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茶座 | 原北京西直门南小街弥勒庵里的观音菩萨像(下)
清代雍乾两朝均有关于弥勒庵之记载。清《雍正庙册》记弥勒庵为大僧庙,殿宇十七间,禅房十六间,住持海观。《乾隆庙册》则记其住持为寂承。弥勒庵前述“九莲观音像”明碑之背面,刻有一尊“千手观音像”,文字不多,仅在底部正中有赞曰: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右下角有字:时乾隆戊寅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和月八日吉立弟子法名寂智。左下角有字:京都西直门内敕建弥勒院住持海观量周虔造千手千眼观音圣像。海观之名共出现三次,一次是出现在明碑中,两次是出现在清代《雍正庙册》和乾隆碑上,由是而知海观其实是清代雍乾时期弥勒庵之住持。海观即海观量周,为贤首宗之三十一世,于雍正乙巳年(1725)募修弥勒院改为十方禅院,其在乾隆二十三年造“千手观音像”时有意将明代题记的部分文字除去,代之己名,是十分有趣的一种现象。《千臂千眼观音像碑》上的观音图像构图紧密,千手观音双跏趺坐莲台上,台下为八角形台座,束腰处有四力士,中间为观音的坐骑狮。宝座两侧是韦陀等两位护法尊神,环绕于千手观音周围的是四位密教菩萨及四大天王,最上部是华盖及飞天,而画面中最有意趣的当属最下部的莲池图像。善财和龙女相对各自立于一朵莲花上,细观图像可以看出,匠师在不停变换阴刻、阳刻等雕刻手法,使画面不至于单调,似乎是在尽力模仿碑阳“九莲观音”中莲花的姿态。池塘中不仅有盛开的莲花,还有半开的菡萏和未开的莲苞,以及茨菰、芦苇、浮萍等水生植物,甚至还有一支残破的莲叶无精打采地垂在水面上,这完全不似佛家胜境中的莲池,俨然一处人间荷塘小景——满池娇。
清乾隆千臂千眼观音像碑
清乾隆千臂千眼观音像碑局部
清代作为十方禅林的弥勒庵(院)依旧宏阔,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弥勒庵山门东向,有山门殿一间,山门两侧各有一小门,南小门之南有临街房四间,北小门之北有临街房两间。第一进院有前殿三间,南北耳房各三间。二进院正殿三间,当为弥勒殿,院落北侧有房五间,南有配殿三间,紧挨配殿之西有房屋五间。三进院有后殿五间,北有房屋九间,南有配殿三间。四进院有后房八间。殿宇之宏阔,可以想见当时佛事之盛。清代虽无更多文字记载,但嘉道间仍可见弥勒院法事活动之痕迹,20 世纪30 年代调查时院内有大圆铁炉一,上有“嘉庆十七年九月吉日,万古流芳”铭文,又弥勒殿仍存“慈云永庇,道光十八年戊戌五月白山惠成敬题”之木额均可为其证明。
民国时寺庙调查档案中均称弥勒院,直至1952年时弥勒庵仍为佛教道场。2008 年实地调查时弥勒庵早已不存,现为生态环境部信访接待室所在的办公大楼。
(原文刊载于《北京文物》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