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祖母
清明将至,清明节是双重意义的节日,踏青赏春的同时不免想起故去的亲人,先生的祖母离开我们也四年多了,每每家中“鸡飞狗跳”之时不免想起祖母在时的林林种种,整理了祖母去世前后的两篇随笔,以此纪念一手带大先生操持家事的老祖母,愿老太太早登极乐。
离别时
一直想为先生的祖母写一些文字,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怕亵渎了先生对祖母的感情,前天把写下的一段话拿出来给先生看,没得到半点鼓励,也没有受到半点训斥,是呵,我的文字相对于他们三十多年的感情显得那么浅薄和苍白。
昨天下午我在外办事,手机调到静音,四点多的时候看到先生的短信:我回家了!简单的四个字,我读到的却是“祖母病危”,先生很讳言祖母就要离世的事实,我于是电话问他“要不要我回去”,被告知“有事再告诉你,我和小姑一起回的。”说实在的,我一直对公公有点事就电话“夸大其辞”颇为不满,但是,这次,谁知道呢,我宁愿他只是又一次“向儿子撒娇”,先生回去抱怨几句就回来了多好!
昨晚到现在,除了那个简短的电话,先生没有再给我任何消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至少先生说“有事告诉我”的,没有消息也是坏消息,至少说明公公这次没有因谎报祖母的病情而被先生训斥。午夜梦回,一身汗,记忆被梦连得好长,我于是坐起,想写下我和祖母十年的琐屑,也算是个纪念吧,说“早日康复”为时已晚,愿“早登极乐”似乎又会不被理解,所以,现在,我只能如此而已……
我对祖母的感情有几分奇怪,我还没有见过祖母的时候就因为她被要求婚后第一个春节必须在夫家过,原因很简单:他家有个老太太,先生是祖母一手带大的。虽然这件事有些强加于人的意思,但是我的父母知道尊老爱幼懂得感恩,于是也就这么要求我了。这就是我和祖母认识的序幕,在我婚前,当时我还没有见过祖母和公公先被这样要求了,因为我们家也有祖母,所以在我心里对祖母的第一印象就是:那是他家的老佛爷。
第一次见到祖母是我和父母第一次去婆婆家的时候,有些绕,我婆婆家不是我夫家,我的公婆是分两家住着的,离得不远,可能是因为婆婆家当时条件好一些,先生带我们去他妈妈那边,祖母也被邀而来,老太太什么都没做什么也没说,搬了凳子坐在我对面坐下看着正在吃饭的我,印象太深刻了,我从没有这样被别人“审视”过。我记得我那时候很抱怨的悄悄和我妈说“怎么这样啊”,妈妈劝我“理解她吧,孙子是她一手带大的”,此刻我回想那一刻,觉得祖母是那么可爱、率真!
我对祖母的了解实际上也是对夫家的不断了解,在我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照约定我在夫家过,那是一个怎样的家啊,收拾得很干净,清贫中展露着祖母的勤俭,我们床上手工缝的“龙凤被”是祖母叫隔壁的姑奶奶带她到镇上挑好又请“儿女双全”的姑奶奶缝的。那次年夜饭我终身难忘,这和我之前之后的每一次都不一样,沉默的公公、安详的一个劲儿给我夹菜的祖母、孝顺的总给祖母夹菜的先生、还有一个“新来的”我,没有春晚、没有聊天,吃完饭祖母给我一个红包,那是我婚后唯一一次“压岁钱”,我知道祖母为了这个在我和先生看起来寂静无聊的年夜饭作了精心的准备。
和年夜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夫家的大年初二,那一天祖母的“姑娘们”都会回来给祖母拜年,人多热闹,看着满屋子的小辈嬉闹着打牌闹酒,祖母脸会笑得像菊花儿,不吝啬的肆无忌惮的让那些皱纹展示在我们面前。正因为初二的聚会,后来我们过春节的习惯也逐渐改变并形成:大年三十在我家,初一下午去夫家,初二姑姑们都来“咱家”。一开始祖母张罗饭菜,十年前她77,今年她87,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了我和先生张罗饭菜,祖母升级顾问了,但是祖母的笑容没有改变过,每每很乐呵的对着条几上我未曾谋面的祖父说:看到了吧,儿孙满堂!
