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根溯源】李正品/洛汭与李氏始祖
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洛汭与河图》
让我们已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洛汭与李氏始祖
李正品
世界各地李氏后人设计的李氏族徽
李姓为中华第一大姓,是中国帝王之姓。在中华历史上,由李姓建国称帝的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12个。李姓源于洛汭。诞生地在如今的河南省巩县伊洛河和黄河汇流一带,史称洛汭。
洛汭,全国独名独姓,特定特指,不能重名也没人敢重名。《水经注》第十六卷中说:洛汭在龙尾山和神尾山两山之间。龙尾山仅此一种叫法,神尾山的称谓较多:神都山、大伾山、邙山、邙岭等等,具体位置都是黄河和伊洛河交汇的尽头。《水经注》这样描述洛汭:“北对芝阜,连岭修亘,苞总众山,始自洛口。”乾隆年间《巩县志》说的更为详细:巩县背靠龙尾山,县北三里神尾,西拥岹峣,当河洛之间,为神堤之障,古号秦头魏尾,即此山之尾。有不少史书说得更为具体:洛汭特指龙尾山和神尾山下伊洛河两岸的小平地。这,就是河南巩县现在的仓西滩,现在的仓西村。仓西村周围的龙尾村、东神堤村、西神堤村也足以证明:仓西就在洛汭。
洛汭的名望在中国历史上是帝王之地,独霸天下,无人能比。洛汭身边发生的事情太多太重要了。捡最最重要的说:中华人文始祖的伏羲造人造字、皇帝的阴阳八卦、河图洛书、古时历代帝王的祭天拜地等等等等,都发生在这里。一句话,洛汭,产生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具有至高无上的位置。
百度词条:
古地域名,亦称什谷,即今河南巩义河洛镇洛口村一带,在孝义镇东15.5公里处,因洛河至此流入黄河而取名。夏朝太康失国,为翌所逐。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即此。《左传·昭公元年》载:“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颖。馆于雒汭。”亦指此。
天公作美,李姓也诞生于洛汭。据资料显示:全世界现有李氏后裔11亿,这11亿人的族姓,在哪里产生,在洛汭。发源地在那,在洛汭。仓西村在这里更有地位了,现居住的5千多口人家,95%为李姓。仓西李氏后裔家谱记载的李氏人家,已衍至二十八世,十多万族众。
李氏源于洛汭无可厚非。史书上记载的明明白白。《尚书》这样写道:中国到了商纣王也称殷纣王时期,也就是商朝将要灭亡的最后一个帝王时,掌管刑狱立法司法的官员叫理征。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刚正不阿。出于公心忠心,一次直谏就是直接指出纣王的错误,并劝其改正。做了以下犯上之事,纣王龙颜巨变,瞬间爆发雷霆之怒,家灭九族,斩杀理征全家。父亲母亲亲戚朋友,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通通砍头,十分残酷。唯独理征的妻子契和氏怀抱幼子理利贞,连夜逃出京城,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淇县。当逃亡到洛汭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已奄奄一息,大命将至。母子俩靠采摘树上的“木子”果裹腹,以求保全性命。然后,才有了向苦县当今豫东鹿邑县继续逃难的机会。为了感激“木子”的救命之功,也为了躲避纣王的步步追杀,因理、李同音通用缘故,自理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姓。至此,李姓有了。
天下李姓源于洛汭,洛汭是李氏宗亲的发源地。洛汭地区,群山环绕,土地肥沃,水陆交通发达,是兵家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历朝历代战事连绵。单说隋唐时期李密和王世充在这里各佣兵10多万,交战60多次,苦战三年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已司空见惯,微不足道。加上匪祸不断,疫情四起,蝗虫作恶,伊洛河黄河暴溢,摧毁民宅,淹没土地,民不聊生。至明初,洛汭一带已十室九空。家在山西洪洞的李家媳妇李周氏,旋即被卷入明初大移民。明初移民官方组织,移哪家那户,移到什么地方,均由政府说了算,理解的要移,不理解的也必须移。很多笔记体轶事中有“大绑”“小绑”“解手”小脚趾甲分为两半的记载。还有背手走路,都能在明初移民的传说轶事中看到其身影。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差在移民小脚趾砍一刀为记,小趾甲成了大小两瓣。全国关卡要塞以此作为通关过路的检验凭证。“大绑”是绑两只胳膊,“小绑”只绑一只胳膊,几十个人连在一条绳子上,互相牵连,谁也无法逃脱。要上厕所,需报告押解官差同意,请解开绳子,我要入厕。慢慢简化为解手二字,更加简明扼要。双手,几个月一直捆绑在身后,背手走路已成习惯,并沿用至今。可见当时强制押解移送之悲惨情景。
