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进遵义
走进遵义
遵义,因一次伟大的会议而名扬四海;遵义,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神圣的火种。
遵义,小学时的印象是家里堂屋墙上贴的一幅年画——“遵义会议会址”。彩色年画中的会址,为二层楼房,宏伟神圣,尤为高高飘扬在楼顶旗杆上的红旗,鲜艳招展,令人热血沸腾。那时的年画印象深的还有“南京长江大桥”“延安新春”等等。中学时的印象是历史老师讲到的“遵义会议”,在军营学到的是“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红军的历史,党的历史。今跟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脉络,重温党史、红军史,寻找初心,遵义会议的光芒又四射而来。
“手栽杨柳三尺许,芳意已在萌芽中。”心中播下了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向往遵义,走进遵义,就成了萦绕脑际、挥之不去的号令。终于在2018年8月,全家总动员,借送内侄到广西柳州上大学的机会,先行到贵州,放眼多彩美景,尽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天赐尤物,并专访遵义,一睹真容。
遵义,贵州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现属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南临贵阳、北倚重庆、西接四川,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名茶——高品质绿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也是中国名酒茅台酒的故乡。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亦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遵义,距省会贵阳铁路里程140余千米,从乘上贵阳到遵义的火车起,温柔而热烈的阳光、秋高又气爽的天空、翠绿及幽静的山峦就随影而行,激动兴奋的心情写于脸上,同行的妻子笑言:“看把你美的,还在回味苗族姑娘捏着鼻子'高山流水’灌酒的场景吧。”是呀,真美,深藏心底几十年的夙愿就要实现了,那可比喝酒美多了!
从遵义火车站到遵义会议会址六七千米的路程,公交路过一座石桥时,车上的本地乘客热情而自豪的介绍“这叫红军桥,当年我们遵义的老百姓就是在这里迎接红军进城的。过了红军桥,就进入红军路,也叫迎宾大道。”并指着不远处的山峦继续说“那里是红军山,红军坟,还有红军街、红军巷、红军学校……”听着这些以“红军”命名的地名或者老百姓心中崇高而亲切的纪念之地,一种被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基因、红色的传承包裹的感觉油然而生。到了红军街,就是向往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和纪念馆了。
“百闻不如一见”。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80号(原子尹路96号),老地名叫琵琶桥,民间也叫红军街。会址原系贵州军阀、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是遵义城20世纪30年代最宏伟的建筑。在红军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赭色院墙居中的小牌楼,楼檐正中高悬毛泽东主席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黑漆金匾,匾上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史料记载,此为毛泽东主席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被誉为“中华第一匾”。朱红的门窗,凸显出纪念馆历史气息之凝重;郁郁葱葱的大树更给参观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小牌楼门洞即为出入口。进入院内,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一群群、一簇簇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团队,正穿着红军服、举着红旗在拍照,留下难忘的瞬间。右手即是我童年时年画中看到的、令我印象深刻、魂牵梦绕的“遵义会议会址”。但见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精致典雅,巍峨矗立。楼房平面呈曲尺形,一楼有走廊,楼层四面有柱廊,坡屋顶、小青瓦、穿斗屋架,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点,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门。楼顶耸入云霄旗杆上的红旗,凌空漫卷。不巧的是,主楼当时正在维修,未能上楼一睹室内真容。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二楼原房主的一间面积27平方米、长方形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写到这里,耳边回响起了那句名言——“真理的味道真甜”。
主楼的对面即进院的左边,毛体“七律·长征”整首诗呈现于偌大的墙面,俏俊飘逸,豪放酣畅,气势恢宏,当即就能感受到红军指战员排山倒海般的英雄气概。
入院对面依台阶而上,就进入了遵义会议陈列馆。陈列馆是201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八十周年之际对外开放的,建筑外观设计遵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要求,汲取遵义民居特色,利用小青瓦坡面顶、圆拱形柱廊等遵义会议会址及周边建筑元素,体现了纪念馆与周边环境风格一致、和谐统一,总建筑面积为19054平方米。陈列馆大厅正面20位领袖将帅站立塑像,栩栩如生,似曾长征的烽火中信歩走来;左厅“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大字影壁,雄宏厚重,给人以毋庸置疑的力量。整个展陈内容以长征为主线,以编年带专题,以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出奇制胜”“勇往直前”“光辉永存”五个部分突出遵义会议的主题及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史迹。利用现有资料和技术,采用油画、雕塑、展板、影像等多种形式,运用三维等身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电子触摸书籍等先进展陈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展览。参观陈列馆后,很长一段时间,眼前总会浮现红军血战湘江的惨烈、二进遵义的坚毅、四渡赤水的奇妙、强渡大渡河的果决、以及飞夺泸定桥的神勇等一个个波澜壮阔、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史诗般的影像。今天重温,仍被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的光芒所震撼和感染。
遵义会议会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革命纪念性博物馆,红色旅游纪念体系精品展览馆。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每每听到肖华将军作词的《长征组歌》,就会情不自禁地心潮澎湃。邮电部曾发行《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遵义会议八十周年》三套纪念邮票,喻示了“遵义会议”在党的百年史、政治建军史上的重要性。
遵义,因“一栋楼”(遵义会议会址)而大放光彩,其实遵义还有几十处光彩耀人的红色打卡地,都值得面受洗礼。
建党百年,回望遵义,红色的火焰从西南染向西北,最终染向全中国。遵义的神圣,犹如南湖红船,犹如井冈山,犹如延安,犹如西柏坡,辉耀千秋,光照万代。
2021.5.20 于西宁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白锦刚,1959年8月出生,甘肃榆中人,从戎23载,就职于青海知名文化产业——纵横文化20春秋,长期从事政工和党务工作。青海诗词学会会员。喜爱文字,偏好诗歌,近百首现代诗、散文散见于纸刊《云梯关》、《青海诗词》及“冬歌文苑”、 “西部放歌文学社”、“青藏线老兵之家”网络公众号,8首习作收录于诗歌集《歌向远方》(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经销)。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