我婚后一年怀孕,春节是在苏州过的,节后回家,我怀孕的时候很漂亮,很多朋友都认定“一定是女儿”,我自己也坚信“是个女儿”,可是这个说法到了祖母那里遭到“否认”,祖母一口咬定:就是重孙。当时,我们有些尴尬,有些无语,只是现在想起祖母的“笃定”的神情居然觉得那么可爱。后来,祖母没有因为女儿的出生有太多的不高兴,我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叫隔壁的姑奶奶用三轮车带她去了医院,后来还张罗着给孩子做鞋。
我坐月子满月后在夫家住了几天,如果说之前我对祖母都只是“匆匆一瞥”,那么那次我真的和祖母相处了五天的时间,也见识了祖母的不容易。我公公会在清晨起床的时候,不断的大叫“妈”,那声音有几分“嗲”几分不耐烦,问的却都是极小的事情,类似于“我的衬衣呢”“你把碗放哪儿啦”等等诸如此类的小事情,先生告诉我祖母习惯了公公也依赖惯了。
时至今日,病榻上的祖母依然是家里的女主人,节后她仍然唠叨公公:要叫他们来家里吃饭,过年的时候人最齐。
孝子
祖母过世,按老家的习俗要举行“出孝”仪式:全部晚辈给死者穿孝服,丧期三年,这些人被统一唤作“孝子”,不是通常汉语孝子贤孙的孝子。
昨天下午,我忙完手上的工作和姑父一起回家,在此之前,我先生和姑姑已经回家十天了,作为至亲,在祖母离开的时候他们能够陪在身边我想祖母是欣慰的、先生和姑姑也自然是安心了不少。进门,少不得要看一眼冰棺里祖母的遗容,不得不承认,最后这一程老太太走得很辛苦,熟悉的面庞清瘦了很多,于是有些情不自禁。恰在此时,有人来问“晚上烧多少人的饭?”我于是找先生,先生又商量着问公婆,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到底会来多少人,不禁想起之前无数次,公公对着奶奶的卧室大叫:“妈,拿多少米?妈,碗筷在哪里?妈,酒盅您放那儿了?妈……”此刻,公公的妈就在堂屋,可是她再没有告诉我们今晚会来多少人,我们家知道来多少人做多少饭菜的人不在了,她享受着她多年未有的安宁。我于是扶着冰棺泪流满面,除了伤感祖母离世,更多的似乎对自己不可知的未来负担感喟,狭隘点说吧,没有为祖母离开难过,倒是为自己的处境多了几分担忧,哭的不是祖母走了,更好像是为自己和先生担心。我这什么都依赖“妈”的公公以后我该怎么赡养是个问题,很实在的问题。这就是“孝子”……
出孝的仪式是晚上六点开始的,也有个主事的人,一声令下,儿子儿媳堂前跪下披麻戴孝,然后是姑母姑父们,然后就是堂前的所有人穿戴完毕,公公对着所有人行礼致谢,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到灵前一拜,等我虔诚的拜完祖母,听到的是祖母的卧室传来姑母们撕心裂肺的“喊哭”嚎啕声,真的,那喊声绝对大于哭声,还有N多人在边上劝说的声音,姑母们叫着“亲娘,还想再伺候你一程”,我又一次情不自禁走到冰棺前,扶着冰棺看着安详的祖母大人,想起十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想起十天前我们最后一见,默念“奶奶走好愿您的来生不至于这么操劳”不争气的眼泪夺眶而出。在姑母们的嚎啕声中,我的公公出门去为祖母“送饭”,因为还没有出殡,老太太是不能在家享受“供奉”的,我公公要披麻戴孝的出门到土地神那里为他刚刚过世的母亲送饭。过了十几分钟,姑母们在一片劝说声中哭声戛然而止,我于是进屋听她们闲聊,在苏州工作的小姑说“今晚一定要回苏州”的时候我心里很不屑:刚才哭得痛不欲生,现在竟也不愿意在家陪着祖母最后几日。其他的姑母,有要她留下陪着的、有说“随便她”的,我的先生很不乐意的跳出来数落姑母的不是……总之,有些乱,祖母就在堂屋躺着,出孝的仪式才进行到一半,她的孩子们已经在为自己的事情想着“各自为安”。这就是“孝子”……
又过来十几分钟,吹鼓手的声音愈来愈近,我知道那是去土地神那里给祖母送饭的公公回来了,于是又有明事理的人对着祖母的卧室吩咐姑母们:“回来了,你们赶紧哭着接她。”顷刻,姑母们又开始“喊哭”嚎啕,抑扬顿挫的声音让我有些情不自禁,但这次是想笑,她们这样拿捏得当的情绪控制,我还是学不会,这次我终究是哭不出来了。少顷,公公回来,放下祖母的碗筷,主事者一声令下:“所有晚辈灵前再拜,拜完脱了孝服吃饭去吧!”于是,怪事出现了,我的姑母们走出房间停止哭泣,争先恐后的排队参拜,然后各自拖着自家的孩子出去吃饭,大姑妈在开饭前还惦记着在学校没回来的孙子带饭。这就是“孝子”……
一直以来,我尊重风俗,我理解先生在祖母膝下尽孝,也觉得在出殡之前我没在家守着已经是“大逆不道”先生怎么也没有祖母不出殡就回苏州的道理,可是昨晚,我开车离开的时候似乎还看到去年我开车走的时候看见后视镜祖母对我挥手心里一紧猛踩一脚油门然后眼眶湿润的情景,这一次祖母没有挥手,跟过来的是执意要回苏州的小姑母。这就是“孝子”……
今天一早,先生来电话,说祖母的娘家是书香门第,祖母的娘家侄儿对灵堂布置略有不满,盖棺定论,至少该有副挽联,不然他们的姑母泉下无颜见父母。我知道电话的意思,我这夫家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句的怕也只有媳妇外人了,如祖母、如她的孙媳妇,这就是孝子……
我于是以公公的名义拟联一副,以报祖母对先生的抚育之恩、亦以此报达祖母临终赠我的信物和信任:
仁爱至尊 八旬仙逝煦煦萱风千岁鹤
四代同堂 九叩慈恩拳拳寸草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