据考证,洪洞李家媳妇李周氏应属卫所移民。她持着皇封的凭证川资,不捆绑,也没有押解官差,定期闲散抵达即可。小时候,听村中年长的老人讲:李周氏怀抱三子李赫,背负二子李铭,手拉长子李礼,肩上还挑个行李担子,从洪洞出发,渡黄河,沿小平津孔道,翻越高高的邙岭,来到了伊洛河边,来到洛汭,来到老巩县县城。从山西洪洞到河南巩县,现在高速公路直线距离将近400公里。迢迢的迁移之路,一手拉幼子肩挑重担的李家媳妇,一缺吃少喝沿路乞讨的廋弱女子,有吃的,先分给孩子;有喝的,也分给孩子。她走在沙土漫天的高原丘陵,走在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也走过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岭。身边有狼虫虎豹么?不知道。路上有劫匪强盗么?不清楚。有没有刮风下雨,不知道。有没有电闪雷鸣,也不知道。她,跌倒过多少次,爬起来多少回?她哭过多少场,歇了多少回?洒下多少泪?求了多少人?这般罪,这些难,统统都不会有人知道了。试问,我们当今的李氏后人,有几个能有李周氏如此这般的顽强毅力,超越常人的拼命精神,一种男子汉大丈夫扛得起顶得住不惧任何艰难痛苦的坚忍不拔。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的力量,一个伟大的不能计算的负重和承受。李周氏并不曾知道,李姓诞生于此,发源于此。她如今孤儿寡母,为了求生,带着李姓的骨血,重归李姓发源地,来到了巩县县城。她先到巩县老城黉学胡同登记皇封凭证。获得开荒种地的许可文书。带着三个幼儿,一边寻亲,一边要饭,在城西土地庙附近依靠施粥度日。
清同治九年,巩义涉村、仓西、荆枝沟李氏后裔为始祖母立的墓碑
李氏始祖母在巩县城北坊廊二里的洛汭仓西,拉扯着李家的三个孤儿,开垦出第一片荒地,撒下了第一把种子。不再沿街乞讨靠施舍活命的始祖母,再次挑上担子,一头放着哇哇哭叫不停的娃娃,一头放着田地里微薄的收获,怀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幼儿,跌跌撞撞一路蹒跚,到巩县老城换些活命生存之物维持生计。始祖母是沿着龙尾山的山根往返的,进西城门,在西关走街串巷,沿途叫卖。不知道一筐农作物能卖多少钱,不知道是否有沿途的白眼和官差的呵斥,无法考究有无城管在追她赶她,是否受到富家子弟欺凌和羞辱,有没有市场混混拿了东西不给钱,还施展一番拳打脚踢?这些,始祖母的后人都不曾知道,也没有字言片语的记载。但是,能说明的是:始祖母活下去了,带着三个孩子活下来了。活了28世,活了10多万后裔。洛汭仓西李氏始祖母的后裔啊,当我们来瞻仰始祖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就想一想吧。想一想我们的始祖母,想一想你我生命的来源。
巩县坊廊二里凹凸不平的崎岖小道,被李氏始祖母的双脚磨平了,星月记录了她奔忙的影子,山岚目睹了她沧桑的容貌,轻风试擦着她满脸的汗珠。一天,她终于走不动了,把三个儿子叫到眼前说:我,没有多少日子了,你们把我安葬在挑担常歇脚的土包上吧,我要天天看着你们哥仨把地种好,把粮食和蔬菜卖好。走好路,过上好日子。饱经风霜的始祖母合上了双眼。贫寒的李家三兄弟无钱财置办棺木葬品,洒泪用两囗水缸口对囗,把母亲安葬于常歇脚的路边。现在仓西村南大井沟沟囗南15步的黃土岗上。
这就是洛汭李氏祖茔,始祖母周氏的安息之所。
嘉庆四年,李氏后裔出资将墓地购置……
同治九年,李氏涉村、仓西、荆枝沟后裔为始祖母立碑树撰……
李正品简介
LIZHENPIN JIANJIE
李正品,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58年生于河南省巩县伊洛河边。1982年开封师范中文系毕业。1975年在《河南日报》发表散文《回乡第一夜》,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河南日报》《莽原》《花城》《星星》诗刊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歌曲等文学作品。有诗集、散文集、歌曲集、长篇小说、论文集11种公开出版。70多首诗歌谱曲后在国家省市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出,其中歌曲《思恋黄河》《黄河啊,我日夜把你思念》《嵩山情歌》《小村醉了》《水悠悠情悠悠》参加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演出,《思恋黄河》被23家出版社选用出版发行,并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等17所音乐学院的教材使用。
《悦读时代》杂志是由河南省阅读学会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月刊,每月6日出版。以打造书香社会为主旨,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报道阅读热点,推介新书、好书,并刊发优秀文学作品,为读者、作者打造一个互联网、传统媒体联动的全方位立体交流平台。
投稿须知:小说5000字内、散文勿超1500字,诗歌勿超过30行。已在其他公众号刊发并被设置原创保护的勿投!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悦读时代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苏小蒙
悦读时代公众号每周二、四推送
投稿信箱:ydsdzz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