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谈议论文如何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分析
我们知道,所谓“发展的眼光”是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之一,它与“历史的眼光”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是指向未来,一个是指向过去。其核心内涵是“辩证”地对待“当下”所发生的“人”和“事”。这里涉及的关键词一是“发展”,二是“眼光”。所谓“发展”,说得简单点就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所谓“眼光”,就是观察、鉴别事物的能力……议论文中,如果能注意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分析人和事,一定能为文章增加不少的亮色。那么,议论文中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辩证地分析呢?笔者觉得主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发展的眼光”就是要有“远见卓识”。举个例子说:李鸿章在签完《马关条约》之后的1896年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在这趟行程中,不断接受记者的采访,跟所有的西方人表态说欢迎到中国投资、和中国人进行贸易。他说,只有当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这四样东西得到最好的搭配时,我们才能够创造财富。欢迎到我们国家投资,让大清国的劳动力、土地资源能够发挥它的潜能。不过,像铁路、矿山、电信这些东西,我们还是要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是国家的安全问题。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鸿章是欢迎西方人来中国投资、贸易的,但“像铁路、矿山、电信这些东西”是国家的安全问题,所以“要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作为“现代”的我们,不能不佩服李鸿章的“发展”的现代眼光,他知道怎样来爱国、怎样来推动国家的发展,这便是他的“远见卓识”。至于李鸿章的代表清政府所作所为,当以“历史的眼光”来加以评判。
二、“发展的眼光”就是要能“见微知著”。珠海曾发生一起团伙凶杀案,6名歹徒闯进东鑫制药有限公司枪杀了5名职员。结果时任市长亲自拍板悬赏50万元奖励提供线索的有功者。外商闻知这一举措,反而认为珠海有安定感,纷纷来珠海投资。这就是因为他们用发展的眼光,能“见微知著”,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效益。同样,商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大臣箕子见状十分担忧。他认为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然而,纣王根本不听进谏,又建起了酒池肉林,设了炮烙之刑,终至灭国亡身。箕子能从纣王用象牙筷子这件小事预见到殷商的灭亡,就是用发展的眼光,见微知著,提醒人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私欲决不可长,玩物必丧志。
三、“发展的眼光”就是要能“拨云见日”。一方面,任何事物的“内核”都不可能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必有其复杂的“外包装”;另一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发展的眼光”就是要我们能“拨云见日”,透过事物的“外包装”、在事物曲折发展过程中“拨云见月”,洞察其本质。有个故事是说一个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后来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最后终于忍不住了,问师父说怎么背女人过河的?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这个故事的现象就是老和尚背女人过河,小和尚不能理解。但现象的背后却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君子心地坦荡;遇事拿得起、放得下……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就会避免过于自卑;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别人,就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事物,就能鼓起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总之,议论文中,我们只有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对事物进行辩证的分析,在论证道理时,才能打破传统的观念,打破顶峰的框框,才能使认识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论述的道理“辩证”“全面”,令人信服。
(作者系江苏省高中语文学科专家组成员,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