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的四大困境
教师培训的四大困境
作者:李广生
上篇文章讲的是教师培训的四大难题,这篇文章讲困境。困境和难题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但侧重点稍有区别。难题是具体的问题,困境是系统的问题。找到适当的方法和措施,难题可能迎刃而解;困境的突围则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实施系统治理。四大困境分别是:1.自身定位模糊不清;2.工作绩效难以评估;3.组织方式一成不变;4.自主发展无计可施。
困境之一:自身定位模糊不清。区县一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但其自身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却颇为尴尬。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他们是中小学教师,但不给中小学生上课;他们不是领导,但经常给学校和教师发通知、布置任务。在业务上,他们被称为专家,但理论造诣比不上高校教师,实践经验比不过一线教师,存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夹缝地带。在工作上,他们开始说“引领教师发展”,但引领的风险很大,方向引领错了怎么办?后来他们说“助力教师发展”,但助力的结果往往是造成依赖,甚至加重教师负担。后来他们又说“陪伴教师发展”,但陪伴是相互的,教师真的希望或需要陪伴吗?再后来他们又说“守望教师发现”,但远远的守望又如何促进教师发展?再后来他们又说“静待教师发展”,但真的能够做到静待吗,静待真的就能让花开吗?
困境之二:工作绩效难以评估。作为这个机构的成员,我最怕领导问我培训到底有什么作用,因为我真的回答不出来。钱花了、事干了、活动组织了,时间投入了,究竟收获了什么,这些收获对于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究竟有什么效果,这些问题真的难以回答。经过培训的教师与没进过培训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明显差异吗?相关研究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事实上我们都是模模糊糊但坚定不移的认为培训必不可少。一方面不能过于功利的看待培训,追求培训的短期效应。一方面又不是过于过于盲目的看待培训,认为只要有培训教师就会有收获。没有评估就没有改进,就不能对培训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优化。如何科学的进行绩效评估,是教师培训面临的一大困境。
困境之三:组织方式一成不变。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实施方法确实出现了一些创新,但就总体而言依然是穿旧鞋、走老路。三十年前的教师培训与三十年后今天的教师培训,大致一个样子。专家台上讲座报告,教师台下听课记录。用最落后的方式传播最先进的理解,这是教师培训的现状。改变培训方式为何这么难?事实上难并不是难在培训的实施方式,而是培训的组织方式。用行政手段组织教师培训,使培训变成了“被培训”。教师为完成任务、为拿学分、被指派而参加培训,既缺少选择性,也缺少针对性。专家讲完了,完成任务,走了。教师听完了,完成任务,走了。双方都觉得挺好,都缺乏变革的动力,导致教师培训一成不变。
困境之四:自主发展无计可施。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是自自主发展的主人。但日益规范的教师培训体系,似乎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了。刚入职时有新教师培训,工作了一段时间有青年教师培训,再经过一段时间有骨干教师培训,平时还有继续教育。既有德育的培训,又有教材教法的培训,还有教育理论的培训,更有班主任的培训。丰富的培训资源固然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但也挤压了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什么都不用想,按部就班参加这些培训就可以了,按照别人规划好的路径埋头前行就行了。但也正因为如此,养成了教师的惰性和依赖性,对自己的教育人生缺少规划,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少反思,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担当。一位教师对我说,自己的课之所以没上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没有组织培训。这是什么逻辑!有些教师希望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做自己的教育,但时间和精力有限,自主发展无计可施。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