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岁月,在那一日三餐里
某天看到一句话觉得莫名感动。这次疫病让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变成了历史的记录者,我们每天的经历,曾经和现在说的话,写下的每个字,都变成了活的历史。除了记录这个人类的大历史,我们其实早在记录我们自己的小历史了。没有那么震撼人心,也没有那么大张旗鼓,只是默默的,在每一天,在这短短的人生历练里,留下一个叫“自己”的历史。
民以食为天,自古就是人间至理。我们从食物中窥见过往,虽然早已忘了吃了多少饭,但这些食物却滋养着身体,给我们以力量走过这人间岁月。
1
人生,从热气腾腾的早餐开始
睁眼,看时间,掀被子,伸懒腰,又是一个不用上班的早晨。
从一开始的难以接受到现在的享受时光,这场疫病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学习照顾自己的机会。在此之前,你有多少顿早餐是在外面的打包盒和外卖中匆忙略过?我也曾是这匆忙上班的一员,与其花时间做早餐不如多睡一会儿,或者提前把今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好,早餐吃与不吃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而现在,就连一次性餐具也会嫌弃。想想之前手里那些塑料袋,和一次性碗里的食物,以及自己狼狈囫囵的吃相,也只能说一句“简直了!”
用一杯热水唤醒睡眼惺忪的胃。打开电饭煲,舀一碗头天晚上预约好的杂粮粥,煎一块嫩嫩地鸡排和流心蛋,再把冰冷的面包或小蛋糕烤至焦脆,削个水果切盘备上爱心叉。10分钟不到,一顿热气腾腾,中西合璧的早餐就做好了。
搞这么多是要摆拍?恩,以前确实都是手机先吃饭,毕竟这样的早餐对我们来说是偶然产物,不发个朋友圈都对不起自己忙活这么会儿。但当这样的生活成为了常态,别人的看见与否,点赞与否,再也不是自己关心的事了。想想明天想吃什么,用心做给自己吃才是最该关心的事。
这样的早餐不止能给我们新一天面对生活的能量,还能给我们爱别人的能力。
还在赖床的人,在锅里甜蜜的味道中闻到了叫依靠的东西。厨房里忙碌的人,在手中的铲子里,抓住了幸福的手。那些在厨房和餐桌来回跑动的孩子,在端过的每一份早餐里,笑出了快乐。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餐,不止温暖了冰冷的胃,还温暖了每颗曾经冰冷的心。
盘子里承装的每一份热气,在每一天的早晨延续。直到孩子也要给自己的孩子承装这份热气,直到两个人不会再赖床,甚至只能行动迟缓的做着早餐,直到早餐桌从客厅移到了床边的每一勺。我们的人生,在这份热气腾腾里,有了温暖的开始。
2
用好看的碗承装珍贵的心
从人类开始进食开始,便催生了承装食物的餐具,这不仅是一种生活工具,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餐具,到后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窑瓷器,从河姆渡遗址的木制碗具,到最早进口的西汉时期的罗马玻璃碗。餐具,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用不同的餐具承装食物,能带给进食者不同的心情体验。像是听装可乐就总感觉比塑料瓶装的好喝,而桶装泡面总有人说味道比袋装的好很多。其实里面的食物并没有改变,只因为不同的餐具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味道。这就是餐具神奇的魔力。
中国应该是外卖和快递业最发达的国家了,不管是以前上班还是现在待在家,我们总离不开他们,也离不开那些一次性餐具。很多人觉得这些用具就是用来方便大家使用的,我非常同意。但我也想说,把这些美食装在自己精心挑选的餐具里,即使吃完需要花几分钟清洗,却能让自己在吃饭的那短短时间里,有一种被认真对待的珍视感。这种珍视感带给自己的治愈,是一次性餐具永远没有办法给予的,这不是矫情,而是一份简单的宠爱。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对自己温柔以待,但是,往往我们却不能对自己温柔以待。
没有时间做饭,哪怕是外卖,一样可以让它们乖乖跳进自己好看的碗里,在忙碌的工作中得以喘息。即使没有自己做的那么可口,可当你用喜欢的筷子和勺子,把好看碗里的食物慢慢送进嘴里,那一刻,你知道无论何时,你都值得被用心对待。
