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李泳||看光影在秋色里溶化

文艺众家第三期主题活动征稿:故乡,那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间:11月19日至12月18日。形式:散文、小说、书法、绘画、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量还将有奖励。家中的学童也可投稿,我们有一个文艺小星星栏目。 投稿信箱:2084791183@qq.com

看光影在秋色里溶化

李泳 

  银杏的落叶沐浴着金秋的雨,美在凋零,却泛滥出别样的艳丽。一座古城的心事,仿佛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说破。

  都说金秋十月的南京最美,我深以为然,这个季节的南京,美就美在它的平静、内敛和满地金黄。在南京居住了几十年,对南京的秋天体会最深的地方毋庸置疑的要数明孝陵了。

  已经不记得多少次来明孝陵了。孩提时父亲带我来过;上学读书时与一群要好的同学来过;初恋时与恋人来过;结婚后携妻子女儿也来过不知多少次了。这里美丽的秋色是看不厌的,它仿佛一位极富耐心又极具慧心的的女子,将清秀、湿润、温文尔雅渗透进每一丝空气中。蛾眉淡扫,颔首独坐,许多波澜起伏的回忆在这个季节复归于平静,飘落成虚无。你可以说它冷艳,也可以说它矜持,亦可以说它心事重重。总之,一年中的红尘喧嚣似乎在此时此刻渐渐归于平静,这让周而复始的轮回有了新的内涵。

  深秋的南京时不时会下些雾,冥冥中将一些秘密覆盖,恰如东郊钟山上的那座皇陵。

  通往明孝陵的山路上尽是参天的法国梧桐,从繁花绚烂的春夏到万物凋零的秋冬,尽管其间经历了冬瘦,春嫩,夏润,而要进入花木开始凋零的秋天,仿佛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这不,昨日的绿荫现今已然染上了浓重的金黄色。明孝陵的神道宛如钟山的一颗痣,也是南京的秋天一处独特的风景。南京的秋天,背景里回荡着黄钟大吕之声,即便有愁绪,也是因怀古而浸染上了冥思的气息。南京虽身在江南,却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几许北国的气韵,帝王之都与金粉江南的邂逅,赋予了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气质与风韵,也让秋的目光在这里多了一些缱绻与踌躇。

  沉淀的历史让明孝陵的秋天多了几分凝重。或许是为了彰显皇家尊贵与不可撼动的威仪,神道两侧以色彩更为绚丽的银杏代替了枯瘦的法桐。沿着斑驳的神道走向历史的深处,立于石道两侧的神兽依稀悄悄复苏了生命。枯黄的草丛中,雕刻着祥云与兽形纹样的残垣断壁隐约地显露着,暗绿色的青苔在石头的裂缝间恣意生长,不知不觉覆盖住了昔日帝国的荣光。转眼望去,夕阳正斜照在大金门外的银杏和法桐上,不知怎的,忽然想到“海上生明月”的诗句,隐然一派盛世气象......

  此时正值长假之际,黑压压的游人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当芸芸众生步入往日的皇家禁地,一切都在默默述说着一个王朝曾经的过往——六百年前,明皇室从朝阳门(今中山门)到明孝陵西北修筑了45里长的皇城。陵园内亭台相接,楼阁相望,苍山间呦呦鹿鸣,鼓瑟吹笙,一派昌盛宏伟之象。一代帝王朱元璋长眠在这里,无数未竟的壮志雄心化作了松柏苍苍。银杏树的叶片在秋风中变幻着色彩,厚厚的落叶在一条一眼望不见尽头的石路上铺展开来,折射出陵寝主人昔日的辉煌。晶莹的雨珠滴挂在叶片上,犹如一块块琥珀,用一个千年不变的诺言,守护着灵魂已经消散然而肉体依然鲜活的生命。民间曾经流传有朱元璋死后从南京十三座城门同时运出棺材的说法。其实,这只是市井巷陌的传说罢了,对于朱元璋来说,还有什么地方能像这钟山一样彰显自己君临天下的威仪与王气呢?

  是的,金陵王气,几度兴衰,青山有幸,孙权、朱元璋、孙中山......都把自己的陵寝安置在了钟山。相对而言,中山陵太过高旷,好汉孙权貌似成了看家护院者,唯有明孝陵不太高,也不太低,一直住在这里,历经风雨,静观春秋。

  长假汹涌的人流已然散去,又仿佛压根就不曾汹涌过,就像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背影远去,化为虚无的还有远去的风声,浅浅的凉意伴随金黄色的落叶飘过,抒写一地倾城......

作家档案】

李 泳

李泳,现任江苏省铁道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当代作家》、《人民日报》、《人民铁道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其所著作品集《永恒的牵引》曾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等三单位联合颁发的第七届全国铁路优秀文学作品奖。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