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病扰人,用好艾灸,养肝舒心健脾胃,无灾无难过晚春~

-

清明,取天清地明之意。这一天,既是节气,亦是节日。

清明节前后天清地明,天气渐暖,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之一。这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

清明时节,大地逐渐清气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此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逐渐加深,而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如果在清明前后这段时间里做好养生,可达强身健体,健康过晚春之效。

清明前后养生重点还是养肝舒心

清明节处在仲春与暮春之间,温度上升,雨水逐渐增加。人们的情绪波动,容易引发肝火上扬、伤肝阴的情况。

肝气过旺必然会伤脾,脾又是后天之本,气血的运化都要靠脾来实现。

所以清明节要以“生发阳气,调达肝胆,强健脾胃”为养生要点。

艾灸取穴:

日月穴:本穴有补充胆经气血的作用,是胆经募穴。常灸此穴可以生发阳气,补充人体的气血,同时也能舒肝利胆,化除体内的湿气。

至阳穴:该穴是指督脉的气血在这里吸热后可以达到疏肝理气,温阳通络的作用,帮助舒缓因哀思过度在体内滞留的忧伤之气。

清明踏青巧养阳
脾胃健运一身轻

若这时出现乏累困顿,说明体内阳气不足。我们要疏通调整肝胆经助阳升发。

艾灸取穴:

期门穴:一方面疏解肝气,对于爱生闷气的人有缓解情绪抑郁的作用,同时还能调理消化不良。

少商穴:在恢复阳气的同时也善于调气血,有疏通、开泄的作用,让自己时时刻刻都精神焕发。

清明时节雨纷纷
除了养肝养阳,别忘了祛湿

进入清明时节雨水丰富,此时气候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湿度大,身体难逃湿气的侵害,如昏昏欲睡、头重如裹、肠胃不佳、精神不振等等,都是湿气重的表现。所以此时不仅要养肝、养阳,更要祛湿。

艾灸取穴:

神阙穴:即肚脐,人体的长寿大穴。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元气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天真息能。

气海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

足三里穴:灸此穴位,可健脾壮肾、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三阴交穴:艾灸可调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在雨水还未汹涌而来的当下做好艾灸,等于为身体筑好坚固的防御工事,补足阳气,遮风挡雨,抵御风、寒、湿等春季常见病邪的侵扰。

除了做好「节气灸」之外,日常做好保健工作,同样可以疏肝、养阳以及祛湿。

清明前后
养生有“四不要”
1
饮食上不要过酸!

春天饮食建议省酸增甘,这种观念是由药王孙思邈提出。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指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

春天肝木当令,肝气上扬后,人的心情也会高涨起来,但中医认为,肝气舒畅太过肝火上亢,就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亢奋甚至出现躁狂,进而对脾胃造成影响。

肝应春气,在春天肝气本来就旺盛,如果过多的吃酸味,有助肝功,容易『火上浇油』。

2
穿着上不要过冻!

春天天气冷热交替,风多、雨多也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扫墓踏青时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受到风邪和湿邪的侵犯。

此时不建议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下身宁热勿冷。外出时建议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

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女孩子,建议要尽可能让身体不冻不寒。

3
起居上不要过湿!

春天多潮湿,室内要保持干湿平衡,注意通风,有助把室内空气里的垃圾更换出去。被褥和衣服要干燥透气,春天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有助避免发生湿疹。

此外春天适宜锻炼,如果外出不方便,可以在自家院子里走一走,或者说在室内来回踱步,让身体动起来。

但运动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量力来做,一般老年人运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可因人而异适当放宽。不要选择在潮湿地锻炼,运动出汗后,也要及时擦干。

4
情绪上不要动怒

春季是肝阳亢盛的时候,情绪容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不要随便动气或抑郁。

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容易诱发免疫力下降,出现精神问题、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清明正值阳春时节,快抛开冬日的沉重,深吸一口气,出门与和煦的春风暖阳撞个满怀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