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ASCO摘要肺癌合集6(中文翻译版)大放送-最权威的传递最新肿瘤治疗进展的宝典
ASCO2021会议摘要的翻译与整理都是广大同行牺牲周末或晚上的时间辛苦完成的,为了这项工作能每年持续下去和做得越来越好,期望大家帮对接一些愿意冠名赞助支持,全部费用将发放给这些辛苦奉献者,谢谢支持!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汇集了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分享探讨国际最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治疗技术,很多重要的研究发现和临床试验成果也会选择在ASCO 年会上首次发布。为方便大家事半功倍地学习2021年ASCO会议摘要合集,“肿瘤医生同行互帮互助群”的同行们牺牲周末时间将英文合集翻译成中文合集,免费分享给大家,最终中文翻译PDF版在目录和智能化查询方面做得比英文版更人性化,各瘤种目录下即可看到各篇小标题和链接自动跳转,设立关键词查询,方便找到你最想关注的知识。我们会在公众号陆续分享翻译好的中文版(敬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介入小崔哥”关注本公众号),请大家多提改进建议。最终中文版合集PDF版由于文件过大,统一发送在“肿瘤医生同行互帮互助群”。已经加入肿瘤医生同行互帮互助群系列的医生朋友,无需重复入群,一个群即可,资料会同步分享。(请勿恶意加入多个群聊,进行营销,私加好友。经举报后会被踢出所有群)。肿瘤医生同行互帮互助群欢迎加入肿瘤医生同行互帮互助群,群里有您更精彩肿瘤医生同行互帮互助群注:以上二维码扫描一个即可,无需重复01【8551】使用机器学习和全转录组测序开发的早期候选鼻拭子分类器可能提高早期肺癌的发现。背景:针对肺结节的目标是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同时避免对良性病变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昂贵的和潜在有害的手术。增加低剂量CT筛查将导致需要有效治疗的良性和恶性结节数量的增加。我们先前描述了利用非侵入性鼻刷样本的全转录组RNA测序检测鼻腔上皮中与肺癌(“损伤区域”)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可行性。利用这种方法,我们现在报道结合基因组和临床特征的候选鼻腔分类器的性能,这些分类器可以对曾经吸烟者的肺结节进行风险分层,从而有助于肺癌的诊断。方法:曾经吸烟、肺结节<30mm、并且没有既往癌症史的几个队列的患者,接受鼻上皮取样。所有患者至少随访一年或直到最终诊断为良性或恶性结节。利用全转录组RNA测序和机器学习开发候选分类器。这些分类器的训练包括基因组和临床信息(年龄、性别、包装年限、戒烟年限、结节大小和结节毛刺)。选择两个决策边界,分别最大限度地提高低风险和高风险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用交叉验证(CV)对这些分类器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候选鼻腔分类器都对700多名肺结节患者进行了CV评估。在低风险结节中,所有候选分类器在95%的敏感性下达到>40%的特异性,在高风险结节中,所有候选分类器在90%的特异性下达到>60%的敏感性。在估计患病率为25%的人群中,分类器将良性结节分为低风险,阴性预测值(NPV)>95%;中等风险结节分为5-65%;恶性结节分为高风险,阳性预测值(PPV)>65%。在年龄组(<65岁vs.>65岁)、性别、当前吸烟者和曾经吸烟者之间,这一表现都是稳定的。结论:鼻腔基因组临床候选分类器具有高阴性预测值,当称良性结节为低风险时,可有效识别良性结节,从而为决策提供信息,以更安全地避免诊断检查。此外,这些分类器的高阳性预测值在称恶性结节为高风险时可识别恶性结节,并告知进一步诊断工作的紧迫性。鼻腔基因组临床分类器有可能作为肺癌危险分层的非侵入性工具,帮助肺结节患者做出决策。参考文献:Peter J. Mazzone, et al. Early candidate nasal swab classifiers developed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whol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may improve early lung cancer detection. 2021 ASCO, abs 8551.编译:圣方医药研发 杨济周02【8552】美国黑人和白人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率的比较分析First Author: Elizabeth Blessing Elimimian, Cleveland Clinic Fl, Weston, FL背景:在美国,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30天内同步化疗(CT) +放疗(RT) (CCRT) 给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提供了生存获益。未接受CCRT的黑人和白人NSCLC患者的比例及其结果还未探讨。方法:美国NCDB纳入了2004年至2015年诊断的黑人和白人III期NSCLC患者。那些患有多发性肿瘤和接受手术的患者被排除在外。分析6组:CCRT组(CT与RT之间0-30天)、SCRT组(CT与RT之间31-120天)、RT组(仅RT)、CT组(仅CT)、No-RT-nor-CT组(既不接受RT也不接受CT)、其他组(未分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Kaplan-Meier分析(p<0.05)。