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深时意气平——略谈吴玉如、欧阳中石之书法

“中石先生是很诚实的,他对于自己总是说自己是个教书匠。他开玩笑说,说他的书法‘无出其右者’......非常幽默。非常幽默,非常有学养,而且有些个问题是很诚实的。”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92集:“欧阳中石书法”与“集”字。

主持人:田老师,在前几集节目当中,我们聊到了刘炳森先生,那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想跟您一起聊一聊,也是现在现任这个北京师范大学的书法研究所的所长,还有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顾问,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

田蕴章:我首先纠正一下,据我所知,欧阳中石先生应该是北京首都师大的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对,是博士生导师。

田蕴章: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是两个学校。

主持人:好,谢谢您。

田蕴章:所以应该说启功先生是北师大,欧阳中石先生是北京首都师大,博士生导师。提到欧阳中石先生,是我敬重的前辈的书法家,是我们的前辈。

中石先生他的书法和他现在具有的影响,应该处在中国的一流的位置上,全国一流的位置上。他多年来担任中国书协的顾问,以他个人的造诣来说,他跨度非常大,这个跨度就是他的学识,他所具有的技能和技艺,都是一个非常全面、跨度很大。

比如说,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教过哲学。

主持人:逻辑学。

田蕴章:逻辑学。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的,他在戏曲方面非常有研究。

欧阳中石先生,据我知道他有两位老师,他的书法主要受益于天津已故的著名的书法,那是大师级的人物,吴玉如先生。他在戏剧方面,在京剧方面,主要受益于也是天津的著名的须生演员、老生,那就是奚啸伯先生。

提起奚啸伯先生和吴玉如先生这两位也非常有趣,吴玉如先生是以书法文学见长,但是对于京剧非常有研究。他的两个儿子,吴小如和已故的吴同斌先生,这两位老师也都在京剧方面颇有研究。但是他们基本上都以文学、书法来著称,但是在京剧方面的研究也不可小视,都是有贡献的人。

那么奚啸伯呢,他主要是以京剧立身,主要是个戏曲家,但是奚啸伯先生的书法水平也甚是了得,我看过他很多的字,特别是我的岳母王则昭女士,在家里边现在收藏了很多的这个奚啸伯的墨迹,我看了之后真是赞叹不已,非常之好。奚啸伯先生是在京剧界爱好书法的人群当中,书法是最好的之一,还有以前的石慧宝等人。

(图:奚啸伯墨宝)

那么欧阳中石受这两位老师的影响,当然还受其他人的影响,这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最大。所以他在书法上主要是追踪吴玉如,他在京剧的这个老生演唱方面,主要是效仿奚派,因此应该说当代在奚派这个老生的唱腔当中,这个欧阳中石先生是个代表人物。后来的现在年轻的张建国、张建峰这些人,都无一例外的受益于中石先生。

中石先生在戏剧方面的水平,我觉得起码不低于他的书法水平,别看他以书法来著称,实际上他在戏剧上的水平和能力不低于书法。

这就是说,我们对于中石先生无论是为人,人品、学品,以及他丰富的字外功,和具有的书法的实例,以及他这个文学素养这些方面都无的可说,是个学者,是个书法家,是个戏曲家,等等,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前辈,因此我们对他非常的敬重。

但是既然谈到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没有一个完全完美的人。

那么说到欧阳中石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呢,我们也只能是说书法讲座就谈到他的书法问题。我们觉得他的书法方面,也和其他的先生们有接近的地方,也是名不副实。因为都是这样的,这个名不副实都是因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可能现在中石先生的字到了一万块钱一平尺,是怎么样,我大概是保守的是这样说吧,但是他的老师吴玉如,应该水平确实是高于他,他自己也是心服口服,大家公认也是如此。

中石先生的字应该说尚不如乃师,可是吴玉如故去这么多年了,吴玉如先生是从1982年故去,到现在故去了24年了,吴玉如现在的遗作都卖不过欧阳中石。所以我从这个利益上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名人们有时候到了这个身份的时候,也就有时候难免有忘乎所以的地方。

但是中石先生不是这样,他是很诚实的,他对于自己总是说自己是个教书匠。他开玩笑说,说他的书法无出其右者,无出其右者就是没有再高于他的。其实他是开玩笑,因为他病倒之后,他两只眼睛现在都不能右视,右边是盲视,右边看不见,他写字时左边才能看清楚,右边看不见,所以他说无出右者。他说右边即使出来比他好的,他也看不见,所以这是欧阳中石非常幽默。非常幽默,非常有学养,而且有些个问题是很诚实的。

