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068】穿旗袍的香港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穿旗袍的香港
包作军
明朝的时候,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因转运香料而出名,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香港”。尽管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消失,但“香港”这个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
在英治期间,香港借助深水港湾,以开阔的胸襟同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尤其是二战后,其经济迅速发展、崛起,和新加坡、韩国、台湾并称“亚洲四小龙”。也许无法想象,一个困窘到只留下“香港脚”这一“土特产”的小鱼村,能在百多年之间翻云覆雨铸就一个这样的人间奇迹。英治对民族是一种灾难,但却使她凤凰涅槃,因祸得福,从小渔村到高楼林立的国际金融中心和深水港海运中心,浸透了西方文明与东方传统的交织与碰撞、相融与相衬。当年,避难蛰居此间的康有为,正是看到香港这个昔日的渔村仅十年时间已起翻天覆地的变化,愈加坚定了向西方学习和维新变法的信念。如今,在这座都市深处,那张叫岁月的老唱片依旧依依呀呀地转着,星月如歌,生命如歌,永不停歇。
香港在我的记忆里是个美丽富裕犹如天堂一般的地方,整个八十、九十年代,我对香港的了解仅限于几部港产片,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那里林立的高楼大厦和衣衫光鲜的人群,觉得香港就是周润发,就是张曼玉。
最喜欢看“电影女神”张曼玉的《旺角卡门》、《双城故事》。我记得张曼玉是生于1964年9月20日,比我整整大三岁。我这个年龄段里的男人,大多把张曼玉视为自己的偶像,“玲珑影结阴,蕴藉香成阵。”内心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蕴藉着一个张曼玉情结的。
“王子挑选宠儿,外套寻找它的模特儿。”究竟是外套选择了最得体的模特儿,还是模特儿给了外套醉人的风情和灵魂?旗袍的全盛时代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当旗袍遇到张曼玉,六十年代的香港恍惚之间移了魂,旗袍的“花样年华”在另一个时空再度绽放成妩媚的烟火。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把女性穿着旗袍的神韵演绎的淋漓尽致。发髻高挽,身段窈窕。那种东方之美,那种东方神韵,令人叹为观止。东方之珠香港有着令这个世界叹为观止的东方神韵,在我辈的心目中,香港就是穿着旗袍的张曼玉,优雅、妖娆、清新、脱俗,糅东方的雍容与西方的干练于一炉香中,令人魂牵梦萦。
我们到香港的第一站是位于维多利亚海湾的紫荆花广场,那是当年为香港回归祖国时在维多利亚海湾里填海而建。据说是香港最大的广场,但看起来很小,还没有银川的南门广场大,但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应该算得很大了。
现在每有重大庆典,港府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香港的区旗也是紫荆花图案。在广场上坐落着一朵金光闪闪的紫荆花纪念碑,是97年香港回归时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礼物。紫荆花广场旁边就是特区会议大厦,当年中英两国政府就在这里举行庄重的主权交接仪式。
国旗和区旗在和煦的风中飘扬,红色的旗帜下,紫荆花散发着淡淡的芳香。香港回归纪念碑临海而立,周围空旷开阔。碑体四周设灯照明,顶端装置特射灯,射程可达10多公里。代表1997年的石环上装有32个光纤点,近看如同繁星闪耀,远观则蔚为壮观。纪念碑与坐落在广场东北面的中央政府赠送的大型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相互辉映,成为港岛上的著名景观。我特别喜欢自己在这里拍摄的一张照片,并把它用在自己出的一本书的封二简介里作为小照。1997年7月1日,受全世界瞩目的香港回归交结仪式就是在这里的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这一天,香港下了一场瓢泼大雨,把中华民族150多年的耻辱洗尽。
