识自己,总之是谦虚点好吧。

那么孙过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他说你真正书老了,这个书就是老道,真正书法到老道的时候,你再看年龄,也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说的这个老,就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并不是说就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不是这个概念。

那么孙过庭已经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我们也可以说,他四十多岁已经说是老,为什么说他老呢?因为他四十多岁是有一定年龄,他“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又加这么好的天赋,这么高的学仰,孙过庭可以是称为老道,那么老道又是年龄又是基本的一个这么一个要求了。所以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我们说到这儿,再看到一个书法的技法问题。孙过庭说,他说“后乃通会”,注意这个,后乃通会,注意他在这个地方点了两个点,“通”字后边一个点,“会”字后边一个点,然后他说是这样写的,注意“通会”这两个字,他只写了两个字,他说“后乃通会”,点了两个点干嘛呢,不能念成“后乃通通会会”,这是不可以的,他是“后乃通会”然后“通”字后边一点,“会”字后边一点,是告诉你把“通会”两个,是两个字再重复一遍。那就是“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是这样读过来。

因此告诉大家,孙过庭讲的这三个阶段,是任何一个书法家,你无论多少聪明,天赋有多么好,用功有多么勤,你都无法避免无法超越,你不管怎么样,你也得是初学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然后能达到险绝,复归平正。都是这个阶段。

我们现在年轻人写字,总是写龙飞凤舞,喜欢一些个让人看了这怎么奇特,现在叫这个视觉冲击力,这个新词我说不好,就视觉冲击力。到展厅之后,你一眼,头一眼就能看到我的作品,不管有一百件,有一千件,一眼就看到我的,特别奇特,视觉冲击力。实际上你那些东西,经不住推敲。

也可能第一眼就注意,或者你写得胡涂乱抹,非常地吓人,去看你的。也许头两天还看得你不错,隔一段时间,越看越糟糕,你经不起推敲。好的东西就是并不是就一下就给人感觉到非常惊讶,不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吃糖一样,哪个最甜,不见得是最好的东西。吃得齁嗓子,吃得咳嗽,吃得要喝水,这样的糖不是好糖,让人品位再三,咀嚼再三,放得住经得起年代的推敲,那才是好东西。所以现在讲究这个视觉的冲击力,实在是太肤浅的一种说法。

因此孙过庭讲的这个东西,再务实不过,让我真的还是那句话,品位再三,咀嚼再三。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丽”字楷行草技法 】

【歡迎轉載,转载请注明来源】

说明:本系列书法讲座,已获田蕴章先生首肯。

我们标注“原创”标签仅针对于文字、动图,并已设置为“可转载”。

原讲座视频归版权方所有。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