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生姜半个医---《图经衍义本草》(1)

接上篇。继续介绍宋朝寇宗奭编撰的《图经衍义本草》。上次预告时说,打算先从与人们日常生活最相关的“菜部”开始,细想了下,我们常用的调味品生姜太重要了,所谓“一味生姜半个医”,意思是说如果会用生姜的话,可相当于半个医生的功能。所以,今天先从生姜说起。但生姜在本书中被归在了“草部中品之上”一卷。不属菜部,这个没关系,直接说生姜。

首先,生姜与干姜是不同的。这是最需要说明的一点,也不完全是本文部分段落中的所说“生姜晒干就是干姜”,生姜和干姜,在概念上有区别,生长过程和品质上也不同。从医的人都知道。但有些医书中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先单列出了干姜与生姜,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比如本书,就是宋朝的,已开始了单列二者,在李时珍之前。我所看到的资料显示,汉朝时人们就注意到了二者的药用区别。以前写过关内容。不再重复。由于干姜多出现在中药铺,生姜多出现我们的厨房,篇幅原因,只选生姜部分内容上传。

今天起,分两次上传本书中关于生姜这一节的大部分内容。当然这并不是全书关于生姜的所有内容。在其它各卷中,关于生姜配伍的经方、验方非常多,而且多数很是灵验,先不提。本篇先集中阅读这一小节中的部分内容。

下图为我点注原文的图片:

生姜

涪州 温州

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苓、黄连、天鼠粪。

杨子注:犍(qian2)为,地名,属中国四川

《图经》曰:生姜,生犍为山谷及荆州、扬州,今处处有之,以汉、温、池州者为良。苗高二三尺,叶似箭竹叶而长,两两相对。苗青根黄,无花实。八九月采根,於长流水洗过,日晒为乾姜。

又《千金方》主痰澼,以姜附汤治之,取生姜八两,附子生用四两,四破之,二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亦主卒风。禁猪肉、冷水。

崔元亮《集验方》载敕赐姜茶治痢方,以生姜切如麻粒大,和好茶一两碗,呷,任意,便差。若是热痢即留姜皮,冷即去皮,大妙。刘禹锡在淮南与李亚同幕府,李每与人药而不出方,或讥其吝。李乃情话曰:凡人患嗽,多进冷药,若见此方用药热燥,即不肯服,故但出药多效,试之信然。

杨子注:这一段先提示一下要注意生姜去皮与不去皮的区别。后面的故事很好玩,需要翻译一下。刘禹锡在淮南时与李亚同事。李亚给别人治病,经常是只给药,不给方子,于是就有人说他小气。李大夫就很诚意地解释说:“凡是人有咳嗽之症的,都多服冷药,如果见我这方子里用了生姜,热燥之药,就不肯服用。所以不给方子,只给药,这样就更容易有疗效。世人试了,果然如此。

忽然起《红楼梦》的一个情节,晴雯病了,贾宝玉让请医生,请了一位新的大夫。开了药离去。因为是新的医生,开的药不是宝玉常识中的药:

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一时,茗烟果请了王太医来。先诊了脉,后说的病症,与前相仿,只是方上果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分量较先也减了些。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说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我和你们一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很显然,贾宝玉是通药理的,什么症大体用什么药,他有一些常识。所以不肯用那位新大夫的药,他们所熟悉王太医的药,倒是合了他的日常认知。所以他决定给雯用王太医的药。这是一个乌龙医案了。同样的症状,因为体质不同,会用不同的药,这是中医的特色。所以中医的把脉很重要。那位新请来的大夫的药到底是不是可以对症治好晴雯的病,没法判断,因为那个大夫的方子给贾宝玉否了。但王太医的药,确实没有治好晴雯的病是事实。晴雯在病未好时被赶出贾府,最后死了。这是一个悲剧。