准备离开广场到下一个景点。这时广场上人群忽然一阵攒动。回头一看。一支警队来到广场,站在旗杆下,正准备进行降旗仪式。我们连忙返回广场,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拍下降旗的过程。
香港的大街上红花绿树,绿化很好,其中以紫荆花最为有名。杜甫咏紫荆的佳句:“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道出了紫荆的美艳和着花的时令。别看小小紫荆花,她可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紫荆花的叶子一般有两片对生,很像飞来飞去的蝴蝶,着实惹人喜爱,紫荆花无花梗,附在枝条末端,有五朵花瓣,香港的降旗仪式和国内不同,因为没有军队,当然就没有军队的仪仗队,也没有乐队,仪式就由香港警队完成。仪式的过程也比较简单,只有五名警员参加,一名女警官担任指挥,四名男警员担任旗手,从降旗开始到折叠国旗和区旗,都是由旗手手动完成。组成一个不规则的五角星,花的颜色由中间的浅紫逐渐过渡到外面的深紫,很自然的分布,煞是好看,纵有丹青圣手,怕是难以着色到如此神妙。花心中有很多又细又长的花蕊,像嫩嫩的豆芽一样,嫩而娇气的样子。紫荆花有的向上开,好像嗷嗷待哺的小鸟张开嘴巴在呼唤和期待,有的向下开,犹如小姑娘很害羞的样子,叫人怜惜之至,微风吹来,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让人悦目而赏心。
沿着开满紫荆花的街道,我们踏上了维多利亚港湾海滨长堤上的星光大道。
无数个明星在这条道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有无数个明星在这儿留下了他们的手印,也许这些手印已经被无数个过往的行人走过。看到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我刻意多花了几分钟的时间,找到了张曼玉的手模,柔和而修长,令人难忘。
岁月似乎永远在云端,人间总是衣香花艳。就要离开星光大道时,蓦然看见一穿旗袍的妙龄女郎,一手拿汉堡,一手捧饮料,掖下还夹着一叠文件样的东西,有点像《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向一幢豪华大楼匆匆而去,高跟鞋的嗒嗒声清晰地响着,仿若一个骑着快马的小兽。女子的惊艳,引得团里许多人驻足张望。
团里的导游小姐说:“中英混血儿,能不漂亮吗?”
女子的脸上挂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古铜色肌肤,清爽的短发,加上轮廓分明的脸庞,一双精灵的大眼睛,即使在这渐冷的深秋,也予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一如紫荆花盛开的香港。
香港的浅水湾畔是我久已想去看看的地方,因为那里曾经埋葬过我国现代抗日女作家萧红的骨灰。正是在这里,萧红写作她的最辉煌的小说《呼兰河传》,这里也是她“不甘”地告别了人生的地方。
关于“萧红墓”,最著名的是诗人戴望舒的一首《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
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浅水湾是一个景色如画的地方。苍穹显得格外蓝,云朵显得格外白,淡蓝色的海水轻柔地抚摸着岸边的沙滩,亚热带的气候滋养出来的芭蕉树张开了巨大的伞盖,半山腰上的郁郁葱葱的树林仿佛是绿色的屏障。坐在沙滩上欣赏海景的有各种肤色的游人,还有在海边嬉戏的活泼的孩子,这一切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动态景象。然而,这里虽美,我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萧红留下的点滴痕迹。
没有人知道当初的“萧红墓”在什么地方。据说,曾有台湾人专程到香港浅水湾拜祭“萧红墓”,问导游:“知道'萧红墓’在哪儿?”当地导游操着不咸不淡的国语回答:“萧红?她是那个旅行团的?”
