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 笔墨铿锵——孔仲起《漫写昆仑展胸怀》赏议

作者:吴国亭


  凝固的波涛,澎湃的雪峰,是山的海?还是海的山?这,就是号称“国山之祖”的昆仑。昆仑海拔六千公尺,绵延两千五百余公里,横亘于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之上。这里终年积雪,无风劲吹,山势峭拔,烟云滚翻。滔滔的黄河,汤汤的长江,盖源出其麓。凡四海之大,五岳之尊,在她面前,皆为水洼土垱而已。昆仑伟大无比,至高无上。
  见一篇文章说,为了拜谒母亲之山昆仑,前几年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作家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一头趴在山上,抓起一把土,涕泪纵横地哭喊着:“祖国啊,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生我育我的祖国啊!”他不是演员来此拍戏,而是发自肺腑的流露真情。他老人家为什么如此激动不已,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怀?是对山川大地的至爱?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唤?是对廉政兴邦的渴望?抑或是他深埋心底难以言表的衷情的爆发?不见亲人,怎露真情?
  是啊,昆仑历来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待认同的统一认识。
  我们的画家没有象老作家那样失态哭诉,他以赤子之情和虔敬的孝心化作淋漓酣畅的笔墨,泼洒成元气磅礴的画图。
  母亲的身影峥嵘壮阔,顶天立地,襟怀博大,浩瀚无涯。描绘她,显然立式取象难以胜任,必取横式布置无疑。不取迭幛式,而取展开式,也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必然,是画家经过运思的结果。
  初看,画上四处皆布山峰,貌似分散,细察之后,便觉理路分明,分为左侧、中上、右侧和远景四个部分。左与中两组可合为一大组,横卧太虚间,与窈冥的远峰迤逦环接;右边一组纵贯天地间,由近而远,逶迤千里之外,与远山相连;远山千峰万嶂,似细浪波动于天地之外。四个部分,实有山脊为脉,互相贯通,或形散意连,或笔断气连,并不松散,颇有特点。
  下方山坪,植松杉数株,干直如铁,枝叶一顺,固写高寒环境不屈不挠的生态特征,与山势流云性格吻合,同时通过树的可视形态画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并且亦弥补了这块大片尴尬的空白。松杉的布置,实为高妙的一着。
  就画面笔墨效果揣度,似先以细线大体勾出山脊框廓,再以浓墨阔笔挥劈砍斫背阴一侧,迨后淡墨成片晕染;向阳一面的石纹则轻描淡写,笔致简约。其间巧妙地揉进了西画光影效果,不失笔墨,不露斧痕,甚是得体。这里用了先干后湿,先浓后淡,先实后虚,先刚后柔的方法。所施笔墨铿锵有力,刚健雄放,确有抒豪情展胸怀的痛快!而雪山映带的烟云呢,则精心尽意地以淡调的水墨塑造其体积和形状。何处该灰,何处该白,边缘何处该清晰,何处该模糊,都是经过慎重考虑而后设施的,所以才具有棉絮般轻柔的质感,飘然于画面。可以说,画家笔参造化,一展胸怀的欲望得到了得心应手的抒泻。
  提到笔墨,在本书中还选用了作者另一幅《青漓所见》,如果对照着看,这幅是亢奋豪情的奔泻,那么显然那幅是缠绵柔情的流淌。同是借景抒情,又同出一人手笔,既能扮青衣,又能唱老生,旨趣和效果判若二人。效果因画而异,这除了说明作者具有左右开弓的路数之外,这对我们山水画创作,不也是很有启示作用吗?
  满目汹涌的雪山,全篇嘡嗒的笔墨,一首激越的浩歌,这昆仑雪景,震撼着我的心灵。

