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话总被当成耳旁风
为什么你的话总被当成耳旁风
黑色天籁在右堤路上疾速行驶。驾驶员是一名教研员。他双眉微锁,目光炯炯有神,脸上带着刚毅的表情。在他的操控下,天籁的驾乘体验比顶级的宝马和奔驰还要好。忽然,他想起一件事,对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语文教师说:“周一我有一个会,进城,要用这辆车。”“我就知道,”语文教师有些不耐烦,“不信你自己查。”教研员:“我是想让你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着一条重要的学习原理。”教研员:“学习者只学习对他自身而言有意义的知识,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意义建构。这是建构主义的观点。”过了一会儿,语文教师说:“收音机反复播报限号信息,我只记住了周一这辆车受限,其他的一概没记住,甚至连周一限号是几都不知道。这是因为只有周一的限号信息和我有关系,对我而言它的意义在于周一不能进城,我只需记住这一点就可以了,其他的日子限行尾号以及周一的具体限行尾号,就像耳旁风一样,被我忘掉了。你是这个意思吗?”“耳旁风,”教研员说,“这个比喻非常好。课堂上教师说的话,很多被学生当成了耳旁风。那些知识、概念、原理,以及很重要的方法和技巧,教师确实说了,而且说的很清楚,学生听了,而且听的很明白,但最终都成了耳旁风。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这个知识点我明明反复强调了,学生也表示理解了,为什么在考试中依然出现问题?就是这条学习原理发挥了作用。没有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话就变成了耳旁风。”语文教师:“包括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困惑。但我通常认为是遗忘曲线发挥了作用。”教研员:“所以你会采用反复强调的方式和遗忘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语文教师:“确实如此,不仅我,大多数教师都会这样。”教研员:“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效率很低,遗忘的威力很大。即便是反复强调,一部分学生还是会忘,还会在考试和作业中出现问题。”语文教师:“又被你说中了。作为一名教研员,你积极关注真实的课堂存在的真实的问题,很让我们一线教师很欣慰。”教研员:“遗忘确实难以克服,但有些时候不是遗忘造成的问题,而是那些知识根本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大脑,就像你说的耳旁风一样。”语文教师:“可是他们确实学习了这些知识啊,他们听了,看了,还能够回忆起来,怎么能够说没有进入到大脑呢?”教研员:“虽然人们还不是非常清楚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但信息加工理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理解它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有一条个重要的原理,即:主动加工原理。它和双通道原理、容量有限原理并成为信息加工理论的三大原理。”教研员:“理论的价值在于能够解释已经发生的和预测可能发生的,所以可以用更有意思的方式讲述理论。”教研员:“学习者对信息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加工,这就是主动加工原理的主要内容。它意味着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的大脑不是一块白板,你在上面写下什么他们就能记住什么,也不是一只空杯,你往里面倒多少水他就拥有多少水。”语文教师:“这个观点我认同,我们好像曾讨论过这个问题,教学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就是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教研员:“看来车载教研对你有点用处。学生是怎么进行主动加工的呢?大致有这样的三个步骤:一是选择信息。进入到大脑的信息并不是全部被接收,而是要经过筛选和选择。有的信息虽然进入了大脑,但被过滤掉了,根本没有进入到深入加工环节。二是组织信息。大脑对所选择的信息进行组织形成连贯的表达。所谓连贯的表达就是与原有知识建立某种联系。三是整合信息。将选择的材料与记忆中的被激活的已有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式长时记忆。”语文教师:“能够借助限号的例子说一说吗?那样也许更有意思一些。作为教研员,你不应该成为理论的搬运工,显得自己很有学问似的。你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说教师听得懂的话,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你才有价值。”教研员:“正合我意。当收音机播放限行尾号消息的时候,一大堆信息通过言语通道进入到你的大脑。你的车牌尾号是9,所以你关注与9有关的信息。当你听到周一限行尾号是9和另一个数时,迅速捕捉到这条信息,与此同时把其他信息过滤掉。虽然你依然在听,但那些信息根本没有进入到你的大脑。你对捕捉到的周一尾号9限行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它成为一个概念。在此基础上,你对它进一步加工,赋予它某种意义。因为限行对你来说就是不能进城,于是你在大脑中建构起这条信息的意义,即:周一不能开车进城。”“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学习过程大致也是这样,”教研员继续说,“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像录音机那样把教师教的知识录进自己的大脑。他们首先要选择、过滤知识。已有研究告诉我们,学生会选择那些他们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与自己认知能力匹配的信息,把那些不感兴趣的、没有意义的、超出自己认知能力的信息拒之门外——听了等于没听,也就是置若罔闻。然后他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使他们产生联系,在此基础上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语文教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教师的话被学生当成耳旁风,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被学生的大脑过滤掉了,二是没有经过深度加工整合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教研员:“你的理解非常全面。有些知识,虽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也反复练习,但并没有形成联系和整合,没有产生意义,则成为孤立的知识、惰性的知识。这样的学习被心理学家称为机械学习。”语文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一直倡导学生读出自己、写出自己,就是为了避免机械的理解和记忆。”教研员:“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是意义学习的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