我们团的导游名叫李小鱼,团里的人都开玩笑地叫她小鱼儿。土生土长的李小鱼果然也像《绝代双骄》里的小鱼儿一般聪明绝顶、冷静乐观,沉着应变。李小鱼语速极快,能说会道,说起香港就像在说自己家的厨房或者餐厅一般了然于胸。
不远处的山坡上,高楼鳞次栉比,与浅水湾的秀丽景色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这里是港岛著名的高级住宅区之一,区内遍布豪华住宅,这些依山傍水的建筑,构成了浅水湾独特的景区。
李小鱼告诉我们说:房子造在山腰表示身无分文,面对大海表示财源滚滚。
这个下午,我面对的正是1941年萧红在香港写作《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时看到的大海。而现在已是公元2009年深秋了。浅水湾,如今是香港最高尚住宅区之一,同时也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沙滩。海滩绵长,滩床宽阔,倾斜着伸进清澈见底的海水中,沙粒细白,波平浪静,是游人必到的著名旅游区。香港,早已不是当初萧红拖着带病之躯来时的那个潮湿而寂寞的小岛,如今,这小岛已号称“东方之珠”。
只见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白色的沙滩,几只游艇闲在那里无人自横,三三两两的人在岸边休闲烧烤。山上造型别致的房子,掩映在花树之中。只有海和风的声音,一切都那么安静。
学识渊博的导游李小鱼不但知道浅水湾过去的一些故事,更知道浅水湾现代的许多变迁。她边跟我们在浅水湾漫步边讲述关于浅水湾的一些事情。
李小鱼说:“在英治时代,虽然港英政府亦喜欢借助华商领袖的势力,来维系社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香港还算是一个健康均衡的社会。但是,到了80年代,《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香港社会即发生了重大变化。事实上,大陆精英治国的理念,亦被移植到香港。北京倚重的对象不是香港的升斗小民,而是香港的华商领袖。在市场经济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来自地产行业的富豪非常少,而这个方面,香港却颇似大陆,表现了政治权力对于香港的经济结构的同化。
对于富商阶层的畸形扶持,使香港的社会结构失去了平衡,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产阶层日益弱小。而在一个中产阶级弱小的社会中,生产与消费都是畸形的。”
李小鱼还告诉我们:“早些年香港和新加坡,都以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后来发展服务业,不同的是,到今天,新加坡与香港的支柱产业,却完全不一样。目前,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是贸易、制造业、航运业与旅游业。而香港的支柱产业,是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地产行业的依赖,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做塑料的李嘉诚去做地产了,甚至连做珠宝的郑裕彤,也放着金碗不要,也去做地产。”
末了,李小鱼叹口气说:“这些居住在浅水湾的大家族害苦了小香港。”
我默默地看着浅水湾,像站在这座城市的心房,感受着她的心跳,沉沉的呼吸声来自城市狭小的肺叶。她有着节日的恣肆,奔放的情感,欢快的夜游,狂躁的音乐,纷乱的舌尖,灵魂的倾轧……
我仿佛看到清凉的风、蝴蝶甚至小鸟,都在远远地逃离。
我想这样的城市,哪里还容得下萧红那憔悴的灵魂!
香港是个三面环海的地方,这里的海洋公园是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海洋公园建在高高的南朗山和大树湾之间,东濒深水湾,位于浅水湾的斜对面,中间隔一汪浅浅的海水,一只海马图案便是海洋公园的标记和象征。在香港,许多游玩和观赏的项目都汇集于此。与内陆公园区别最大的便是它的一票制,只要你买了它的门票,园内所有的游乐项目和设施你可尽情享用,绝不像内陆园中有园,票外还得买票。
李小鱼介绍说,多数香港人从小就知道海洋公园,并且来参观过海洋公园,可以说这座公园给一代甚至几代香港人留下过深刻而又美好的记忆。
