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教育整顿的加码持续震荡着课外教育行业。并且,本轮政策的矛头除了剑指教育机构行业的乱象及其在课外培训中的违规行为,更针对于课外机构作为“影子教育”背后衍生出的教育焦虑、教育公平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深层问题。在监管持续加强的背景下,相关教育减负等政策也在陆续出台。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就近期教育行业整顿情况作出回应,对新东方、精锐教育、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加上5月初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对作业帮、猿辅导的查处情况,此次重点检查已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3650万元。过去的2020年,疫情大环境下,线上教育培训得以迎来一次巨大发展,但发展往往伴随着乱象。如今,监管动向之下,教培市场距离下半场已越来越近,教育培训行业如何行稳致远?教育焦虑又有无可解之法?
需求、发展与乱象
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而对于教育和知识的认知也在不断完善。终于,在物质丰裕以及压力递增的现代社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声浪甚嚣尘上,成为新的教育风向标。当家长的需求与课外机构不谋而合,自然就催生了教育培训行业庞大的市场规模,而这也是校外教育监管的难点所在:在现行的升学制度下,教育的焦虑和需求彼此牵引,像滚轮般载着学生一路冲刺。OliverWyman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中国K12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接近30%。2019年中国K12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其中课后辅导细分市场占比约六成,市场规模约4700亿元。而经过近20年发展,目前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已经形成包括学前教育、K12教育(小学—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等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由于2020年疫情原因,在线教育被按动加速键,一批以猿辅导、作业帮为代表的在线教育企业异军突起。资本疯狂融入,也带来行业乱象。2020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15.5万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8.2%,在服务类投诉举报中排名第4。2021年第一季度,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达到4.71万件,同比增长65%,排名升至第3。校外培训甚至成为民生痛点。据央视新闻,此次重点检查发现,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特点是“虚构、夸大、诱导”,包括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例如虚构教师资质、虚构执教履历、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等类型。
比如,蓝天宣传其121人的教研团队“超过85%的老师来自985、211大学”,事实上来自985、211大学的仅有18人,占比不到15%。新东方“名师风采”栏103名教师中,76名教师的实际教龄与宣传不符,虚假宣传比例达到73.8%。
再比如,哒哒英语在其官方App、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的宣传中含有“每天15分钟30天告别中国式英语”、“70%的中国家长都在头疼孩子的英语学习”、“100%来自母语为英语国家的外教老师,1对1欧美外教、100%欧美外教”等内容,夸大培训效果,虚构家长焦虑情绪,虚构教师资质。华尔街英语则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宣传中含有“24期《7天线上英语》学习营”、“第25期训练营”、“最后15个席位等你来抢”、“累计86名学员免费赢得过心仪的Swatch手表”等内容,夸大课程开办数量,虚构课程报名情况,夸大礼品发放数量。这些行为无一不虚假或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此外,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价格欺诈行为问题突出。邦德在其公众号标示“2节试听课+期末高分秘籍,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事实上该补习套餐是专门为2020年“双12”推出的全新体验活动,其所谓的“原价”此前从未销售过。纳思书院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时宣称“钜惠双十二,五折抢好课”,事实上该课程从未按五折销售过。精锐教育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销售课程时标示“0.10 价格1288”、“原价2800的常规寒假班限时秒杀111元/科(语数英三科)”、“原价4200的常规暑假班限时秒杀199元/科(语数英三科)”等内容。而上述相关课程均未以标示的原价或划线价进行过交易。旺盛的需求成就了教育培训行业的爆发与繁荣,但发展与乱象齐飞的当前,也需要政策的规制,以使野蛮生长的教育行业回归冷静和理性。
教育焦虑有无解法?
可以看见,教育培训行业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具有公益性质和公共服务属性,亟需从逐利的产业回归良心的行业,需要从无序竞争回归健康发展。此次的顶格罚款更是对行业具有突出的警示意义。顶格罚款是对被处罚单位的严厉警告,是督促被处罚对象切实整改的有力推动。同时,顶格罚款对其他教育培训机构释放出严厉监管的信号,对强化行业自律、引导教育培训机构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具有强大的警示作用。当然,罚款是手段,整改规范才是目的。监管动向之下,教培市场距离下半场越来越近。整个行业发展空间的进一步重组成为必然。野蛮生长、烧钱营销不注重教学效果的机构,以及组织管理混乱、现金流不健康的机构,终会被淘汰,这也是行业走向规范和自净的必然结果。目前,教培行业的马太效应已愈发明显。一边是新东方、好未来、作业帮、猿辅导等头部企业,本身体量大,教研和技术底子实力雄厚。再加上充分吸收了2020年疫情期间的流量红利,资源将会更加向头部靠拢。而另一边,那些现金流不充裕的中小机构,尤其是线下机构,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各大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在线教育,加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不再是过去你教我学的单一业态。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一场教育的变革正呼啸而来。这也倒逼所有教育机构随时关注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招生运营节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打磨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教育培训行业洗牌当前,战况依然激烈。此外,本轮政策的矛头除了剑指教育机构行业的乱象及其在课外培训中的违规行为,更针对于课外机构作为“影子教育”背后衍生出的教育焦虑、教育公平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深层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焦虑的产生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动因。
一方面,当前社会低收入人群,来自郊县、农村地区的人们,以社会的弱势阶层存在的人们,只能依靠自己无尽的工作和辛劳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使得下一代有机会实现阶层的流动和上升。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则拼命想要在这个竞争的社会、这个残酷的世界上证明自身的价值,超越祖辈、父母辈,在大城市中谋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即使在大城市过上了看起来体面的生活,有房有车,看起来生活优渥的中产阶层也对自己的境遇无法停止焦虑。现代性的竞争压力巨大,城市生活的高节奏和高强度,都是中产阶级们的焦虑来源。中产们也是脆弱的,时时有着危机意识,在拼命努力和惶恐之间想要牢牢保卫、守住自己的一切,当然包括阶层。但不论是谁,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教育焦虑都很自然地顺延到了下一代身上,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中产阶级们花钱不手软。从动辄几万的培训补课费,到高价的学区房,他们将期待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才有一场又一场输不起的育儿之战。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里面掺杂着希望与失望,功利与利益,光明与黑暗,物质丰盈和一无所有。但回到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定义,是生活的一切。如何停止教育的焦虑,寻找破局之道,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