昂贵的餐厅和精致的餐具能给人以尊严感,让我们倍感尊贵。其实可口的食物和自然舒适的地方,配以我们喜欢的普通却很好看的餐具,也可以创造出一个米其林餐厅,给予自己同样的尊贵感。人们总是容易忘记,所有被标榜的高级,都是因为人对自己的认真对待。食物是这样,环境是这样,心也是这样。
所以,用好看的碗承装的远远不止是食物和生活,还有我们那颗无比珍贵的内心。
3
人间岁月,在那一日三餐里
那年稚气的夏天,被爸爸训斥哭泣时,只要有奶奶的酸菜洋芋汤,就能在那股酸味里尝到被宠爱的甜。求学的青葱岁月中,在秋燥里第一次学会熬煮雪梨银耳汤,于是开始学会抚平青春的毛躁。全家总动员的大年夜,在那满桌的风味中,我们终于懂得人生不易,所以不断自省,并期盼来年岁月能真正静好。已是悬崖百丈冰时,仍能看到那俏也不争春的花枝,在独自品茗的清香中,静心修身,执笔记下年复一年的人间岁月。
吃过的每一餐随着我们的成长,逐渐凝聚成现在的自己。很多味道我们早已不复记忆。可是,只要拿起筷子,总会记得曾经有人,手把手教我们拿筷子;只要端起碗,就能想起曾经有人手捧热气,送给我们那种惦记的温暖;只要仍能尝到酸甜苦辣咸的滋味,我们就能将过往的经历一口一口的,回味出来;只要在四季变化时,还能敏感觉知天空的不同,我们就能在天幕中,看到这一路走来时品过的饕餮。
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说:“温一壶月光下酒”,汪曾祺说:“一茶一饭过一生”,梁实秋说:“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蔡澜说:“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人间的每一餐,都成了自己无法复刻的历史。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之《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简易的小菜和着花名签,成了后来惨淡结局的少年们,最美好的回忆。最早记录清宫盛宴里满汉全席的《扬州画舫录》,成了后世对满清历史的检索。《射雕英雄传》里俏黄蓉做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火腿蒸豆腐)”,道出了金庸对江浙生活的眷恋。《风味人间》里陈晓卿用一个个镜头,为我们呈现了一种中国人的生活滋味。文字与镜头里的每一餐,成了我们对生活最佳的诠释。
一人食的时候,不甘被轻待的自己也要蒸煮煎炒出三菜一汤,这是独处的味;两个人的时候,餐厅里的情侣套餐和家里的烛光晚餐,一起勾画出对未来的期许,这是陪伴的味;一家三口的健康美食,是家最早的模样,也是至亲的味;三代同堂的温情家宴,是我们对过去的怀念,也是我们对现在的珍惜,这是团聚的味;中元节清冷的祭食,是不同世界的聚会,也是留给彼此最珍贵的回忆,那些不能再品尝的冷餐,是思念的味。这些味,共同组成了人生的味。
喜悦时,一口苦药也是甘;悲伤时,一口蜜糖也是涩;寂冷时,一碗泡面也是温暖;陪伴时,一个空碗里也是珍馐;生病时,一勺白粥也是美味;健康时,一根萝卜也是清甜。不同状态时的我们,赋予了每一餐不同的味道,这是独属于自己的高级定制。
此生,若我们再不能归去故里,即使不能尝到那个熟悉的味道,却也能在遥望故乡的眷恋里,一一罗列出记忆里的家乡菜。当回首这沧海一粟的人生时,自己这道风味虽不能像范仲淹一样,属以作文以记之让后人铭记,却也能在每一次的重复里,不断反刍。历史未必要成为过去,活在当下的历史一样值得品味。
从胸有千壑裘马轻狂的独自荡疆,到即使西出阳关无故人仍要意气风发为君饮;从纵死侠骨香到坐看云起时;从绕床弄青梅到人各成今非昨。潭水千尺都不及的汪伦情未必能一直在,但对影成三人时的杯却可以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未必能迎来桃之夭夭之子于归,但却能等来经年陈酿的美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未必能被数进,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中,但却能真正懂得黄州好猪肉的滋味。
曾经的“我以为”,未必都有一个“应该有”回馈。却,能有一次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栏阑珊处的小确幸,能有一次咸阳游侠多少年的指点江山,能有一次争渡争渡,引起一滩鸥鹭的欢乐时光。
纵然,最终故园无此声,在走过山一程水一程的人间后,我们还是为自己的流金岁月,留下了一笔史记。就在那拥有过又失去的每一天,每一个一日三餐里。
每周日晚21:00小闱与你温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