盘桓海洋公园,满天的舒云,满眼的青翠,满树盛开的紫荆花,风吹过来,一种特殊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蜿蜒无垠的海岸线,仿佛一张银色的弯弓,浅水湾就是金色的琴弦。放眼大海、沙滩、轮船、渔帆……滚滚海浪拍青山,激越的涛声叩响时代的琴弦。远天升起一道七彩的长虹,把山海城紧紧相连,海洋公园简直就像是人间的伊甸园,无比美妙,令人快乐。犹如美人初醒慵倦,海面上有软烟霞影,柔漫轻纱似的缓缓飘散。忽然间,对面的海上却兀自作怪,升起了一大片海市蜃楼。只见广厦万千,凌空而起。栋栋建筑都巍峨,像箭簇峋嶙,意欲腾空飞去;却又依恋这海天一隅,于是就凝固了下来。
随着熙攘的人群,我们参观了海洋馆,鲨鱼馆、水母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缤纷的海底世界。鱼类、水母、海藻,珊瑚,水草,各有特色,百态千姿,栩栩如生;娇小灵敏的小鱼,肥硕迟缓的大鱼,有的是圆形像一个陀螺,有的是扇形硕大无比、后面又拖着一米多长的尾巴,皆若空游无所依,自由往来,怡然自乐。值得一提的还有那形状奇特的水母,颜色各异,鲜艳无比,漂亮至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水母馆里观赏水母,是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在不时变幻的彩光下,柔软而透明的水母表演出世间最轻盈的舞蹈。蘑菇状的头部伸缩、旋转、进退自如,长长的触手如裙裾飘飞,像神话里仙女,又好比是诗人的灵感,捉摸不定。这群寿命一般不超过6个月的生命,终身以其自由变幻的身姿,给人留下一片片美好的遐想。
最动人最具特色的要数海豚表演了,表演一开始只见两只海豚从水中腾空而起,像花样滑冰运动员似的垂直旋转落下;整个身体直立于水面,只用尾部划水前行,像个翩翩起舞的少女;一人双脚分别站在两只并排向前快速滑行的海豚身上,就像一名战士站立在追击敌人的快艇上;海豚带着救生圈从岸上跳入水中去救落水者;上岸后用嘴帮着落水者做人工呼吸,两只海豚同时用嘴把人从水中顶出水面,人似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巨大的水花高高跃起;海豚在岸边用一个由前肢演变成的鳍来支撑身体,身体呈现水平状,像体操健儿一样赢得满堂喝彩……海豚这种海洋中的哺乳动物被饲养员们调教得聪明伶俐,表演起来花样多,动作难度大,质量很高。看完后,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水深达七米的海洋馆据说是世界最大的水族馆之一。我们从门口进入,从一层到四层,一层向下绕行,透过玻璃(猜是玻璃)从不同的水深处看馆内游弋、爬行的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既有身型巨大的鲨鱼和海龟,也有身长不及手指的叫不出名字的小鱼。都说是大鱼吃小鱼,但见海洋馆里的大鱼小鱼们却欢聚一堂,在海水与礁石间各得其乐,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
最喜欢到香港海洋公园的无疑是孩子。但一个小女孩从鲨鱼馆出来后却嚎啕大哭,或许是被鲨鱼馆里的鲨鱼、魔鬼鱼吓着了。她的小伙伴赶紧过来抚慰她,令旁人感动。
海洋公园还拥有全世界第二长、亚洲最长的电动扶梯,这些电梯将山上山下几十处游乐设施和景点相连起来,使得通行甚为方便快捷。进入公园的时候,导游李小鱼说海洋公园属于自主玩的项目,我们可以纵情随意,但因为公园太大了,我们不得不随时问路而行。一次,当我们向一位年轻女士询问海洋剧场的方向,已走出二三十米后,没想到她又追上来,抱歉刚才指路有误,需要纠正。这位女士的面容现在已不太清晰了,但她的友善和负责任一直记在我们心里。一次小小的问路,体现出香港市民的高素质。
维多利亚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港口和海域,是中国的第一大海港,世界第三大,仅次于美国的旧金山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维港的那一面,太平山正与钟楼日夜相望,一高一低,永远遥相厮守,一起见证着维港的一切。
霏霏细雨在我们行至天星码头时,已然停歇。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犹如竹干节节高升的外形和钢架玻璃的结构将香港的传统气质和现代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湾仔的会展中心新翼则是香港的新地标,它拥有全球最高的玻璃幕墙,如展翅欲翔的海鸥。
伫立在海港城三楼的露天游廊上,身后的玻璃门仿佛一道屏风,门里是尘世,门外是桃源。阳光铺在海面上,随波浮荡,目眩神迷。依稀中,没有追逐,不知魏晋,唯有山海天风。维多利亚港的海风,吹来的是阵阵魅惑。
