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全武功,其中一项是清缅战争,为何不趁机将缅甸纳入版图?
清朝为什么没有把缅甸纳入自己的版图?这是因为当时的缅甸是一块极其难啃的骨头,《还珠格格Ш》开篇即是清朝乾隆年间,与缅甸开战的场景,剧情中缅军给清军的创伤还挺大。
虽说是电视剧,但也并非毫无历史依据。缅甸这个国家,你说他大吧,他版图就只有那么点地方;你说他小吧,军事力量还挺让周边国家忌惮,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缅甸与清朝的恩怨,细细说来还得从明朝的时候说起,这也算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了。
早在朱元璋时期,缅甸就已经被明朝打服了。明朝在西南边境设置了六个宣慰司,这六个宣慰司分别为: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车里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具体管辖范围已经深入到了当时的缅甸境内。
为了不与当地土司势力发生冲突,也为了便于管理,明朝授予当地土司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接受明朝的封号,尽管不见得能给明朝带来什么税收,但形式上服从明朝管理,双方也就凑合着相处了。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开始走下坡路是从万历皇帝这开始的,在嘉靖、万历之后,明朝的军事重点是放在东北防线的,这就造成了明朝对西南边陲的统治逐渐削弱。
此时的缅甸,正值历史强盛期,缅甸统治者逐渐不满安于现状,开始频繁骚扰明朝西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云南边陲。明朝不堪其扰,被迫反击,按照明朝人自己的话说,这场战争可以算做自卫反击战,史称“明缅战争”。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20多年,双方玩的是消耗战,在这方面家门口作战的缅甸耗得起,倒是千里迢迢而来的明朝耗不起。当时的云南、贵州,本来就不富裕,根本支撑不起大量明军的就地供应。
而且明朝北方地区也是战事吃紧,搞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虽说万历三大征获得完胜,但却大大耗费了明朝的国力,明朝对西南边陲地区的统治力已经大不如前。
明缅战争的具体过程咱们就不过多描述了,说说结果,明朝完败!在明朝洪武年间设置的六大宣慰司,管辖范围已经从缅甸境内,缩水到了云南地区。
不过缅甸在与明朝交战的时候,原先被缅甸统治的暹罗(泰国),趁机宣布独立。这对于明朝和后期的清朝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势力的再增加,可以更加容易制衡局面。
到了清朝前期,缅甸和清朝的关系基本处于互不侵犯的稳定局面。再加上吴三桂深入缅甸追击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时,缅甸方面主动送上了永历帝当投名状,所以当时的清缅关系,应当说开局还不错。
而且清朝方面江山初定,内部矛盾还没有解决,刚入关的清朝统治者还处于互相争权的状态,无暇顾及与缅甸的外交关系。但从明朝与缅甸的历史沿革来看,这个局面注定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当时的缅甸国内,也是乱成一团,土司之间互相征伐、互相吞并。
1752年,缅甸贡榜王朝建立,之前的东吁王朝被推翻。贡榜王朝比东吁王朝更加强大,逐渐统一缅甸,这引起了清朝政府的关注,逐渐腾出手来应对缅甸局势。
战争导火索发生在1762年,这一年缅甸方面继续向这些内陆土司征收贡赋,但征收连连失败。这还了得!平时要钱要物马上就给,这次竟然敢反抗?缅甸军队开始进攻清朝边境土司。
清朝政府庇护下的土司受到了欺负,当时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小弟受欺负。就这样,这次贡榜王朝征收贡赋的举动,成了清缅战争导火索。
战争刚开始,乾隆以为是入境的是缅甸的地方土司武装,并没有太在意,以为随便派个人去就可以剿灭匪患。但随着战争的失利,清廷才意识到对手是贡榜王朝的正规军!
这场战争大约持续了18年,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双方谁也打不赢谁。虽说军事上没有落败,但经济账上清朝可是吃了大亏,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远远高于缅甸。
1788年,缅甸觉得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因为周边国家看他被清军拉扯着,都想来挑战缅甸地区老大的地位,尤其是跟死敌暹罗已经陷入了交战状态。为了应付复杂的地缘政治,缅甸主动向清朝请和,表示愿意向清朝纳贡。
乾隆接受了缅甸的纳贡,并且将清缅战争计入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十全武功”。这场战争,看起来是缅甸方面放低姿态求和,清朝获得了胜利了,但实际上乾隆也是不得已才接受缅甸纳贡,因为再这样打下去,双方都得不到任何好处,只会让周边国家趁机得利。
从清缅战争可知,当时的缅甸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啃的硬茬。当时的缅甸,是东南亚半岛最强大的国家,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分裂战争和统一战争后,缅军的战斗力余威不减,并且在地利上缅甸也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同时,当时的缅甸已经装备了一些西方的先进火枪,并且凭借武器优势给清军造成了重创。这本是个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绝好机会,但乾隆一味遵守先祖的“骑射立国传统”,白白错失了与世界军事接轨的历史机遇。
试想一下,光让缅甸称臣就用了整整18年!而且这还是在暹罗偷缅甸屁股的情况下,如果清朝要把缅甸纳入版图,还指不定要打多久的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