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理念:为什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个伪命题?

推文第1140天

9月9日,小编在第五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有机社区”分论坛上,聆听了宋丽丽老师的分享,今天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宋丽丽: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

(本文摘自宋老师在第五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有机社区”分论坛的分享)

【大会简介】主办方为大同市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支持方为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承办方为灵丘县人民政府,灵丘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图为大同太阳宫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开幕式现场

(以下内容整理自论坛录音与PPT)

我分享的题目是:“乡村与美好生活”。

毋庸置疑,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界定美好生活是非常值得思考与讨论的课题。因为如果不界定美好生活,人类就如同坐上了一辆没有目的地的快车一样任由车辆盲目行使。在狂欢的模式下毫无节制的发展进步,最后发展进步就把快速向前行驶变成了目标,美好生活或被遗忘或被取代。

在这个以“有机农业与乡村振兴“的论坛上,我属于一个跨界人士。跨界的交集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在研究“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过程中,发现人与自然之间最根本的关系是人与土地之间发生的关系,人与土地之间发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构成乡村与农业。所以在这个交集上看,“乡村振兴与有机农业“也是人文学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今天主要从两个层面讨论乡村与美好生活:

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个伪命题。

2.乡村距离美好生活有多远?

作为研究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学者,看问题的视角会有所不同。人们往往以人类中心的利益、发展、建设、福利视角进行思考,但是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看,环境与生态的健康、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视角更不可忽视。

0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个伪命题

首先,从城市本身的存在来看, 它严重依赖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全世界80%的能源集中在城市,众多核电站、水电站、火力发电产生的电能都源源不断地输往城市,维持城市的存在;城市消耗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资源,包括各种物质材料以及粮食与水资源,另外城市产生三分之二的碳排放。

应该看到,未来对我们人类生存危害最大的不是污染,甚至不是粮食饥荒,而是气候异常变化。碳排放如果不扼制,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会威胁人类整体生存。

城市发展严重依赖GDP增长。GDP的增长意味着人类发展的速度,生活的节奏,决定着各方权利的分配,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人与地球的关系。城市的就业依赖于GDP。GDP增长与否决定着城市居民就业的形势,就业的形势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然而,地球资源有限,且大多不可再生。依赖资源消耗的GDP增长自然也有局限。

过度消费

其次,城市以线性的模式向前发展,是一个从原料生产、产品消费到垃圾废弃的过程。

一方面,城市里的人很容易陷入“赚钱——买东西——扔东西”的欲望循环之中,造成大量的垃圾围城,全国六百多座城市有三分之二潜在地陷入垃圾围城的境地,四分之一的城市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清理垃圾,因为焚烧、填埋垃圾的空间都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城市在人造的环境里发展,自然的循环与多样性被打破,污染成为城市的痼疾。水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碳排放、热岛效应、雾霾、水资源短缺等等环境问题都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日趋严重。

当然,城市为我们带来了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同时也导致了过度消费的恶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里的过度消费实际上是在享用“免费的午餐”

BARRY COMMONER在《与星球求和平》一书中,提到生态四原则:第一,万事万物紧密相连;第二,任何事物都有去处(大自然没有垃圾);第三,自然规律最大;第四,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四个原则告诉我们:今天的过度消费,享受到的“免费的午餐“,早晚要付帐,或者总要付出代价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多度消费的是子孙后代的资源,他们将被迫为我们付出代价。

再次,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想享受着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人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城市密集地容纳着二分之一的人口。

虽然城市巨大的优势是文化、教育、医疗、娱乐综合中心,然而,优势的背后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分化、分配不公正,无论在哪个位置上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压力与不平,包括就业压力、工作与业绩压力等。

城市生存的压力集中表现在居民生理与心理健康的问题上。比如,城市抑郁症患者人数的逐年增多。据美国一项数据统计,美国城市抑郁症到2020年有可能升级为城市的第二大疾病,紧随第一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之后。而在中国每年抑郁症自杀的人数有30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抑郁症调查报告截图  来源:有束光

▲在峨眉山金顶,陌生人在努力挽留抑郁症自杀病人

(截图来源:新京报、有束光)

这是近一个月来,

峨眉山金顶第3起跳崖事件!就在8天后,又发生第4起!