<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1994年7月第1版

编著:吴国亭

吴国亭《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

目录

合计84篇,每天一篇

王家勋 | 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序言

1、江山襄助 笔墨传情——钱松岩《群山万壑一城新》赏析

2、诗意酣畅的农家小景——林丰俗《家在江南黄叶村》品味

3、于凋零中寻美趣——赞李文信《枯藤老屋夕阳斜》

4、山水相济 形中见理——简析宋文治《匡庐飞瀑》的理法

5、造化入画 画夺造化——白雪石《漓江碧 桂山青》的处理

6、惟优是取 体大思精——魏紫熙《奇峰耸翠》管窥

7、一切都在美的形式之中——读张学成《江村归渔图》所得

8、新观点 新技巧 新体貌——在郭汉深《黎明》前遐思

9、平凡的画材 优美的画卷——浅论宋玉麟《皖山春色》的意匠

10、好画总是意味深长的——钱松岩《常熟田》的题外话

11、忠于生活 主宰生活 高于生活——读李可染《颐和园扇面殿》

12、气韵生动 浑然天成——在鞠伏强《岭南谷地》边闲话

13、浓郁酣沉 冶繁以简——邵声朗《霜林艳》的艺术特色

14、沉静飞动之笔 游目骋怀之景——陆俨少《山楼夕照》蠡见

15、铺锦列绣颂山河——话说杨启舆《武夷叠翠》的艺术手法

16、状物抒情 境界别开——钟立崑《山雨滂沱》创作探秘

17、淡极始知花更艳——赏洪惠镇《润物细无声》随想

18、浑厚粗矿 色墨交融——徐强《回嶂重岚》观后

19、淡泊心迹的折射——读严波《玉屏峰》感怀

20、不囿樊笼 自创体貌——徐希《巴札一角》随记

21、含英咀华 自成家法——黄秋园《秋山幽居图》纵横观

22、开拓性的思考与追求——刘国松《阴山》的启示

23、质朴的景 浓郁的情——朱欣《湖岸春野》的情趣

24、别开生面的山水风俗画——孙本长《河原嫁女》的创意

25、“造化神奇到笔端”——应野平《黄山雪霁》解读

27、巴山蜀水的赞歌——钟长生《峡江险航图》浅析

28、绻缱的乡情 独诣的笔墨——童中焘《山色溪声》赏美

29、情景与理趣交融——马波生《高原雨》觅趣

26、气慨豪迈 格调凝重——观张振学《大散关》有感

27、巴山蜀水的赞歌——钟长生《峡江险航图》浅析

28、绻缱的乡情 独诣的笔墨——童中焘《山色溪声》赏美

29、情景与理趣交融——马波生《高原雨》觅趣

30、浑厚灵秀 精益求精——卢星堂《长松流泉》索解

31、簪山带水的艺术再现——刍议孔仲起《清漓所见》的风采

32、以温润之笔描绘锦绣江山——姚耕云《烟江迭翠》析解

33、心系乡土 缘景写情——我画《碧潭涵秋》

34、讴歌生活美的画卷——赏张军《除夕图》

35、流畅的圆舞曲 精湛的抒情诗——读张仁芝《千叶林海》记

36、中西合璧 色线交织——徐刚《布鲁塞尔街景》简析

37、耐人寻味的情与景——鞠伏强《落叶寒鸦图》觅韵

38、静动两谐 虚实相宜——刘宇甲《栈道砬石》釆华

39、粗服乱头 黑白颠倒——从王维宝《艳阳天》所想到的

40、丘壑多变 绚烂纤丽——小谈鞠慧《万木流泉》的特色

41、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华士清《蜀中小镇》印象

42、漫将诗思入画图——陈玉圃《客中初夏诗意》的情致

43、自得其趣绘新篇——朱葵《里下河渔村》小析

44、围绕特定的旨趣表现——赏童中焘《石梁翠微》偶得

45、笔墨爽健 意绪洒然——张振堂《黄河放牧》之我见

46、耽情湖山展其材——罗积叶《江山图卷》的画里画外

47、立意布局皆新警——陈珠龙《绿云无尽》欣赏记

48、洒脱之笔 清幽之境——叶维《月光曲》寻幽

49、意象的迹化——俞建华《西湖水自富春来》漫评

50、谋篇缜密 拘守规度——韦远柏《九华天台》揽胜

51、共赴千里江山,窥百年书画再现盛世青绿

52、无声的诗——蔡友《秋江晨渡》的含蓄美

53、温馨的情 诱人的景——赏林丰俗《暮从碧山下》

54、心灵中的画境——拙作《秋艳》的构思成图谈

55、雄阔与秀俏的和弦——郑百重《峨眉早春》剖析

56、骨苍神腴 风韵高绝——亚明《清湘诗意图》掇英

57、壮丽河山前的邈然之思——吕云所《太行浩气》赞

吴国亭画作赏析

编后缀语

  日本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先生对中国当前绘画状况发议论道我感到遗憾,中国绘画已经把曾经睥睨世界的伟大的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又说,'我希望至少不要把过去的伟大作品全部都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好好地研究研究,好好地看一看,再在这个基础上发现美的道路,走上新的旅程。'(《宇宙的精神自然的生命》)好心的批评,偏颇的意见和恳切的期望,都搅在一起了,其本意是希望我们在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每当我翻到笔记本上的这段话时,真是百感交集,不知该从何说起是好。

