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糍粑 一段往事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这是那个年代,样板戏中阿庆嫂的经典唱段。看着样板戏长大的我们,对这些唱段记忆犹新。
一早去市场买菜,途经卖艾粄、糍粑等传统食品的阿姨摊档,顺便买了一份糍粑。这位做小本生意的邓阿姨,有一副生意人的口才,套用“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的唱段形容她,感觉蛮合适;但她的热情多一分真实,且很有温度,虽然满头华发,但满脸堆笑,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能让人感受到“买卖不成仁义在”的热忱。
这位阿姨是本场人,娘家男家都是本场的,是一位少有交集的老熟人,连她的名字都要问老伴才知道是邓梅芳。那天,老伴要我当车夫,说要去拜访春莲阿姨。春莲阿姨与做小本生意的邓梅芳正好是邻居,两家人挨得很近,彼此关系甚好,平日里守望相助。期间,邓阿姨循声前来凑热闹,与我老伴叙说陈年旧事,她说曾有过在我家“吃饭冲凉”的经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说这些小事时,我正好去春莲姨的另一邻家处闲聊了,不知道所以然。我想,邓阿姨说的应该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吧。那时,正值青涩年龄的她,才刚刚走出校门;转眼已满头霜发,岁月催人老。当年,为消化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场成立了。从1975年开始,磜背山区成为建设兵团施展拳脚的舞台。那时,我们排项就住了一个连的年轻人,就地开设了食堂,附属设施完备;但设施非常简陋,人多挤拥是当年的常态。
关于梅芳说在我家“吃饭冲凉”的事,这些无足挂齿的小事我们都不记得了,作为当事人却念兹在兹;常念相助之人,也是一种爱心的传递方式。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住在我家隔里的三位女生,分别是林月娥、许彩珍、猪脚(花名),她们偶尔会上我家冲凉,这些细节仍记得很清楚。
春莲姨送的一碗糍粑,让人回味无穷;梅芳阿姨的一碗糍粑,让我联想起尘封往事;一晃就几十年了,那时我与老伴还是恋人关系,现在已迫近金婚了。谈笑间,几十年稍纵即逝。苏轼有诗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