夜幕初临,维港灯火次第亮起。回望九龙,霞光正淡去,灯火繁花渐行渐远,几艘归航的小船静静地躺在码头上,钟楼依然形单影只。彼岸璀璨耀眼的港岛让人目不暇接,加上波光倒影,越显奢华。湾仔会展中心彻亮如洗,铜锣湾熙攘如潮,中西区错落的高大建筑灯火通明,中环中心的明灯直刺云霄,青黑的太平山隐现的点点星星,是这片灯海的边际。迷离恍惚中,海面上的观光游轮甚至天星小轮都成了维港两岸争妍的表演者,水、灯、船、人共奏华章。
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夜景之一,大凡来到这里的人都无法抵御那迷荡之海五颜六色的的波之梦。维多利亚港的灯火是五彩斑斓的,有静止的,有闪烁的,有流动的,有块状的,有线状,有成片的,有零星的,有明亮的,有暗淡的,远远近近,明明暗暗,闪闪烁烁,倒影在水中,随流波晃动,营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色彩盛宴、视觉盛宴。维多利亚港的灯火,以一种华丽的姿态,粉饰了夜的宁静与从容。高楼接着云天,灯火连着繁星,变幻着的霓虹灯如五彩之墙,从眼前一路铺展到目光极处。水面倒映着迷离而跳动的灯光,整个水面如宽阔的湛蓝丝绒地毯上镶满了无数闪亮的宝石。
展现在面前的是多维、超时空之美,有着超级巨星的惊艳:78层的中环广场与中银大厦等大型建筑,在灯火的烘托下,气势恢宏、如浑身珠光宝气又美艳绝伦的少女;维多利亚港两岸的灯火,与港湾来来往往、金碧辉煌的游轮交相辉映,美得化不开、道不清。那些摩天大楼入夜之后,依然光彩无限。天生丽质的建筑在灯光师用色彩绚丽的彩灯精心点缀和妆扮之下,或如琼楼玉宇、或如蓬来仙境,美丽而动人,光彩而夺目。如果说白天的维多利亚港是艺术之都的话,那么入夜的维多利亚港则是梦幻之都。如果说白天走在维多利亚港的明星大道是穿梭在艺术的长廊的话,那么入夜乘游轮荡漾在维多利亚是游弋在梦幻天堂。
维多利亚港湾之夜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她似自然,却非自然。是夜非夜,似静非静,似天非天,似地非地,总感觉她能把天地万物,人情世故融入一统,和谐一处,张扬一切,包容一起,山,水,物,融合的如此巧妙;天,地,人,和谐的如此神奇,堪称一绝。月亮很清淡地挂在半空中。在这灯火辉煌的维多利亚港,本来应该是重要点缀的月色已经被忽略了,没有谁会关心一轮明月还挂在大海的上空。那月亮似乎也很知趣,无声地溜进云里,隐隐约约的,不与维港灯火争辉。夜色里维多利亚港正是《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光彩夺目,娇媚妖娆。
夜游维多利亚港,犹如游历梦境,重新回到大街上后,梦才醒。
李小鱼说:“维多利亚港的灯光或许不如上海滩灯光的大气,但更真实。因为制度不同,黄浦江两岸的灯光,是政府的亮化工程,是政府买的单。而特区政府没那么多钱投入这面子工程,两岸的灯光可全是自费的哟。”言谈举止间,李小鱼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感。
离开维港的时候,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李小鱼用香港话问:“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靓唔靓,来香港来值唔值?”
大家无不应声:“靓!值!”
在观光的间隙,李小鱼适时地告诉我们:“香港不是一个很好游玩的地方,但香港却是一个最好的'购物天堂’。”
此言不缪,与内陆的北京、南京、西安等历史文化古城相比,香港的历史文化并不丰富,它没有故宫、没有兵马俑,更没有泰山、黄河般的名山名川,然而香港这个到处高楼大厦林立、车流滚滚的城市,却是真正的人间“购物天堂” 国内也有朋友对我说,香港是“购物天堂”,那里的奶粉里面没有三聚氰胺、鸭蛋里面没有苏丹红,那基本上就是和天堂差不多的日子。
香港的购物商圈与城市发展携手并进,这里拥有享誉世界的豪华商场,网罗你任何想得到的奢华品牌,同时也为你提供高级餐饮、电影院、溜冰场,购物之余享有其他娱乐选择。众多潮流荟萃的商场四周,环绕别具香港特色的街道,各种精品店甚至廉价商品店皆近在咫尺。旅游香港的美妙之处在于发掘与探索,让自己沉浸于此地的氛围,将“东方之珠”的声音与印象化为自己的感受……
说到香港购物的便利,不能不提香港出行的快捷。
在大巴车上,李小鱼问大家:“是内陆的路好,还是香港的路好?”然后她自问自答说:“当然是内陆的路好,内陆的路很直而且非常宽畅,而香港的路很窄,不仅弯路多,而且所有的路还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走越窄!为什么?”李小鱼幽默地告诉大家:“因为大陆是社会主义,而香港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大道当然是越走越宽,而资本主义的道路当然是越走越窄!”