结果:总计分析了22,459例黑人(CCRT 42.3%,SCRT 7.6%,RT 13.8%,CT 15.1%和No-RT-nor-CT 21.2%)和138,477例白人(CCRT 43.9%,SCRT 7.0%,RT 12.7%,CT 分析了14.9%和No-RT-nor-CT 21.5%)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男性和白人是接受CCRT的阳性预测因素(表)。黑人患者SCRT (HR 1.1;95% CI 1.04-1.17),仅RT (HR 1.2;95% CI 1.81-1.99),仅CT (HR 1.4;95% CI 1.36-1.49),无放疗或CT (HR 2.6;与CCRT相比,95% CI 2.49-2.69)与总生存期(OS)降低相关。在白人患者中,与CCRT相比,SCRT(HR,1.0; 95%CI,0.99- 1.03)不会减少OS,而仅RT(HR 1.8; 95%CI,1.74-1.80),仅CT(HR 1.3; 95% CI(1.29-1.34)和无RT或CT(HR 2.6;95%CI,2.59-2.67)与OS减少相关。黑人患者接受CCRT的中位OS为18个月,白人患者为16个月(p<0.0001)。结论:当给予CCRT时,OS最高。黑人患者接受CCRT治疗的比例较低,但黑人患者从CCRT中获益更多,并且比白人患者有更好的OS。尽管已知CT和RT对III期NSCLC有好处,但第二大管理队列既不接受RT也不接受CT。
参考文献: Elizabeth Blessing Elimimian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rtality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编译: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陈家宁03【8553】通过附带性肺结节计划(ILNP)早期发现肺癌。First Author: Matthew Smeltzer, University of Memphi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Memphis, TN背景:肺癌早期发现可提高生存率,但基于风险的低剂量CT筛查(LDCT)仅能识别少数患者。我们在一个社区医疗保健系统中实施了ILNP,并对其风险和效益进行了评估。方法:常规放射学研究中肺部病变的患者由放射学家标记,并使用循证指南进行分类。我们跟踪了人口统计、临床特征、程序、并发症和健康结果。我们通过国家肺部筛查试验(NLST)、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荷兰Leuvens筛查ONderzoek (NELSON)、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风险组1和2(推荐筛查)、NCCN风险组3(目前不推荐筛查)、以及2013年和2020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的标准分析了ILNP受试者参加LDCT项目的资格。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Kaplan Meier方法。结果:2015-2020年,在ILNP项目中评估了13710例患者:中位年龄64岁;男性42%;65%是白人,29%是黑人;667例(4.9%)被诊断为肺癌。ILNP诊断的肺癌为腺癌(39%)/鳞状细胞(20%),临床分期分布为I型49%、II型8%、III型17%和IV型16%。832例(6.1%)接受了侵袭性诊断检测——ct引导活检(50%)、支气管镜检查(30%)和/或EBUS (26%);832例患者中有11%进行了侵入性诊断试验。有创检查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和置胸管。只有11%-20%的ILNP患者有资格接受LDCT。在诊断为肺癌的ILNP患者中,只有33%符合NLST筛查标准; 当应用USPSTF 2020或NCCN组2标准时,该比例显著增加(表)。与NLST相比,NCCN组2标准在癌症患者中增加了22%(从33%到55%)的筛查合格性,而在非癌症患者中只增加了6%(从8%到14%)。通过ILNP诊断的肺癌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 (95% CI: 73,80)和64% (95% CI: 59,69)。结论:与大多数LDCT项目相比,ILNP更容易识别早期肺癌,具有很好的生存率。大多数肺癌患者不符合LDCT的条件,我们仍然需要优化基于风险的筛查标准。即使有新的、扩大的LDCT标准,结构化的ILNP对于扩大肺癌的早期检测也是必要的。筛查符合LDCT筛查条件的ILNP肺癌患者%NLST标准33%CMS标准39%NELSON标准41%USPSTF标准41%USPSTF 202047%NCCN 1组39%NCCN 2组55%NCCN 3组64%参考文献: Matthew Smeltzer 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with an incidental lung nodule program (ILNP).编译: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陈家宁04【8554】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根治手术:SEER数据库分析。First Author: Qian Wa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St Luke's and West, New York, NY背景:MPM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整体预后较差。与单纯的全身治疗相比,包括根治性手术(RS)、放疗(RT)和化疗(CT)在内的联合治疗方法可提高生存率。选择可能受益于RS的患者是一项挑战。