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江西赣南客家围屋,也就读懂了什么是客家人的乡愁

梁实秋说:“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乡愁就是这的,它总是让人魂牵梦萦,又刻骨铭心。

说到乡愁不得不提客家人的乡愁。

梅州、惠州、赣州、汀州并称为“客家四州”,都是乡愁浓得化不开的地方。而客家围屋,就成了他们乡愁最好的寄托之一。

赣南客家围屋

江西赣南地区,作为主要的客家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发祥地之一,客家民系形成“摇篮”,赣南的客家围屋自然成了这片大地上最耀眼的地标之一,更是万千客家人乡愁的精神寄托。


赣南围屋,客家人栖身之所

赣南客家围屋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

客家土楼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赣南因地广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避乱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

赣南

迁居山区或丘陵地带,固有“逢山便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到北宋初年人口剧增十倍,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客家人”的称谓便由此而来。

赣南客家文化城

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也就这样慢慢孕育而生。

客家迁徙路线图

此后,从中原迁入赣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断往闽西、粤东迁徙。赣南比同为客家人聚居地的闽西、粤东地区,建县建州时间都要早的多,秦代时便设有南墅县(今南康或大余县内)。

据《淮南子》载,秦始皇为统一祖国南疆,曾令大将屠唯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军百越,成功之后,其中便留“一军守南墅之界”。这是史书上最早所见中原汉人进入赣南的记载。

再加之赣南形胜,自宋元以来,赣南地区就不是一块安静的区域,小乱不断,大乱必有份,崇山峻岭,战乱纷争,这种险恶的生存环境,成为客家人极大的生存阻碍,也为围屋建筑提供了必然的发展条件。

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

于是,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客家人择山环水抱、依山傍水之地聚族而居,同时在建筑方面也是尤为讲究,于是形成了围拢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建筑风格,其中以围拢屋存世较多也最为著名。

安远东生围

围拢屋正是我们现在说到的“客家围屋”,围楼围墙深厚,足够抵御外敌,只留一个小小的入口,一旦受到外来危险,即可紧闭门户,男丁通过楼上窗户用弓箭和枪抵制和射杀外敌,围楼和围楼之间,又可以相互支援,从而土匪或野兽只能在围楼的外围被动挨打。

赣州安远县镇岗乡老围村的东升围

赣州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的虎形围屋

赣州定南县历市镇修建村的明远第围

另一方面,长期迁徙的客家人内心有着渴望安定的心理诉求以及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依山傍水”,一来可满足生产生活,二来更是风水布局上的讲究,同时更是追求“天人合一”,力图塑造“美景天成”的建筑美感。

赣州龙南县关西圩旁的关西新围

赣州龙南县杨村镇的燕翼围

赣州龙南县杨村镇东水河边的乌石围

赣州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村的雅溪围屋

于是,只要有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就能看到围屋的踪迹。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台湾等地。而赣南更可以说是围屋主要的摇篮之一。


赣南围屋,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

俯瞰江西龙南关西围屋。

客家围屋作为大型聚居建筑,它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它在总体环境构成上往往能超越村寨的局限性,更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在择居方面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赣州市龙南县里仁镇新里村的渔仔潭围

赣州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的周田围屋

客家人笃信风水,对自然山水的形态十分重视,围屋大多坐北朝南,视野开阔,靠山临水。客家人认为这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

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构建几乎无不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水曲则有情”等古说。

同时还将“龙真”、“砂环”、“水抱”、“穴的”、“屏护”作为择址标准,在建造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山体的原态,并且择水而居,将建筑融入到周遭的自然环境中,营造居住空间的自然美。

团龙围坐落在大山深处的青山碧水间

赣南大部份围屋,如龙南杨村的乌石围、燕翼围、关西围、东生围等等,其建筑形式源于商秦,围的布局结构可分为外围和内围。外围大多呈方形,四角都构筑有坚固的碉堡楼。

龙南关西围

龙南关西围

外墙多是用麻石、鹅卵石、青砖和糯米浆筑成坚实的封闭体,厚达两米多,墙上分布有一排排枪口炮眼,森严雄伟。

关西新围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围屋。

外围楼廊环通为二至四层,第一层做厨房和养牲畜,第二层居住和堆放储藏物品,第三层居住,第四层空闲,为对付外来进攻时作通道用。

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内围则根据外围的规模大小,建成一至三层。无论大小,在围内的中轴线上,都必要建一栋(间)用于祭祀祖先的祠堂或厅堂。

栗园围

围内还掘有暗井、水井、排污道、粮仓等,平时封闭,战时自救。关闭围门,就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独立王国”。

燕翼围

号称“江西最大”的大余左拔曹氏土围,仅围内就有40个院落,其中5个独立大院住房达500余间。

龙南栗园围

全南雅溪围

正是这些讲究,才铸就了客家围屋这一人类文化遗产景观。客家围屋作为中国五大经典民居之一,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建筑审美享受。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朱家大院

赣南的客家围屋,点缀于青山绿水间,散落于古老的赣南村落,时而婉约时而雄浑,像是一位历经沧桑却温情依旧的千年老人,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与独具魅力的文化品位,引来历代文人墨客的驻足惊叹。

同时,它又寄托了每一位客家人的乡愁情怀!客家人热情好客、温文尔雅、敢闯敢吃苦,或许这些都离不开围屋的孕育。

客家人,念起来好像很有动感,听起来也非常浪漫:四海作客,四海为家。但仔细想一想,还是充满酸甜苦辣,酸甜苦辣中更是蕴含着浓重的家国观念、家族情怀。

作为客家人,延续着客家人流传的文化,并心存感激与骄傲,而围屋就是客家人最好的记忆符号,乡愁符号!

乡愁是一本书、是一个个聚族而生的围屋......更是那一句句亲切的客家话,还有那千百年客居而生的文化积累,所以说,读懂了客家围屋,似乎你也能够读懂什么是乡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