城市里方便、舒适、快捷的生活带给居民的是不断升级的压力与不满足。艾伦·杜宁在《多少算够》一书针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满足感与幸福快乐做了大量研究。这本书表明城市中人的生活满意度没有随着城市的进步发展而提高。

经过大量的抽样研究发现,城市主要靠消费主义来拉动循环。在消费主义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激烈的消费带来的竞争与攀比,总有人比你更好,人们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在攀比与竞争的压力下,快乐与满足的美好生活也渐行渐远。

最重要的是,城市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严峻问题。城市人并不知道自己买到家的蔬菜和粮食、吃到的东西,究竟是从哪里生产、如何生产的。与饮食紧密相关的城市居民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身边生病的人越来越多,而原因与我们吃的食物不安全不无关系。

影片《愚蠢的年代》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法国人农民,看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运输食品的大卡车发出感叹:“这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因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仅日常消费的蔬菜粮食非本地化生产,依靠长途运输,而且很多食品从原材料到加工成产品也是依赖长途运输实现。比如西班牙生产出来的土豆要运输到法国制成土豆片,再运输回西班牙销售,这是一个全球很普遍的现象。

我们的食物生产越来越非本地化,需要依赖长途运输。长途运输中,一方面导致粮食蔬菜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另一方面增加碳排放,对环境不友好,产生的温室气体加重气候变化,最终威胁人类生存。

美国有一项气候变化研究,当气温升高2℃,很多城市,包括上海、纽约、波士顿等沿海城市都会被海水淹没。我们都不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见证这一恶果。

《绿色世界史》作者是克莱夫·庞廷 (Pontiong C.),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

英国作家卡莱夫·庞廷的《绿色世界史》展示了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如何日渐离开自然,在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中走向不可持续的未来。这本书警告人们:“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在建立和维系城市上,消耗在每日数以百万计的人的工作上;随着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的集中,城市建立了自己高度人工的环境。然而,这种人工环境已经引起了健康、环境严重的恶果”。

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以及世界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大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城市化带动的挥霍式的消费需要持续的经济增长。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越来越多的世界资源。世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有限性为经济增长设定了极限,虽然没有人能够明确说出增长的极限是多少,但是这种增长的极限已经变得越来越可以预期。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充满悖论,而且从环境与生态危机的角度看,它是个伪命题。

02

乡村距离美好生活多远?

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构成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涉及到生活的8个方面:物质生活水平,健康,教育,包括工作在内的个人活动,政治声音和管理,社会关系与联系,环境,物质自然与经济的不安全性。

英国学者总结出了13项美好生活指数,认为美好生活指数与下列因素相关:就业(23%),环境(18%),健康(16%),住房(9%),安全(7%),公民事物参与(7%),社区(6%),教育(6%),收入(4%), 生活满意度(3%),工作生活的平衡(0.005%)。(城市vs乡村:标红的为乡村具有的美好生活优势,一定程度上除了教育与收入,乡村生活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英国学者总结出的这13项美好生活指数,调查取样的来源不是来自于乡村,而是来自于居民。也就是,当我们思考什么是美好生活的时候,早就把乡村边缘化了。

很遗憾,英国学者总结出的这13项美好生活指数,调查取样的来源不是来自于乡村,而是来自于城市居民。也就是,当我们思考什么是美好生活的时候,早就把乡村边缘化了。

城镇化:英国与美国

那么,我们不得不问乡村是什么时候被边缘化了?

这就要从英国的圈地运动说起了。圈地运动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私有化阶段发生的。圈地运动也称为羊吃人运动。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了农民份地及公用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作为自己的大牧场、大农场,发展大规模生产。

1516年,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作家莫尔在《乌托邦》中说:“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样一个奇异的国度里,是以吃人运动为开始的。”英国的羊吃人运动,是贵族资本强迫农民离开土地,而且农民没有任何拆迁补偿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也是城市化的开端,在18世纪末完成。不难得出,城镇化的主旋律是占有和掠夺

乡村在西方人看来有两种意象:一种是伊甸园的花园式理想王国,另一种是贫穷、落后、愚昧的乡村。可以说,从来没有把乡村和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

美国在18世纪托马斯·杰弗逊的时代,曾经面临着一场选择:既要田园还是要工业化的选择。

杰弗逊的田园理想是要把美国建设成一个花园式的国家。他希望美国保持纯洁、幸福、快乐、悠闲、自由、独立、优雅与美德的精神。美国为旧大陆提供原材料,旧大陆承担工业生产。

在托马斯的时代,亚当斯密等主流经济学派认为美洲大陆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一方面它足以让美国成为强国,另一方面资源可以用来实现人权的解放。当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满足、人的权利得到最大程度释放后,人类的美好生活的理想就可以实现。

然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与生态危机,把美好生活的理想推倒了浪尖之上。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美国民众对农业有毒物质污染意识开始觉醒。