NCCN指南建议采用T3N1M0 (IIIA期)上皮样或双期MPM的多模式治疗合并RS,然而,每种组织学亚型MP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对RS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在2004-2015年的SEER 18项目中发现了MPM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检验接受RS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RS治疗的患者的几种临床和病理特征对总生存期(OS)的独立贡献。结果:共鉴定了5498例MPM患者,其中531例接受了RS。总的来说,在调整重要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多变量模型中,RS与OS改善相关(表)。根据组织学分层,尽管存在男性,年龄> 60岁,T3,T4或N2或以上疾病,但上皮样亚型与RS改善的OS相关。同时也接受RS的CT±RT的患者的OS有所改善。组织学表现为肉瘤样的患者也可从RS获得OS获益(HR = 0.59,95%CI:0.37-0.93),即使是60岁以上但病情没有更严重的患者(T3 / 4,N2 / 3)。接受CT±RT(HR = 0.52,95%CI:0.30-0.90)的肉瘤样患者也得到OS获益。在双相组织学中,除了接受CT±RT治疗的患者(HR = 0.64, 95%CI: 0.45-0.90)外,没有发现总体OS获益(P = 0.11)或其他高危临床特征中获益。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危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存在并不影响上皮样MPM中RS的OS获益,但在决定肉瘤样和双相组织学中RS时应予以考虑。如果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RS患者预后差的组织学,特别是肉瘤样亚型可能会提高生存率。病理临床特征显示OS与RS的关系所有参与者上皮样肉瘤样双相总体0.71(0.64-0.79)0.70(0.60-0.81)0.59(0.37-0.93)0.78(0.57-1.06)男性0.73(0.65-0.82)0.75(0.63-0.89)0.65(0.41-1.04)0.77(0.54-1.09)大于60岁0.67(0.60-0.76)0.65(0.55-0.76)0.57(0.34-0.98)0.95(0.68-1.33)T30.77(0.62-0.94)0.70(0.52-0.94)1.31(0.28-6.09)1.49(0.67-3.31)T40.71(0.57-0.88)0.55(0.41-0.74)0.55(0.25-1.20)1.02(0.52-1.99)N2或者N30.54(0.41-0.71)0.44(0.30-0.66)3.58(0.07-173.5)2.10(0.001-NA)CT±RT0.65(0.58-0.74)0.64(0.54-0.76)0.52(0.30-0.90)0.64(0.45-0.90)参考文献: Qian Wang, et al. Radical surgery in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An analysis of SEER database.编译: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陈家宁05【8555】胸膜间皮瘤组织学亚型的综合分子谱分析。First Author: Ibiayi Dagogo-Jack,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Boston, MA背景: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有限的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在非上皮样MPM亚组。对MPM分子结构的进一步了解可以为靶向治疗方法提供信息,并为治疗差异敏感性的潜在因素提供见解。方法:我们对980名患者的MPMs进行了全面的基因组分析,并对一个子集进行了组织学分型(n = 340;235例上皮样,48例肉瘤样,57例双相)。分析包括定量肿瘤突变负荷(TMB)、评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评估PD-L1表达(Dako 22C3)。结果:MPM中位TMB为1.74(0.87-2.61)突变/ megabase (mut/mb)。非上皮样MPM(双期,肉瘤样)与上皮样MPM的中位TMB相似(1.25 mut/mb vs 1.25 mut/mb, p = 0.43)。在整个队列中,以下基因的失活变化最为常见:CDKN2A(49%),BAP1(44%),CDKN2B(42%),MTAP(35%)和NF2(33%)。MTAP丢失与CDKN2A和CDKN2B丢失同时发生的概率分别是> 99%和94%。28%的上皮样MPMs出现MTAP缺失,46%的非上皮样MPMs出现MTAP缺失(p = 0.03)。BAP1的改变在51%的上皮样MPMs中检测到,而在36%的非上皮样MPMs中检测到(p = 0.81)。308例MPMs中检测了PD-L1表达,其中153例(49%)PD-L1为1%,包括35例(11%)PD-L1为50%。28%的上皮样MPMs出现MTAP缺失,46%的非上皮样MPMs出现MTAP缺失(p = 0.03)。BAP1的改变在51%的上皮样MPMs中检测到,而在36%的非上皮样MPMs中检测到(p = 0.81)。308例MPMs中检测了PD-L1表达,其中153例(49%)PD-L1为1%,包括35例(11%)PD-L1为50%。在164例接受组织学分型和PD-L1评估的标本中,PD-L1在46例(71%)非上皮样MPMs中表达,而在49例(51%)上皮样MPMs中表达(p = 0.03)。考虑到涉及这两个基因的高发生率的改变,我们评估了BAP1和MTAP状态对PD-L1和TMB的影响。在bap1改变的和野生型标本中,TMB (1.74 mut/mb vs 1.74 mut/mb)和PD-L1表达(50% vs 54%)具有可比性。