但是不是他自己进行炒作,就被这个时代、这个潮流和他所处的位置,比如说他现在就是首都师大的博士生导师,什么博士后导师,这些个职务把这人捧得就是虚起来了。

主持人:光环太多了。

田蕴章:光环太多,应该他自己在这方面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别人往往做不到,中石先生相对的能做得到,这已经是很不简单了。但我们所说的他的不足,是用大师级的人物来要求你,你所处的位置,你比吴玉如当年先生还要红火,还要引人注目,还要显赫。

那么在这时候我用吴玉如的水平来要求你,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你做不到,你就是个不足。另外就是说,他学习吴玉如,这本身就有问题。

主持人:有什么问题呢?

田蕴章:吴玉如先生字写得好,文学家、书法上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这是公认的,即使有些人对他的字有看法,我们说的多数人都是认可的,我本人是非常崇敬吴先生的。而且我对吴先生的门人弟子们也是。

(图:吴玉如墨宝1)

吴先生所教的弟子们,所传授的,都是以读书为主,以写字为辅。这个方向是对的,要把读书摆在第一位,写字摆在第二位,所以吴先生这个教导是对的。

所以吴先生众多的弟子们人当中,都是精通于诗词,对古典文学知道很多,知识丰富,在各个方面都是我应该是值得学习的。

主持人:字外功深厚的。

田蕴章:对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神化吴玉如,迷信吴玉如,这有问题。就是他的有些弟子们,比如说现在吴老活着,我给他提个意见,他可能能接受,他即使我说的不对,他也可能从某个方面吸取积极的一面。

但是吴先生的弟子们,谁要说一句不好,那就会大发雷霆,是怒火中烧。这就是你说不得,其实这就是说,还是教养上不如吴玉如先生。如果说教养上你达到吴玉如那程度了,水深则无波,就平了。所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当说到你老师或者说到你父母,在哪些方面有缺点、错误的时候,你就接受不了,你暴跳如雷,你就是学养不够。你应该中肯地听到别人的意见。另外就是说,你真的学习吴玉如,应该走吴玉如那条路。

(图:吴玉如墨宝2)

吴玉如,比如说当初,他学碑帖,特别是宗法二王,他在这方面受益最多。你学他走过的路,你不要直接的学吴玉如。但是他的弟子门人们因为崇拜他太多,于是就直接针对他学。

主持人:我记得曾经您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学我者死”。

田蕴章:这个也是老前辈们经常说的话,不是我说的,老前辈们都是就是说,“像我者死”,“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你学习我可以,你像我就麻烦了。

但他的弟子们很多人就是,就是完全就是亦步亦趋的跟他走。所以于是呢,因为从迷信当中,使得他的下边这些门人弟子们,就只能面对着吴玉如望洋兴叹。

因此我们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或者“仅得乎次”。

(图:欧阳中石作品1)

欧阳中石先生在这个方面,也存在一点问题。就是直接学吴玉如的太多了。但是吴玉如有些问题,他的学养、他的个人能驼得住,比如这些缺点,有某种不足,但是到他那之后,可能变了,成为一种特色,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长项。而你学过来,就可能成为一种错误,成为一种这个,是个消极的东西。

比如说大家都喜欢马三立的相声,你学习马三立的相声,结果你学的都是他那个声音,呜呜噜噜的听不十分清楚,或者你学他口吃一点,或者是学他什么的,其实马三立是另类的东西表现自然的,他的那个修养达到这程度了,他这么说恰到好处,你学到手之后,变成了问题了。所以学人学法不学这种风格。

所以尽管这当中,学习吴玉如先生的弟子当中,欧阳中石是个佼佼者,但是仍然我觉得离得太近,要往古人那里学。

比如说在王羲之那里多下功夫,多下笔墨,就不至于现在欧阳中石先生的字,显得过于有点圆熟,圆熟,不是圆俗,圆熟,熟练地熟,是这个,就不至于过于圆熟。这个中石先生的字就显得就是有的过于圆熟。

比如赵孟頫也是这个问题,在行书当中应该以圆笔为主,这是没错,包括草书,应该以圆笔为主,这个方笔太多之后显得生硬,也影响写字速度。但是正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拒绝方笔,或者方笔用的太少,就显得过于圆熟,赵孟頫的不足方面,其中就有这一点,而是我们站在王羲之这个高度来审视赵孟頫。

那么我们仍然以大师级的人物当中,或者是把中石先生的字纵向看,从历史上这个观念去看,不是横向看,横向看现在,应该说,中石先生的字应该说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用历史上书法家的标准来衡量一下中石先生,显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持人:那站在王羲之的这样的一个高度去选是吗?