Northbourne勋爵在1940年出版的《注视土地》中指出:“把农场当作工厂来操作的农业,会导致虫害、营养下降、疾病、土壤肥力流失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工业化农业存在利益捆绑和碎片化的弊端日渐明显。工业化农业所追求的短期经济效益,急功近利,利润至上目标最后导致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不可持续性的后果。严重影响到美好生活的未来。

详情点击:国际有机农业发展,有几个阶段?清华大学老师来解读

可持续生存危机意识的觉醒

1972《增长的极限》出版。依赖消耗资源和能源来维系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危机。从长远来看,试图用化学农业取代有机农业的结果,其破坏性要比可预见的严重得多。

诺斯伯恩勋爵指出:我们可能会在完全没有化肥和有毒喷洒的情况下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我们可能重新学习如何对待土地,外来的化学物质绝对无法补偿生物自身丰富性的丧失。

03

5个有机理念与美好生活实现

通过对国际有机农业发展源起的脉络梳理,以及城市与乡村美好生活的思考,有机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1. 可持续生存的理念(短期经济效益目标)

  2. 生命整体性的理念(人类中心主义)+例如人与土壤以及万事万物与土壤之间的生命联系,

  3. 多样性共生的理念(人类离不开对自然万物的依赖)(人类控制自然改造自然)  也指多样性的文化

  4. 大地伦理的理念(超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关系)

  5. 自然循环的理念(技术圈从属于生态圈的理念)技术圈是线性的,冲击力生态圈;遵循自然规律最大

对美好生活的威胁要素:

  1. 工业化或者化学化农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2. 工业化城市化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直接影响到生活满意度以及环境、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性。

  3. 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 与贪婪加大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不确定性。

  4. 对他人和自然的暴力(战争)直接影响到社区与安全

  5. 全球化的经济影响到就业与收入

  6. 土壤流失,水、土壤、空气污染直接影响到健康与环境

  7. 气候异常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类整体生存的安全

乡村距离美好生活有多远?

来看看欧美公民关注的美好生活的要素

“好工作机会,给不能工作的人们提供支持,良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保健,可以负担得起的营养食物,手机以及网络连接,更好的交通与公路,有干净的水和卫生条件,家里有可依赖的能源,对气候变化能够采取行动,保护森林,河流、海洋、男女平等,在犯罪与暴力中得到保护、政治自由,诚信负责任的政府,不受歧视和迫害。”

这些要素越来越指向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乡村,而不是远离自然的城市。

在增长局限与环境危机的今天,有必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检验美好生活的基本原则?我想下列几点应该是美好生活的基本原则:

  • 环境与经济上以地方为主的可持续性物质生存,

  • 精神上知足常乐、

  • 具有文化传承的生存,

  • 足够自主自由创造生活的权利。

结语

从环境与经济可持续生存的视角考虑,美好生活在乡村不是乌托邦,而是可以以乌托邦的方法加以实现的美好理想。

有机农业是可持续美好生活的基础,生态文明转向有机乡村建设(有机农业、有机社区、有机文化),逐步城市乡村化,而不是工业文明城市化的延续。

在灰框内上下滑动阅览

参考资料:

1. “What matters most around the world? Retrieving better life index priorities on Twitter”

2. “Visits to urban green space and the country side associate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mental well being and are better predictors than perceived or actual local urbanization intensity”

3. Reimagining the rural: From rural idyll to good countryise

4.《多少算够》

5. 《花园里的机器》

6. 《愚蠢的年代》

7. 《绿色世界史》

8. 《家园经济学》

排版、美化:3O有机行者·滔小小

感谢中国农大有机协作组提供外援支持

“长按赞赏码,帮小编长期坚持下去”

"衡荣班"招生

详情请点击:

招生┃耕读大学:新农人和乡村带头人种子学员培养班

长按扫码

名额有限,赶紧报名!

耕读大学文章:

1.张孝德:生态文明时代,如何培养生态人、建生态村?
2.IT农夫贺建增:全域有机农业模式落地,须掌握这5大核心能力
3.台湾有机农业有几个阶段?他用几句佛语,完美解读
4.耕读大学:教你少走弯路,更温柔地建设乡村
5.国际有机农业发展,有几个阶段?清华大学老师来解读
6.乡村垃圾难治理?一线环保达人教你实操经验
7.感恩父亲!让我的义务教育=有机教育
8.胡跃高:有机合作社是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口
9.全域有机农业道路,为什么光明四射?
10.“全域有机农业”如何开展?有哪些社会价值?

点击红字即可浏览
想看更多?请返回菜单,点“3O热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