尽管TMB在MTAP缺陷和MTAP完整的肿瘤中相当(1.25 mut / mb对1.74 mut / mb),但更多的MTAP缺失的肿瘤表达PD-L1(68%vs 44%,p = 0.0004)。结论:与上皮样MPM相比,非上皮样肿瘤表现出相似的TMB,较高的PD-L1表达,以及MTAP缺失的富集。由于MTAP在MPM中经常发生改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TAP状态与MPM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包括对治疗的敏感性,如免疫治疗和合成致死方法。研究发起者:基础医学。参考文献: Ibiayi Dagogo-Jack, et al.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profiling of pleural mesothelioma according to histologic subtype.编译: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陈家宁
06【8556】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免疫治疗可提高存活率First Author: Michael Offin,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NY背景: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的标准选择,但关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发生率和对临床结果的影响的相关数据有限。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接受ICI的61例MPM患者进行评估,并随访至2020年11月。记录从ICI开始至irAEs(CTCAEV5.0)出现的时间。患者被分成两组,一组为irAE组,另一组为无irAE组。通过Fisher’s Exact和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临床病理特征、既往治疗和研究者评估的临床受益率(CBR;部分缓解[PR]+稳定疾病[SD])。使用Kaplan Meier对使用ICI开始后的总生存期(OS)和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比较。在56例患者同意下,进行下一代测序(MSK-IMPACT),用POLYSOLVER软件进行HLA基因分型,从全外显子回收中获得3个主要MHC I类基因(HLA -A、-B、-C)的等位基因。结果:大多数患者是男性(72%),吸烟者(55%),>70岁(中位数72岁,范围34-90),并有上皮样组织学(67%)。没有患者有基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CI开始前系统治疗的中位线是2(范围1-5)。17例(28%)出现治疗不良反应,其中7例(11%)发生3~5级事件(肺炎、肌炎、胰腺炎、肾炎、脑炎和肾上腺功能不全)。ICI开始至irAE的中位时间为2.5个月(范围2天~5.8个月)。双ICI(n=6)与单一药物(n=11)以及发病较早(2.1 vs 4.0月;p=0.10)或较高级别(中位数2 vs 3;p=0.31)的irAEs无相关性。1例出现5级肺炎,起病于双ICI首剂后2天。两组间上皮样组织学分布(n=10 vs 31;p=0.54)、中位年龄(71 vs 72岁;p=0.43)、既往胸部放疗史(n =5 vs 11;p = 0.75)均无差异;有irAE的患者比没有irAE的患者接受ICI治疗的时间更长(ICI使用的中位时间分别为5.4个月和0.9个月;p=0.02)。有irAEs的患者OS高于无irAEs的患者(21.1月vs4.7月;p=0.003),PFS也是如此(6.8月vs1.7月;p=0.01)。irAE组的患者CBR(65%;5个PR,6个SD)相比无irAE组的患者CBR(27%;2个PR,10个SD;p=0.006)显著增加。结论:接受ICIS治疗的MPM患者中有28%发生了irAE,并且倾向于在治疗早期出现。没有明确的临床病理特征能预测irAE的发生。与没有发生irAE的患者相比,有irAE的患者的OS、PFS和CBR显著增加。参考文献:Michael Offin, et al. Improved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s who develop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on immunotherapy. 2021asco abs 8556.编译: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 杨超07【8557】 恶性腹膜间皮瘤(MPeM)的全面基因组分析揭示了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不同的关键基因组改变(GAs)First Author: Lynne O. Chapman,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 TX背景:MPeM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癌症,治疗方法非常有限。缺乏专门的研究阻碍了结果的改善。定义流行性GAs是这些患者使用靶向治疗的一个关键的未满足需求。尽管MPeM与MPM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这些差异的基因组基础尚未确定。我们的目的是描述一个全面的MPeM与MPM对照基因组图谱(CGP)。方法:我们对89例MPeM患者和241例MPM患者(N=330)进行了回顾性比较分析,他们使用CLIA认证的NGS进行了CGP。