香港的导游就是这样幽默,他们仅用这种调侃的方式就微妙且幽默地评价了香港和内陆的关系。
话虽如此说,不过现在内陆的大中城市,堵车是个顽疾。有好事者赋《沁园春·堵》,专说内陆堵车:
“上班路上,千里车流,万里人潮。望大街内外,车行如龟,司机烦躁,总是红灯憋出尿!交通如此多焦,引无数大款坐公交,惜奥迪a6,慢如蜗牛,奔驰宝马,无处发飙。一代天骄,兰博基尼,泪看电驴把车超。俱往矣,还数自行车,边蹬边笑。”
但是这次到香港,却有个很深的感受:香港道路弯且窄,往往多条道路交汇在一处,但是香港却很少堵车。在香港的几天里,从浅水湾到深水湾再到铜锣湾,从中环到山顶,没遇到一次堵车,而且没有见着一个交警。了解了一下,香港是采取以下措施保障道路畅通的:一是大部分道路都实行了单行线。单行线既节约土地,又避免了像内陆双行道中的车辆为争先而出现的交通阻塞现象。二是便捷发达的公共交通服务。香港有四通八达的地铁、有轨电车、公交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市民和游客可以方便地选择。为了鼓励市民选择公交出行,在海底隧道收费上,小汽车比大巴车还高。
香港购物过程中的语言障碍,这几年也得以解决。据说,早几年到香港的人,与当地人沟通十分困难,基本是“鸡同鸭讲”,各说各话。不过,1997是一个分水岭,不论你是否喜欢,也没人问你是否愿意,香港和内陆已经推倒了彼此之间人为筑起的墙,随着政权的交替和民众愈来愈多的往来,香港人与大陆人已经渐渐融为一体,普通话已经渐渐成为香港人的通用语言。
在香港这个购物天堂,能买到世界各国最新颖最时尚的物品,并且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地区。这使得香港拥有“世界商品橱窗”、“万国市场”的美誉。而对内陆普通人来说,大商店的名牌还是太贵,工薪阶层的只能在铜锣湾一带的中小商店买衣物,更多的是到北角、望角、女人街等地方的摊贩市场上买的更为便宜些。
在一家店里,团里一位女士在一个模特前凝望许久,那是一袭即使在内陆也不怎么多见的旗袍。旗袍绣着山水花鸟,甚至古诗词一类的古典图案。让女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注视,不肯转移,仿佛久久徘徊在古朴诗意的大美里。
关于旗袍,最深的记忆是民国那些摇曳多姿的女子,旧上海不曾迷失的风情。旗袍的花色面料各式各样,水墨,花间,落樱,若兰,妖娆等等,静谧的长款,温婉的连袖,还有那古典精致的手工扣。成就了一种烘云托月的气质,成为“衣中艳后”。普普通通的女子一袭旗袍上身,整个人便如有神助,清雅怡人,风姿绰约,徘徊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如同一朵兰花,盛开在草原、山野、都市,盛开在天地间。看着那窈窕柔软的身影,觉得这是一个女人最极致的张扬和内敛。现代人充满了智慧,古老的旗袍经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和精心制作,款式更加新颖,旗袍的古典气质里又增添了现代女性追求时尚的成分,那些具有理想的身材容貌和最佳衣着效果的旗袍女郎更加让人惊羡不已。是啊,看看那些穿旗袍的女人,花容月貌,婷婷玉立,把旗袍穿着效果中的甜嗲和娇艳发挥到了极致。
我也站在一旁赞叹说:“真的很漂亮啊。”
女士说:“是的,旗袍很好看,它充满了古典的灵性,女人穿上它,仿佛将中国几千年岁月积淀的隽永和优雅在一瞬间集中地体现出来,精致、典雅、富丽,充满了无限风光。瞧瞧那些穿旗袍的女人,不需要额外地做出优雅的气质和温柔的表情,小巧的立领促直起纤柔的颈项,流畅的线条提醒要保持着挺拔的状态,开叉的下摆丝毫不影响行走却也告诉你要款款而行,旗袍贴着肌肤,包裹着所有应包裹着的,却又不经意地展示了所有能展示的风韵。穿上旗袍的女人,不仅美丽优雅,而且无论她的心情多么烦躁,只要静静地走几圈,就会慢慢地安静平和下来。穿上旗袍的女人,此时会想到自己是一个女人,是要温柔宁静的,平日的尖酸刻薄、强悍粗犷,也会悄悄地收敛起来。”
