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君:传统文化与诗词创作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一节,反映了曹雪芹的诗歌创作观。这种创作观对今天的诗词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基础层面:格调规矩(平仄押韵)

曹雪芹借黛玉之口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初学者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遵守传统的格调规矩?也就是要不要遵守平水韵?多少年来喜欢古体诗的朋友们一直在争论着这个问题。一些人认为不遵守平水韵就不是中华诗词,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一些人则认为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字,在今天要求遵守平水韵无疑于推舟于陆。我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这样的争论,愿意遵守平水韵者就自觉遵守,不愿意遵守平水韵者也可以采用中华新韵,关键在于谁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当然,作为古代文学专业的师生还是应该遵守平水韵,大力推广平水韵。再宽泛一点说,用平水韵是诗,用中华新韵是诗,自由诗是诗,流行歌词也是诗。当代诗词的复兴,应该包括不同诗歌体裁。

二、中间层面:词句修饰(新奇为上)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得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词句新奇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今天面对的除了唐诗宋词中的词汇和意象之外,也有许多新词汇新意象,如何将古代词汇、意象与当代词汇、意象天衣无缝地融合起来也是一大问题。比如手机、电脑、飞机、高铁,甚至雾霾,要不要写入当代诗词?其实古代诗人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比如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中古诗人面对佛教这种新思想也有一个吸收融汇的工程。以王维为例,王维诗歌中有直接宣扬佛教思想的,《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登辨觉寺》云:“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其中的安禅、毒龙、趺坐、梵声、空居、法云、无生等都是佛教词汇,除了佛教信徒读者之外,这些词汇并不能给普通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它与六朝时代的玄言诗较为类似。相比起来,王维那些写辋川别墅的山水诗,更加符合读者的审美标准。

三、高级层面:诗词立意(意趣之真)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之后她列举了三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黛玉道:“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旸、谢眺、阮籍、庾信、鲍照等人的一看。”

曹雪芹为读者指出了一条学习古体诗的坦途。李白、杜甫、王维,不仅是七绝、七律、五律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诗仙、诗圣、诗佛,分别代表了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儒、释三家。

李白一生深受到了道家的影响。李白《大鹏赋》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其《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其《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于此可以看到李白一生对于《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意象的痴迷。李白《古风》其九:“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采用《庄子》中庄周梦蝶的寓言来抒写自己对于世事的感悟。李白《感兴八首》其四:“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魏颢《李翰林集序》说李白“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李白潜心于丹术,他说自己曾经“入神农之故乡,得胡公之精术”。(李白《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道教意境对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力,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说:“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如果没有道家和道教的影响,李白诗歌应该不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样子。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仇兆鳌《杜诗详注凡例》:“自元微之作序铭,盛称其所作,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故王介甫选四家诗,独以杜居第一。秦少游则推为孔子大成,郑尚明则推为周公制作,黄鲁直则推为诗中之史,罗景纶则推为诗中之经,杨诚斋则推为诗中之圣,王元美则推为诗中之神,诸家无不崇奉师法。”杜甫《前出塞》之六:“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明确提出了反战思想。杜甫《过津口》:“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表现出杜甫的仁心惠及万物的大爱情怀。杜甫《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清卢德水曰:“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读杜私言》)杜甫本来具有儒家的精神风范,杜甫诗歌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再加上宋代文人的推崇,使杜甫登上了诗圣的宝座。

诗佛王维是佛教文化的代表。王维《辛夷坞》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刘宏煦《唐诗真趣编》曰:“摩诘深于禅,此是心无挂碍境界。虽在世中,脱然世外,令人动海上三山之想。”《唐人绝句精华》论《鹿柴》《栾家漱》《竹里馆》《鸟鸣涧》曰:“以上四诗,皆一时清景与诗人兴致相会合,故虽写景色,而诗人幽静恬淡之胸怀,亦缘而见。此文家所谓融景入情之作。”胡应麟《诗薮》曰:“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这样的作品不仅是诗中有画,同样也是诗中有佛。如果没有对佛教、禅宗的领悟,就写不出这样的山水之作。

儒家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精神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而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佛教的慈悲情怀也有其可取之处。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并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诗词创作应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在我们今天面对的画板上,不论你是否承认,已经先天打上了传统文化的底色,我们应该在这种底色的基础上描绘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图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