该队列是由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间皮瘤患者(N=223)和MSK-IMPACT数据库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公开数据库中的其他间皮瘤患者(N=107)组成的。收集重要的临床病理变量,采用描述性统计、Fisher精确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和对数秩检验用于总生存率(OS)评估。结果:MPeM组(与MPM组相比)女性较多(54%与31%,P<0.001),诊断年龄较低(56岁与69岁,P<0.001)。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双相和肉瘤样,分别占86%、7%和7%,分布与MPM组相似。在64例MPeM患者中发现至少1个GA(72%对82%,P=0.044),平均每个患者1个GA(范围1-12)(平均2个,范围1-24,P<0.001)。MPeM患者中有3个突变的比例显著降低(14%比26%,OR2.1,P=0.028)。最常见的突变出现在以下基因:TP53(24%)、BAP1(16%)、NF2(15%)、MET(9%)和TRAF7、KIT和PIK3CA(各6%)。MPeM患者MET(9%比<1%,P<0.001)和TRAF7(6%比<1%,P=0.02)突变较多,但BAP1(16%比32%,P=0.003)和CDKN2B(0%比5%,P=0.041)突变较少。最常见的拷贝数变异(CNVs:扩增或缺失)见于BAP1、MCL1、SETD2、WT1(各2%)和AURKA(1%)基因。在CNVs基因中,MPeM在CDKN2A中的缺失率较低(1%对6%,P=0.040)。在更常见的GAs中,只有BAP1突变似乎与MPeM患者的OS差有关(45.7对127.1个月,HR 2.5,95%CI:0.6-10.1,P=0.050)。结论:在这个具有CGP的大队列中,我们确定了MPeM的潜在分子驱动因素,并证明了MPeM和MPM之间的关键基因组差异。MPeM通常由参与细胞周期控制的气体驱动,这是一种潜在的靶向途径。尽管CGP有这样的结果,但大部分患者没有可操作的GAs,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需要进一步的跨组学合作研究来推进潜在的治疗选择。参考文献:Lynne O. Chapman, et al. Comprehensive genomic profiling of 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eM) reveals key genomic alterations (GAs) distinct from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2021 ASCO, abs 8557.编译:圣方医药研发 杨济周08【8558】p16ink4a阴性复发间皮瘤患者的二期试验。First Author: Dean Anthony Fennell,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and University Hospitals of Leicester,Leicester, United Kingdom背景:恶性间皮瘤(MM)缺乏遗传分层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经常出现染色体9p21.3位点(CDKN2A)缺失,生存率缩短。CDKN2A编码肿瘤抑制剂p16ink4a,一种CDK4和CDK6的内源性抑制剂。将p16ink4a转化成CDKN2A的基因重组抑制了临床前模型中的MM,奠定了在p16ink4a负MM中靶向CDK4/6的基础。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个多中心分子分层相IIa试验来验证这一假设,作为间皮瘤分层治疗伞形试验的第2部分(NCT03654833,MiST2)。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MM(胸膜或腹膜)患者进行分子筛选p16ink4a、BAP1、BRCA1和PDL1(Dako22C3)。p16ink4a阴性的患者符合条件。关键包含因素:具有可用档案组织块的组织学对MM的组织学确认,ECOG表现状态0-1,之前基于铂的一线化疗(任何允许),CT可测量疾病进展的证据(RECIST1.1),以及足够的血液学/器官功能。患者在21天周期接受阿美西利(Ab)200mgbdpo。主要终点为12周时的疾病控制率(DCR12w)。如果≥11名患者有疾病控制(A’Hern设计),则零假设被拒绝。次要终点:24周时的DCR(DCR24w)、最佳客观反应率和毒性(NCICTCAE4.03)。患者可以在疾病进展时进行可选择性的再活检。结果: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26例p16ink4a阴性MM患者接受至少服用1剂Ab。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7岁(范围64-74岁),89%为男性,80.8%为上皮类,84.6%为ECOGPS1,>1为62%。所有患者至少接受了一个周期,27%的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53.9%的患者没有减少剂量。DCR12w:54%(95%CI=36%-71%),DCR24w:23%(95%CI=9%-44%)。最佳反应(24w范围内):部分-15%(95%CI=4%-35%),18周后发生;稳定疾病-53.8%(33.4%-73.4%);进展-7.7%(0.9%-25.1%)。不良事件(任何原因):≥3级毒性影响5.7%的患者。结论:MiST2达到主要终点,保证进一步临床评价。该队列的整个外显子体测序正在继续探索新生和获得性抗性的基因组相关性。编译: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心舒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任俊伟09【8559】按部位和组织学划分的恶性间皮瘤的基因组景观。