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学老师启示录:艺术也要与乡村结合
耕读大学目前是以公益项目模式在运作,经常会有许多圈内老师前来访问交流。今天介绍的这位访问老师叫黄北方,整理者是种子班学员袁贵平。
正文
题记:黄北方老师是一个“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幽默风趣,具有领导力”的人。生活中的黄老师比上述这段话要“有过之而无不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是的,下面让我一一道来。
2020年6月23日下午,初见黄老师是在我们耕读大学菜园里,我们正在劳动,当时对他第一印象就是未修边幅的样子,也可能他在与人讲话时还放流行歌的感觉有关吧!这也是我个人的感觉。往往喜欢不了解一个人就先去贴标签,似乎是显示自己的见解,这会很鲁莽。
后来与黄老师交流得知,我们是江西同乡,是我在有机农业生态圈里遇到的第一位老乡。
进一步交流,知道他是为了家乡建设来到此地的,他想得到一些经验与支持。我对此举感到十分敬佩,暗自想自己是否能给他一些什么帮助,无奈自己还是学生,一时给不了任何帮助,但在内心中无比温暖。
胡跃高老师为迎接黄老师和“三亲教育生态村”试点村庄——关头村一行6人,我们停下手中的工作,叫同学们停下手中的工作,进行相互交流,分享体会。
在此过程中,我们每位同学先自我介绍,期间黄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他想看到同学们的真实状态。尽管同学们叙述比较简单与省略,但黄老师每每都提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们补充介绍。我觉得他很关心同学们的成长,率真的性格,不急不躁的话语,面对众人侃侃而谈,似乎是一道春风吹进了我的心里。
我们发言完后,客人们接着发言,部分三亲教育学生的家长们分享了自己从外地带孩子来到关头村三亲教育学校的一些体会,我真心佩服孩子的家长们,选择了这个时代正确的教育方式。
最后,是黄老师发言,黄老师话语中带着一股劲,除了给我们叙述现实的问题,也说了他自己的一些爱好,比如:舞蹈.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和《竹林七贤》的相关的生活知识,这一下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他也说等会议结束后给我们表演舞蹈。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佛教歌曲与舞蹈结合起来,优美的动作和投入的状态,不难看出他对艺术言行一致的追求。
黄老师已经49岁了,处在这个年龄段,还保持对生命的认真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做到了《弟子规》里讲的:“流俗众,仁者稀”。
访问结束之后,他说过几天来我们这边参访,我也是十分期待。简单的告别,激发了我期盼他早点到来的情感。
再次见到黄老师是1天后,我负责带黄老师熟悉周边环境,我俩同行去了黄芩地,过程中有说有笑,让我觉得不是在与一位49岁的长者交流,而是兄长与弟弟的交流。
这次的简单言谈,我也听了他一些经历,28岁去上海,学习了7年,这个魄力震撼了我。得知他学习的地方是培养弘法的人才,也知道他对各个领域的宗教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让我特别好奇,这也是我不足的一面。
到了该吃饭的节点,我与黄老师回来了,晚饭过后随着晚上简单与同学们分享,第一天就过去了,第二天白天本来打算向他请教,因为现在这边有在开垦一块荒地,也忙不过来。
晚上在老师的安排下,黄老师为我们授课,在晚上8-10点,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敬天爱物”的课程,这个也是我们去年在河南学习的,后面一说给我们曾经授课的那个人是他口中的小二哥,真的是巧合,看似很大的世界,其实经常融合在一起的。
报告中黄老师说到:无字天书-毛巾、付出-肥皂、上善-水、有度-钢丝球、.平天下-小铲子,再度启发了同学们将枯燥的打扫卫生与高雅的艺术结合,晚上课程快结束时,黄老师要我们找个话题作为明晚辩论的课程做准备,同学们纷纷在黑板上写了题目,最后投票确定的主题为“粮食作物重要还是经济作物重要”。
下课后,我默默跟着黄老师后面,请问黄老师今天晚上还有时间交流吗?他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我们在寂静的黑夜续起了老乡之情谊,作为长者或者一位兄长的身份,他耐心询问我之前的经历,如何走进“耕读大学”。
