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耕第二步,种好粮,吃好饭

下乡种田,要进入第八年了,七年整的农耕体验,就是艰难地寻找老种子。终于在二零零九年的这一年,种了十二种常规稻,包括千年古稻,百年传承的老稻,大集体时期人们难忘的,产量高,口感好的老稻子,再加上近年从稻田里寻找穗长、籽实、颜色各异的品种培育稻,已经快二十种了,虽然今年培育的种子种大部分失败,但有三种到第三代可以试吃和推广了。

打糍粑用的臼

这些年,不仅对水稻做了大量换种工作,而且毫不动摇地把其它作物的老种子恢复到四十年前的品种上去。还好,这些种子虽然没有大面积种植,但它们只不过散失在民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籽,它们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只要有种可种,就不怕失散于民间。我和老种子们顺利地团圆了,蔬菜种子,也和我们顺利团圆了。面对红薯、花生、土豆、油菜等等老种子,一茬茬蓬勃旺盛的生长,我真的好亲切!是它们养育了我们的祖先,是他们孕育了我们,才使我们有了生命和健康的身体,是他们曾经养育我们,使我们快乐地生活过,我没有任何理由丢弃它,我要与老种子相伴终生。

打糍粑

我自诩新农人,我有我的道理,就是说,老农民,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作为今天的新农民就得换个脑筋了。因为今天的忽悠大家比较多,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大多数人利益的人不少,你要让他说咋着?准上当不可,你说该咋着,我偏不咋着,所谓新农人,就是头脑清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上当受骗。人家推广什么,我偏不信什么,人家用除草剂农药化肥,我就不信农家肥不长庄稼,就坚持用自然农耕的方式方法传承老种子,把自然农业搞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

糯米年糕

因为种植的品种多,每天吃饭可以随时换口感,一直到一个星期不吃重样的米,我的幸福感大增,我曾经对我家人说,我们祖宗多少代估计没有像我这样种粮食,有那么多品种,吃饭时想吃什么吃什么。而且品种有百天的,一百多天的,直到一百七八十天的,从八月下旬可以收割一直收割到下雪天。如果合理种植,这样的种植,是当地没有过的。我的稻子,有粳稻,籼稻,糯稻,黑稻,胭脂稻,这五光十色,谁能说不是一种独特的创举?
蒿子馍
种好粮的问题解决了,吃好饭,是第二步。种田是学问,吃更是学问。吃好才能睡好身体好才能工作好。所以吃好就是个问题了。
吃好怎么个好法?就是改善伙食,用不同的稻米,加工不同的食材,做到让它们的营养发挥到极至。
比如,同样是米,有不同的做法。磨成面,用甜酒发酵,即软又酥又甜;春天来了,将青蒿掐回来,洗净切碎和米面做蒿子馍,里面加豆腐、粉条、油渣、猪肉馅,或者加鸡蛋韮菜馅,不仅是不错的味道,而且清心养目怯火。到了木荆叶出来的时候,将木荆嫩叶采下将米磨成面,再加猪油和油渣焖木荆饭,焖熟放锅里炒干,吃的满嘴飘香。当然,这些年来当地种小麦的少了去,可是小麦面做面食的品种就多了去,除了蒸馍包包子,包水饺,还有油条麻花,散子等等,数不清的。

阴米粥

当然,我这个地方说南不南,说北不北,却主产稻米,小麦快要绝迹,大米的做法,也是花样翻新的。
大米,尤其是糯米的做法,更是如数家珍了。比如,将糯米炒熟,磨成面,叫糯米粉,它用猪油白糖调糯米粉,小半碗不断搅和可成一大碗学校偶像状。糯米消化慢,一碗糯米粉,可管大半天不饿。而且吃到胃里非常舒服。糯米做阴米,也是前辈人的拿手活。这糯米做阴米就是将米放蒸笼里蒸熟,然后摊凉,将米揉成一粒粒,在十冬腊月放太阳下晒半个月,晒成干米,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拿出来抓一把放锅里炒,待炒成炸米花样放开水煮打荷包蛋盛起来,加些糖即可食,非常方便,这也是当年农村妇女坐月子耐饿的上好滋补食物。
糯米,是米中珍品。糯米可以炸爆米花,不仅孩子们喜欢吃,还可以在饥饿时,将爆米花冲开水泡,随时充饥。糯米还可以做年糕。大家知道春节来了,糯米是大大派上用场的。糯米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做成半成品, 随用随时加工,来的快。做年糕即 农人们将糯米蒸熟,放在一个石臼里,三四个人拿起木棍,不断地捣,一直捣成泥,然后摊开待凉切成块,便是年糕,年糕冷却后,硬绑绑,需要再加工,将年糕切成小片,放油里炸,马上鼓起泡,盛起来,糯米最大的特点就是黏,互相黏在一起,加上蜂蜜就是粘在一起了。

汤圆

糯米,对一个会吃会喝的家庭,简直是太重要了,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糯米必备是少不了的。比如,五月端午,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要用糯米包粽子。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全家老少要围到桌子旁吃汤圆。在婚宴上,红枣糯米扣饭是少不了的,糯米做甜酒,是没有任何饮料可以代替,甜酒又可以发酵面粉,做的馒头、包子味道别致。糯米虽不常吃,但它是以备不时之需不可替代的食品,因此,糯米是大补食品。

粽子

当庄稼种好了,吃的放心了,吃的品种不再单一了,不再转基因了,不再绝育品种了,下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寻找真正的小时候的味道了。想当年,我的母亲在大集体时代,那么辛苦,总是抽出时间做这些食物为我们补身体,至今让我难忘。如今,子欲孝而亲不在,但她老人家给我们留下的美食印象太深刻了。为了让长眠在九泉的母亲的灵魂得以安慰,我将继承她老人家的遗志,研究探索如何恢复和发扬当年她老人家亲手做的小吃,把乡村风味做法像寻找老种子一样,找回来,这一步,怕也是很艰难的历程了!

       糯米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