First Author: Elio Adib, The Lank Center for Genitourinary Oncology,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and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Boston, MA背景:恶性间皮瘤(MM)是一种高度致命的肿瘤,可发生于胸膜、腹膜、心包或睾丸中。虽然胸膜MM的基因组特征已经被很好地描述了,但根据组织学,人们对遗传改变(GAs)的分布知之甚少。此外,很少有根据疾病部位比较遗传特征的报告可提供。方法:通过基因组登记处进行突变分析,鉴定胸膜或腹膜间皮瘤患者。患者肿瘤基因数据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影响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DFCI)-昂可帕内尔NGS倡议提供。排除具有多个序列样本的患者。我们将我们的分析局限于这两个面板的所有版本的共同基因,以及在TCGA间皮瘤队列中发生显著突变的基因。确定了突变和拷贝数变异体(CNV),统称为GAs,并使用费雪精确检验和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进行了比较。通过疾病部位(胸膜与腹膜)和组织学样本(上皮样与双相与肉膜样)进行了比较。获得标称p值,并采用FDR校正(q<0.1)。结果:我们在基因组登记中发现了439例符合纳入标准。胸膜MM的中位年龄为70.5岁,腹膜MM为60岁(威尔克森秩和试验p值=3×10-9)。72%的患者为男性。CDKN2A/CDKN2BGA(97%和100%分别为CDKN2A和CDKN2B的缺失),MM的预后标记,在胸膜比腹膜MM更常见。在胸膜多发性硬化症中,上皮类组织学肿瘤的NF2GAs少于双期或肉瘤样肿瘤,而肉瘤样肿瘤的BAP1GAs频率最低(表)。编译: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心舒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任俊伟10【8560】安洛替尼联合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卡铂作为一线治疗大范围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II期单臂试验的最终结果。First Author: Tiandong Kong, Cancer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 Zhengzhou, China背景:近年来,大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治疗方案取得了重大进展。最重要的临床研究包括IMpower133和CASPIAN。然而,相关结果表明,PD-L1单克隆抗体和EC方案化疗作为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中位数PFS(无进展生存率)约为5个月,与简单化疗相当。因此,EP/EC仍然是扩张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同时,我们注意到在中国1202研究中,安洛替尼小分子口服VEGF抑制剂(多靶口服VEGF抑制剂)作为三线或以上治疗的患者有疗效。因此,我们尝试在ES-SCLC患者的一线EP/EC方案中加入安洛替尼,以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合格的ES-SCLC患者(安洛替尼(21天的1-12mg QD)或DDP(70~/m2~75mg/m2,21天的d1,Q3W),持续4~6周期),然后维持安洛替尼(21-14天的12mg QD),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无法忍受的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允许降低安洛替尼的剂量,如果无法忍受,可降至10mg或8mg。主要观察终点为ORR、PFS和不良事件。结果: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共入选20例延长期SCLC患者,平均年龄为66.2±8.1(45-75)岁,17例男性(85%)和3例女性(15%)。中位PFS为10个月(95%CI:7.809-12.191),中位OS为15个月(95%CI:10.639-19.361),ORR(客观缓解率)为90%,DCR(疾病控制率)为100%。与试验方案相关的最常见的3或4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10/20(50.0%),血小板减少症为5/20(25.0%),贫血、恶心和疲劳均为2/20(10%)、高血压、转氨酶升高和声音嘶哑均为1/20(5%)。结论:安洛替尼联合EP/EC方案治疗SCLC的PFS、OS、ORR和DCR,具有可控制的安全性。将进行一项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以证实这一结论。编译: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心舒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任俊伟
更多临床研究项目请联系“复旦肿瘤邱立新医生”短时间内完成译稿,难免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最终中文翻译PDF版会在目录和智能化查询方面做得比英文版更人性化,各瘤种目录下即可看到各篇小标题和链接自动跳转,设立关键词查询,找到你最想关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