我阐述了一些经历,与结缘耕读大学的过程,真实地表达了自己此阶段的疑惑,后面经过他从自身经历给了我一个真诚的回应,交流中,得知他之前经过商,也赚了一些钱,还得知有段时间他有抛弃世俗去出家修行的想法,这些经历虽然没有时间完全细说明白,但在我内心深处知道这些是一位兄长对弟弟恳切的话语,他与我说自己没有遇到好老师,也是磕磕碰碰到了现在的状态,此番话语体现他的谦卑与低调。
时间飞逝,我看到已经是晚上11:40,便立马止住了自己话语,时间原因,我也不好在一直坐下去,聊天也就此结束。回到房间后,我想着与黄老师的交谈似乎是兄长的语气,让彼此没有任何陌生感,体现了一位老师接人待物的真诚,感到十分温暖。
第二天,由于黄老师组织晚上的辩论赛,老师也特意安排40分钟时间给晚上辩论赛做准备,在此过程中通过黄老师的引导,我们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也把这辩论赛当成历练自己的一个学习过程。
对好多同学而言,是第一次做这样的辩论,如果不是黄老师耐心引导与启发,对我与同学们而言是有恐惧感的,恐惧于未知领域。
在此过程中,了解到黄老师之前带过10-20几岁的孩子,他知道辩论赛的意义主要想让同学们开拓自己思维,系统组织自己的语言,了解总体情况。
引导过程中,他特别负责,以一个参访者的名义,认真地把自己就当做这里的老师,一点也没有见外,这点“如何快速融入陌生环境”的能力,特别值得我学习。
早晨准备活动结束了,也到了田间劳作时间,劳作过程中也没有太多语言交流,但在一起劳作时,看到黄老师的干活状态,不急不忙,比起我们这些小辈急躁地干几下就累了,真的是优秀的人干啥都像模像样。
下午劳作结束后,抽空他给我们表演舞蹈,还有在我的请求下,给我们来了特别嗨的鬼步舞。现场没有任何专业设备,就是一个手机,我给他一顶鸭舌帽,匹配了护目镜,居然那种霸气一点不减,过程中又说又笑。
晚饭后,我们开始了辩论赛,在这过程中黄老师与胡跃高老师还有张静老师是评审员,我们的话题是“经济作物比粮食作物更重要”,另一方面是“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更重要”。
就这样我们双方展开了合理的辩论,也互相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在与对方辩论过程中,总会有问非所答,或者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这也是源自于第一次进行这种辩论赛,相互没有经验。
在黄老师以及胡老师的话语下,我们慢慢才注意问题所在,老师们也认真投入,观察了一系列问题,都在认真的参与,后面在这气氛下慢慢正规起来了,随着再次激烈的辩论,时间也拉近了帷幕,在辩论赛中双方不相上下,对方最终险胜我们一分,结束了辩论赛。
会议结束后,我与几位学员在他房间里交流,知道他第二天就要离开了,这也是本次活动最后有时间聚在一起。
这次交流中,黄老师以兄长的身份口述,没有那么拘束,敞开心扉交流。交流中得知黄老师具体准备干什么事情,如何落地等。
他说:“把六艺与乡村结合起来,想通过艺术让更多人亲近自然,了解乡村,吃上有机食品,这样才是一条符合现代发展的道路,人缺了艺术就好像家庭没有小宝宝一样,没有了活力,少了与土地的链接,那这人必然过得不那么幸福,会让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随波逐流,因为大家不知道正确的生活方式。”
在黄老师诚恳的话语中,也感叹他的担忧,比如重新要找农场,重新开展这些东西,里面最关键的不是钱,而是人。
他说:有人才有土,这核心点他抓住了,虽然说这句话是《大学》里的一句,但我们读经典没有与生活结合,也没有指导思想,听完老师的计划,我很敬佩老师的此举,也知道这个社会想干成一件事情,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利国利民的事情更不容易。
这天也聊到晚上11:30左右,后面我与同学们也准备离开了,离开之际,黄老师以他的方式给我们送上了祝福,在这简短1分钟过程中,却能感受到真诚和平静,送完祝福完后,其中一位同学说:我收到了能量,在那刻,不约而同地,大家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都想为乡村的振兴做实事。
第3天到了,老师就要离开小院之时,推荐了一些对我们有提升的阅读书籍。直到我写这篇文章时,黄老师还在路上问候我是否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