曹雪芹所有的诗、词、歌、赋中,水平最高的两首诗皆出自宝玉,一是宝玉给晴雯写的祭文《芙蓉女儿诔》(lei3),其次是写林四娘的《姽婳词》(gui3, hua4)。这两首诗除了展尽曹雪芹的才华之外,也写出了她对女性的最高赞美。《芙蓉女儿诔》,无论是文字还是感情,都是世间绝笔!我一直为晴雯之死惋惜、不平。但每读《芙蓉女儿诔》,就觉得一个人在死后有此祭文,也是没有白活。哪怕她是小说中人物,说明作者在情感上曾如此亏欠过一个女子,才会在文字上如此动情和卓越。人世间,没有比真情更美好、更值得礼赞的东西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清代袁枚《祭妹文》常被列为真挚感人的表情散文之首。在我看来,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和朱元璋的《皇陵碑文》一点都不逊色,这两篇文章在感人程度上没有被文学家排在前面,可能是因为《红楼梦》只是小说,晴雯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身份低下的丫头,不是现实中的实际人物,儒家思想的读者,非常务实,讲现实存在,讲身份对等,所以不作入选;而朱元璋的《皇陵碑文》是帝王之作,儒家学者,忠敬为大,对帝王之作自然不敢妄评。我猜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芙蓉女儿诔》词藻有些过于华丽,缺少了朴素平凡之态;而《皇陵碑文》则更是常人无法体味的帝王生命中那些翻天覆地的经历,所以无法移情换位到朱元障的立场上去思考,想也不敢想。而《陈情表》和《祭妹文》就是普通人在表达亲情,至亲之人的生离死别,容易产生共鸣。所以这两篇文章更出名。

说到晴雯之死,让人想起了《红楼梦》的王夫人。在这部小说中,我不喜欢的人物中,王夫人是排在最前面的。王夫人身为主家太太,对丫头们讲话,过于刻薄,有些语言有失身份教养。有三个女孩子的命运由王夫人毁了---金钏、晴雯、彩霞;另外三个女孩因她出家了---芳官、蕊官、耦官。我觉得王夫人成天在念佛,真不知道她念的哪门子佛。但说来奇怪,读《红楼梦》的人,从没人批评过这样一个伪善的人。有地位的人可以草菅人命,而社会以为理所当然,连文学评论都不予置评。这是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

回到贾宝玉以自己的理念否决新请大夫的药方之事。

本文中讲的,也是这样的一件常发生的现象。就是一般通药理的人,都有用药常识,这位李亚大夫知道人们看到他的方子就不会按方抓药,所以他索性不给方子,只给药。作者记录“出药多效,试之信然”,试后发现果然生姜可以治咳嗽。

……

陶隐居云:乾姜,今惟出临海、章安,两三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乾者。又云:生姜,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少志少智,伤心气。如此则不可多食。

杨子注:本段前半部分为干姜,后一半为生姜。因同为陶弘景说的内容,就一起放在这一部分了。我查了本书“干姜”那一段内容,果然没有陶弘景说的这些。将来会在最后整理成文时会把这一段中的前半段剪切到“干姜”那部去。

陶弘景说多吃生姜的负作用是“少志少智,伤心气”,因此说不可多食。我看了比较入心,因之前很多文献中看到生姜的各种好处,特别是我体寒,以前有手脚冰凉的老毛病,生姜趋寒,加上又经常看到生姜的种种好处,于是也学习孔子---“不撤姜食”, 顿顿吃,后来果然好了,再没有手脚冰冷或睡觉时后背发冷现象。但确实也是智商不再如前。

从前,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书库一样,各种读过、背过的书在脑子里整齐排列,齐刷刷的,一个词汇或概念出现,相关文献,立即跳出来,象排列组合一样迅速重新组阵。所以我一贯不太使用工具书,因为我的脑子会自动检索。近几年,我明显觉得自己迟钝多了,记不清楚了。比如去哪个景区走走,看到一个楹联什么的,只是觉得熟悉,却不能象以前那样快速反应出相关的古诗词作者或它背后的典故了。这时候只能靠逻辑推理。