我惊讶于她对旗袍文化有那么深刻的理解:“呵呵,你们女人喜欢旗袍是为了穿。我们男人喜欢旗袍是为了饱眼福,有一段时间,我迷恋上了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不为别的,主要想看那些民国美女们穿着各色旗袍款款走过,那随着身形的旗袍柔软灵动、顾盼生姿,举手投足间,风情满怀、曼妙无比。”
这时,团里另一个女士嚷道:“来香港看旗袍,脑袋没坏吧。正宗的旗袍可是在上海哦。”
有人立马出来辩驳:“香港的旗袍添加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
争论之间,就听导游李小鱼高喊:“去鸭寮街喽!”
土生土长的李小鱼果然也像《绝代双骄》里的小鱼儿一般聪明绝顶、冷静乐观,沉着应变。李小鱼的蛊惑之术更是一流,许多社会经验比她丰富许多的老江湖都被她这个出茅庐没几年的黄毛丫头玩得团团转。即使再精明吝啬的人,也会在她带去的购物点里买点什么。
离开香港时,团里几乎每个人都拎着一大袋东西。我花了一千四百港币给老婆买了一只彩戒,回来后,老婆却并不买账,说:“最多值三十块钱。”最终,不知道她丢到哪里去了,反正一次也没有戴过。
李小鱼的所作所为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的诗,我改了其中的一节,开玩笑地送给精明狡黠的李小鱼:
我重重地走,
不如我轻轻地来。
挥一挥手,
留下了全部的钱财……
我们从香港、澳门返回珠海后,一名珠海女导游风趣地讲了一首港澳游打油诗:没去香港很想看,到了香港直冒汗,离开香港穷光蛋,再去香港王八蛋。
话虽粗俗,理却实在。不过,许多内陆人在屡屡在被香港掏空了腰包后,却一有机会就奔赴香港,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结语
短暂的香港之旅,令我不时品味到张可久《红绣鞋》中的意境:“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旧刻漫漶看新碑。”无论我走到哪里,心底深处总会响起那曼妙动情的旋律: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大多内陆城市犹如现代女性在忙碌的快节奏生活里,在职业服、休闲装、牛仔裤和T恤衫中渐渐迷失了自己。但香港有点不一样,繁华尽掩,写尽沧桑,有一种冷艳香凝的韵味,一如尽去牛仔裤,休闲装,款款旗袍在身,千娇百媚,婉约动人,虽坎坎坑坑却依然不失却大家闺秀的风范……
这让我不由再一次联想到香港超级巨星张曼玉。
张曼玉有着东方的素静神韵和西方的明艳光彩,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影迷。而张曼玉在电影中所穿的旗袍,漂亮魅惑,艳丽风情, 那随着身形的旗袍柔软灵动、顾盼生姿,件件举手投足间,便是风情满怀、曼妙无比,更是把旗袍之美演绎到了极致。静静地审视张曼玉,你会发现在她身上有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不是漂亮,不是修长,也不是娇憨。张曼玉的美,是从生命深处迸发出来的璀璨,偶尔惊鸿一现,浪漫旖旎不可方物,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
美丽的香港,正如美丽的女人一样,也是时光雕刻成的。香港或许有一张英国美人的面孔,但香港的心永远是中国心,仿若穿着旗袍的张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