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看班主任 | 周末对谈

附上我们的交流的录音:
探索新模式
加葱的同事N老师虽然没有在初三任地理老师,但是继续担任初三班主任,开创了我们学校不任教但是担任班主任的先例,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当然这种探索存在很特殊的背景,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看待这一现象。
N老师从初一就在这个班级上地理课,并一直担任该班级的班主任。N老师自己非常愿意带领学生继续前行,直到ta们完成初中的学业,毕竟是自己入职以来第一届学生。而在初二升初三的学生调查中,N老师班上的学生全部希望N老师继续当班主任。
从学生的成长来看,N老师继续担任班主任,确实可以减少新老教师交接过程中师生磨合、家校沟通的“成本”,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于是N老师大胆地向学校提出申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最后学校也同意了。因此就有了这个先例。
在这种特殊情境下,教师和学生(家长)做出双向选择,做出对学生发展最有利的行动。没有先例不代表不可以实施,关键是看各方的需要以及是否对教师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有利。
不会做班主任?
加葱做班主任也满一年了,近期感觉自己似乎在班主任工作上能力不足,特别是当涉及到多方协调时。讨论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大学求学还是在学校实习,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课程、指导相对较少,即使在中学担任实习班主任,更多工作是面向学生,而非科任老师或家长,因此可能沟通协调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当然,大学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需要训练自己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反思自己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去获取。
面对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困惑,加葱想到了一些“求索”的途径:
讲座(在线课程)
书籍
同行(大学同学)
同时陶理还提出,可以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教育案例”,用案例的方式记录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更便于与同行交流。
班主任的多重身份
陶理在英文语境中找到三个概念对班主任身份进行解读
首先是tutor,某一学科的任教老师
其次是mentor,类似于心理导师
最后是manager管理者
在中文语境中,班主任的身份确实包含着三个部分的内涵。班主任一般是学科教师,还需要处理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包括学生活动、学生行为规范、学习纪律等等,统称为“常规管理”,最后班主任还要针对学生的个别需要开展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指导等。
中英文语境下的双重解读,或许对我们认识班主任工作有更多的启发。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交流的内容啦~
欢迎留言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