前一段在福州,和朋友聊天,他正在党校学习,晚上出来吃个饭得马上回去。席间,大家聊党史,他问:“你是研究道的,怎么对我党历史这么清楚?”答:“你党管我们呀,所以学习比你们还要自觉和认真呢”,于是大家笑。聊到陈独秀先生,他问陈哪年死的?我慢语说;“是1942年吧?不确定了,但我可以推算出来。”于是我就从陈独秀最后一次入狱那年开始推算,坐了几年牢,出狱后又几年死等等。这不是靠强记能力了,而是依据信息进行推理。

中国古代儿童教育都是强记,死记硬背,叫“背书如喝书”,这样有好处,就是反应速度快。乘法口诀就是一例。外国人觉得中国孩子都是神童,9乘以9等于多少?中国孩子都会不加思索地说81,外国孩子就要用纸笔推算半天。于是外国人觉得中国遍地神童,中国孩子也特别自信。但长大后就发现,很多世界级的数学家,还是西方人多。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这是我们的教育值得反思的。

我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家庭作业,语文老师布置的,背课文的段落大意。孩子不记得原文,但可以把段落大意背得滚瓜烂熟。我很反对这个家庭作业。觉得这样并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结能力,反而起反作用,于是不让孩子背诵。孩子说:要背的,老师明天要检查。老师的话,比圣旨还灵。于是,天天做那种愚蠢的家庭作业。我心疼孩子的宝贵时间,但不能跟老师提意见啊。原因都懂。家长的另类躺平。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深受这种教育方法负面影响的。小时候读书也是这样,老师让把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看得非常重要,少了很多阅读的趣味性。以致于读书或写作,一定要有中心思想才对。有结构、有层次、有中心的文章,那叫“八股文”,我们反对八股文一百多年了,也没有丢掉“八股文思维”,跳不出那个圈圈。我也曾碰到过,有人说我的文章各种内容杂在一起,中心思想不突出。然后一二三地指点。我笑而不答。懒得回答,懒得解释。不争论。闲了下楼遛个弯,非得有个目的才出门吗?窗前发个呆,非得有个什么意义吗?写点东西,就是打发时间,一定要求有什么中心思想,或具有什么目标,这让生活很累。

生命,是一个过程,花自漂零水自流。就是人间美好。

多年前,阅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随笔,任何一篇文章,都很长,好多段落,一段接一段,直到最后。按我们语文老师的说法,是没章法、没程序、没层次,从头到尾,拉拉杂杂,柴堆一样。但读起来却让人思想很受启发,如果按我们的文法结构去解析,文章不成体统。但为什么这本书那么伟大?因为里面有思想。作者絮絮叨叨,谈论着与文章标题的大体相关的一些人性特点,不一定是哪一句话,就触动心灵,让人觉得震撼,或引起思考,并从中获得一种莫明的力量。为什么呢?人类对虚伪的厌恶是共同的,对真性情的渴望是一致的。凡是从内心深处了发出的声音,无论对错,都是如此的让人容易理解和感动。因为,人性是通情达理的。就算是那些虚伪的人,他们的内心所渴望的,也是真诚。

……

死记硬背的坏处就是会弱化逻辑推理能力。本公众号有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人不讲逻辑不讲理》,文有提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心文化,要远远强过脑文化,心力要强过脑力。以前我一直主张“博文强记”,现在不主张了,觉得对有些知识理解了,只要知道大致体系,靠检索就行。哲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更重要!!这可能是我越来越理解西方哲学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强记功能在弱化,原以为是居住环境造成的缺少天地灵气(楼层太高、环境太封闭),或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记忆力会逐步减退,于是觉得正常。读到这段,忽然想,是不是食姜过度的原因?陶弘景说食姜过多了会智力减少,只是一个结论,并没列出具体试验数据。但在“疑古信古”的问题上,我以前偏向于“疑古”,现在更偏向于“信古”,相信古人。年龄越大,越相信古人的话语。

……未完待续

照例,两首道情,送给你:

《修真》

心明道法者,修真如掌翻;

言行无他事,随心顺自然。

不为琐事累,不为尘情牵;

淡然向虚空,体内已成丹。

YZ.2019.5.26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中,周瑜是排在前面的。因为真性情。他有智慧,也有才华,也小性,比较本真、性情;诸葛亮虽然也聪明,馊主意太多,终损寿,小说把他神化到“近妖”,就不可爱了;刘备手握“皇叔牌”,怀揣“仁义”刀,脸皮厚如城墙,还被当正面人物宣传,更加剧了其虚伪性;曹操也是真性情的,同周瑜一样,皆可爱。

据说,当时有民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大概是周瑜有强迫症,听到人家谈错谱了,就忍不住要去纠正。于是周端写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描述当时一些女子为了要引起周瑜的注意,就故意弹错弦。我不太喜欢弹琴。主要是没闲时间和闲心情。偶尔弹一会,也只是为了给十指按摩活血。或是为了消遣,从来不是为了悦耳,不是为了艺术。

《庭院记》

树下起舞花作阵,

桃面含情香有韵。

作诗唯恐不成行,

扶琴还怕周郎问。

YZ.2019.11.16

杨子 2021.6.1  于厦门

(0)

相关推荐

  • 【浅斟细语】难以承受的医疗之重(上)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伤寒杂病论—本草篇 姜

    今天讲干姜这味药. 要跟同学说明的是,这个阶段能够讲的,毕竟不是它最深入的药性,只能给各位同学这个药性比较粗浅的轮廓.因为有些药性讲得多了,在学习上,对现阶段没有太大的帮助.这本书,基本上我们是会学得 ...

  • 生姜救命案例---《图经衍义本草》2

    续上文,接着说<图经衍义本草>关于生姜的偏方.验方. <唐本>注云:姜,久服通神明,主风邪,主痰气.生者尤良.<经>云:久服通神明,即可常啖也. 杨子注:古人真是的 ...

  • 《觉醒年代》观后----《图经衍义本草》序

    今天原应顺序前两篇,接着上传<彭祖传>的,但忽然不想续传了.和绝大部分的文稿一样,只能暂时先留着.原因不再解释. 其实,也没必要啰嗦太多.<道藏>中几千卷书,每篇都逐字翻译上传 ...

  • ​鳗鱼治白癜风---《图经衍义本草》32-9

    这一章,原不在上传规划中,但由于之前回复读者留言,答应过要上传治白癜风的方子.所以今天把<道藏>中关于鳗鱼的部分知识上传,特别是里面的偏方.验方.能为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本是道家心愿.无论 ...

  • 本草衍义(草花)

    ​卷十 款冬花 百草中,惟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 春时入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头者,恐未有花尔.有人病咳多日,或教以 ...

  • 本草衍义:草

    ​卷九 当归 <广雅>云∶"山蕲(古芹切)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说文>云∶"蕲,草也,生山中者名薜(音百)".新书<图经> ...

  • 本草衍义(草)

    ​卷七 赤箭 赤箭,天麻苗也.然与天麻治疗不同,故后人分之为二.经言八月采根曝干,故知此即苗也. 天门冬 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 ...

  • 半坡锥刺图破译,粉碎西来阴谋论,英院士:中国新石器时代被低估

    人类的历史距今已有近三百万年,但直到公元前3000年前后,世界各地才出现第一批成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形态.目前,世界所公认的最古老的文明是位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南部的苏美尔文明(主要在伊拉克境内). ...

  • 诗画 | ​题半墨山水图漏掉的四首诗【​吕凯翔​雪儿​林庆兰卓临江】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NeurIPS2020 | 用于半监督学习的图随机神经网络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现有的GNN存在过平滑,欠鲁棒和过拟合的问题. 过平滑:图卷积网络可以看作是一种拉普拉斯平滑,进行多次的平滑之后,节点变得不可分: 欠鲁棒:GNN的消息传递会特别依赖于某些特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