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

小学老师

作者:李广生

从平谷回来的路上,收音机里正讨论一个问题,日本小学教师岗位越来越不吃香,专家担心教育质量。当时心里暗想,原来日本也存在类似问题。回家后搜到这则新闻: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9月3日报道,在东京今年的录用考试中,报考倍率为2.4倍(报考人数与录用人数之比),刷新历史最低纪录。报道称,由于应对新设科目和校园欺凌问题导致负担增加以及长时间工作,小学老师的工作令人敬而远之。日本小学教师的人气明显低于公立初中(报考倍率为6.8)和公立高中(报考倍率为7.7)老师。早稻田大学教授田中博之(教育工学)表示,“在学校,通常认为报考倍率低于3倍则优秀老师的比例将迅速下降,低于2倍老师的整体质量会出现问题”。

去年9月22日《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文章表明,教师这一职业在日本是备受追捧的。日本社会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是“圣职”,因为教师为社会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所以,教师在日本社会的地位很高。平日里,教师出门时把教师牌佩戴在胸前,车上乘客看到后,会站起来让座,甚至连老年人也为教师让座。便利店和超市也有专门针对教师设置的打折商品,教师持证来购买可以享受优惠。日本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主要依据职务、学历、教师证书资格等级、教学年限等来确定,按照日本惯用的《教师公务员特例法》,教师工资结构由基本工资、工资调整额、特别调整额、初任工资调整额和津贴补助组成。其中,日本教师享受的津贴补助多种多样,如抚养津贴、边远地区津贴、函授教育津贴、住房津贴、期末津贴、加班津贴、交通津贴、寒冷地区津贴等等,除此之外,教师每年可获得两次额外奖金,奖金数等于五个月工资的总和。由于日本教师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高,从而促成了师资的高水平,教师这个职业也被日本民众称为“三高职业”。

通过以上两则材料不难发现,在日本,人们不是不想当老师,而是不想当小学老师。

小学老师确实不好当。我曾有十八年的中学教学经历,对中学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熟悉,但和小学接触较少,几乎一无所知。因为无知,多少会产生一些偏见。刚开始接触小学教育时,我带着好奇的心态,还有些许的轻视——这么点儿的“小屁孩”有啥不好管的,那些“小儿科”的知识,有啥不好教的?利用半年时间,我和教研室主任走遍了区内所有小学,听了一百多节课。走过的学校越多,听过的课、见过的老师越多,才发现越是“小屁孩”越不好管,越是“小儿科”越不好教。心中的不屑渐渐消失,到后来,我简直为自己的轻视而羞愧了。一年之后,我颇为感慨的对教研室主任说,小学教育更贴近教育的本质,小学教师干的才是真正的教育。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小学不小》,以此表达我对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的敬意。没有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和大智慧,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记得有一次,听一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任课教师是一位很年轻的教师,从教不过两三年的光景。因为提前告知我们要来听课,所以她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后来她讲,为了准备这节课,前一晚几乎彻夜未眠。忘了课堂中间发生了什么,那群小家伙突然兴奋起来。你一句、他一句,乱哄哄一片。还有的孩子相互推推搡搡,书撒了一地。那位年轻的教师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无计可施,可怜巴巴。要是没有我们在场,估计她要大发雷霆。一个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说实话,真不易。课后交流,老师哭了,眼泪生生的说,没想到当小学老师这么难。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泪流满面的样子。

小学教师要干的事情太多了。暂且不论备课、上课那些事,光是吃喝拉撒这些生活上事情,就把老师弄得焦头烂额。以前我不相信孩子不会上厕所,认为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早应该在家里或幼儿园就学会了。直到有一天,我亲眼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教室里把裤子尿了。那时我才知道,小学教师的付出,远比我想象的多,有些是我根本想象不到的。有一个理论说,21天能够养成一个好习惯。很多小学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为什么?因为长期的实践经验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培养一个好习惯,重复21天是绝不可能的,那是经过多少个21天的长期坚持的结果。好习惯来的慢、去的快,稍一放松便前功尽弃。但坏习惯正好相反,来的快、去的慢,改变一个坏习惯,更不可能21天完成。习惯养成,也叫养成教育,是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为此而付出的心血,很少有人知道。

你问任何一个人,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重要还是培养兴趣重要,恐怕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培养兴趣重要。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人们会放松对小学老师的知识教学呢?错,大错特错!人们不仅要求小学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更要求他们提高孩子的成绩。事实上人们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更高,这也给小学教师带来巨大压力。以前我觉得小学教师没必要在备课上花太多精力,毕竟要学的东西比较浅显。后来才发现,他们投入到钻研教学内容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亚于中学教师。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提出,更加重了小学老师教学的难度。识字写字好教,喜欢识字写字怎么教?小学教师为此想千方、设百计,都把甲骨文引进了课堂,利用字形的演变学习汉字,研究的比大学教授都深。比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概念,教材上说两个数相除就是两个数之比。多好理解,小学生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可以了。但有专家提出质疑,于是几所高校的专家纷纷提出自己见解,带领一大批小学老师投入到相关研究工作。论文写了一篇又一篇,小老师俨然成为大专家。但他们不能光做研究,课要照常上,作业照常批改。你说累不累?

估计很多人和曾经的我一样,对小学有某种偏见,比如,他们会认为小学老师挺清闲的,于是就把一些杂事交给他们去做,弄得他们挺忙活。教学之外的事务性工作,分散了小学老师的一大部分精力。因为没有中高考,人们会觉得小学教育压力不大。但也恰恰因为没有中高考,小学教育的评价出现真空,何以证明学校办得好或不好?为了拿出有力的证据,他们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证明自己。搞一次大型活动,且不说孩子能获得多少益处,相关老师肯定会脱一层皮,为此精疲力尽。

“从娃娃抓起”当然好,但什么都从娃娃抓起就有点难了。“进课堂”当然好,但什么都进课堂就更难了。谁来解决这些难题?当然是抓娃娃和抓课堂的小学老师,他们最难。小学科学调整从一年级开课,师资在哪里?没办法,很多教师半路出家,改教科学。边教边学,教的也累,学的也累。

中高考改革明确提出,考察学生九年和十二年积累。小学老师开始琢磨:我们该为中高考做哪些准备?

小学老师,真的不容易。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