田蕴章:不,还不至于站到王羲之这个高度,就站在吴玉如那个高度上看,中石先生的字已经是有问题。

但是我们说,有些人他并不是完全的追求名利,像中石先生这个人是比较淡泊,比较开朗的人。但是有时候,他就是被社会浪头给催上去的,你不要都是说他本人炒作、经营,不是这样的,这就是什么情况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图:欧阳中石作品2)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集”字楷行草技法。)

近现代书家系列内容:

弘一大师书法 086

启功书法 087

鲁迅与胡适 088

毛泽东书法 089

刘炳森书法 091

(链接可点击;回复红色数字,即可阅读当集详文。)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彬子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0)

相关推荐

  • 欧阳中石先生是“被大书法家”的吗?

    中石老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尽可能客观.客气地评述这位老人的书法,但是必须要中肯和深入,而不是常见的浅尝则止或者有目的地肉麻吹捧,这样的吹捧或许在老人故去后有利于他名义上弟子们的名利获取,但其实是对老人 ...

  • 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去世,他曾说:我不是书法家,只是一个教师

    欧阳中石先生 2020年11月5日,山东老乡.书法名家.知名教育工作者欧阳中石先生作古,令人惋惜不已. 一.20世纪书法史定有欧阳中石先生的位子 欧阳中石先生,生于鲁城,长于齐地,深受山东文化的影响, ...

  • 欧阳中石轶事

    欧阳中石先生的人品.学识.智慧,是我做人做事的人生偶像,我很幸运知遇先生.有一次我和先生闲聊说,石家庄不少人认为我是你的学生,我很高兴.先生说我们是老朋友,果然他赠书给我题签"继舜老友&qu ...

  • 欧阳出书家,今朝看中石?丨书坛秘闻录1

    欧阳出书家,今朝看中石?丨书坛秘闻录1

  • 天津的一位书法泰斗,小楷有晋唐之风,欧阳中石曾拜他为师!

    天津历代都是一个书法名家辈出的地方,因其文风昌盛,且历来富庶,出现了许多名家子弟. 在上个世纪的书法界,曾经出现了这样一位罕见的书坛大才,他就是吴玉如先生. 吴玉如先生家学极好,他在5岁左右的年纪,就 ...

  •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有温度更有态度文 / 北洋君 2020年11月5日,欧阳中石先生仙逝. 今天上午9时,先生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来源:最泰安全媒体 当欧阳中石先生的灵柩被抬上灵车, ...

  • (夏云)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名联名句手抄

    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 莫对青山谈世事,休将文字占时名. 几点梅花归笛孔,一弯流水入琴心. 提笔回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 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 ...

  • 小草斗方书写: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小草斗方书写: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 悦思丨学问深时意气平

    文:梁漱溟 我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 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为什么会不断有问题?这是由于我很容 ...

  • 学问深时意气平

    妙音 刚刚 阅读 5 关注 00:07 去APP下载 00:10 去APP下载 [听老人说知恩不报是小人,万古千秋作骂名]!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X之交酒肉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易涨易退 ...

  •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六)前燕鼎盛时版图,及鲜卑族、慕容姓氏的追溯

    前燕灭冉魏后,进军中原,疆域版图扩大到鼎盛状态 在五胡十六国略谈(十四)里提到,公元352年四月,悼武天王冉闵与慕容恪在"廉台之战"中决一生死,冉闵以一万步兵激战慕容恪的十四万骑军 ...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1. 怎样区分“学术”和“学问”?

    这种长短优劣的比较对照,只是就它们的形式性功用说的,不涉及实质性的内容.所以,我们也没有理由断言,学术一定胜过了学问,或是学问一定胜过了学术.倒不如说,它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综合性的知识而已. 刘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胡盼:艺术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语言的艺术(略谈)

    今天下午,听了一位同事上了数学公开课,其课堂语言运用让我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及自我反思.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上最具有表现力的.如果运用得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伤害. 镜头一:开课 ...

  • 春深时,聆听是寂静,远眺是雾蒙

    <春深> 春深时,聆听是寂静,远眺是雾蒙 雨中,聆听春天,聆听雨水的叹息 花谢后 鸟儿躲进叶丛中 寻找 . 寻找也在叹息 关于春雨关于落花以及 夏天以及 没有留住的欢喜 . 下雨了 鸟儿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