  是的,眼下有一批'美术家',他们有的只学了十年八年画,有的甚至只学了两三年画,手头既未掌握笔墨功夫,胸中又无文墨积累,可极能经营、颇善公关,常常活跃于电视银屏上,应酬于豪华的酒宴上,作品刊印在自费的画集里,张挂在大宾馆的小卖部中,其至挂着'中国著名画家'的头衔奔走于海内外,把个画坛搞得有声有色,十分热闹,像卖假药的江湖郎中那样滥造又丑又怪的东西四处兜售。

  对此,许多正派的画家们是不屑一顾的,指出他们的怪画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是:一些有点成就的画家在具象上创作不出新意来,画点怪画来掩盖他的窘迫相;而那些技术本不高明,出不起风头,画点怪画,可以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如果怪得新奇的话,还可一鸣惊人。

鲁迅曾说一怪即便胡来。'胡来正是藏拙的好办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当今尚有不少耐得寂寞,认真做学问的画家,他们人品端悫,谦虚谨慎,并且甘于淡泊'不随时俗浮沉,默默地探索着比前人更深更广的艺术道路,他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画界的精英,精神文明的中坚。我想,吉村先生可能看到的只是中国画界鱼目混珠、瓦釜雷鸣的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所发出的感喟吧!

  有感于此,我一直就想编著一本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山水画水平的画集,顺便写点宣传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让人们真正摸到现今山水画创作的脉膊,于端正画风、于学术研究作点实事,在画界哪怕起点微小的作用也好。然而古人说,'评画大难,苟非巨鉴,必不允当。'(清·范玑)我非巨鉴,怎能胜任?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我又怎敢在人们面前老三老四指手划脚?但心中确实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涌动,加之全国各地广大习画者的普遍要求和出版社的一再催促,在主客观的迫使下,不避才疏学浅之短,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和口气说话,不摆居高临下的架子对待作者和读者,总该是可以的吧!于是丢下画笔,干起这吃力的'爬格子'的营生来,时辍时写,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

  书中入选的篇什自然反映了编著者的观点和对作品的理解,这些作品不能说张张都无懈可击,不过,总体上看都相当严肃,较为完整,多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反映生活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特定的意趣,画面的组织和笔墨也经得起推敲,至少没有把民族传统'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

  我在选画时主要把握艺术质量,而不计作者社会地位高低,知名度大小,润格多少,年龄长幼等画外因素。我尊重学术权威,但也不怠慢无名画家。这一点,在目录的编排上读者亦可看得出来,前后次序无轻重高下之分,主要考虑题材和风格的变化,使全书取得统盘平衡。

  还要说清楚的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站得住的,无论从选材、立意、布局、笔墨、色彩或者从气韵、格调等各个角度去分析都有可取之处,但要对八十余幅作品泛泛而谈,定然象报流水账一样乏味,谁还有兴致逐幅细读下去呢?'大观园'里的姑娘个个标致,但美得不一样,各有各的相貌,各有各的风韵,我力图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在这许多画幅上,象中求理,形中取法,通过逆向思维,依循画家足迹既寻觅它们共同的东西,更着重它们自身的特点予以解说。

  关于作品的分析,歌德曾说过广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只有费过一番力的人可以寻到,而形式对大多数人则是个秘密。'绘画艺术美更多的则是形式美,解说的重点侧重于艺术形式规律的揭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囿于编著者的见识,除入选作品之外,各地定然有许多我不知道的高手和精作被遗漏,有些是约了稿而无条件提供幻灯片的,有些是约稿限于篇幅怕增加读者负担而精减了的。

  书稿付梓时,遗珠之憾与割爱之痛交并于心,实出无奈,敬请有关同仁海涵;同时由于编著者学力不逮,对作品开掘得不深不透,或许难免还有谬误之处,也希作者和读者指教。

吴国亭 1992年5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