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民营医院如何筹谋“量优质更优”?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中心公布2020年1-11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最新病人费用情况、全国医疗服务情况、医疗卫生机构数等相关数据。
其中,民营医院(或称社会资本医院)的突出表现引医疗圈内外广泛关注。尤其是2020年民营医院的出院人次增长了80万人,而同期公立医院却减少了近2000万人。
对于这个结果,业内有人推测是由于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患者结构或有不同。疫情期间,部分患者尤其住院患者因就诊不便,从公立医院流失至民营医院的现象是可能存在的,但缺乏权威数据佐证。
现通过数据加持,上述结论得到证实。
度过疫情后的民营医院是否还能继续延续势头,未来发展策略如何布局?
聚焦2020年民营医院逆势而上原因
从2020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看,公立医院2020年1-11月出院人数为13354.2万人,2019年同期出院人数15308.6万人,民营医院2020年1-11月出院3258.7万人,2019年同期出院3174.9万人,增长了83.8万人。
从不同等级医院看,三级医院2020年1-11月出院8084.1万人,2019年同期出院8896.6万人,减少了812.5万人;二级医院2020年1-11月出院6523.6万人,2019年同期出院7520.6万人,减少了997万人;一级医院2020年1-11月出院1099万人,2019年同期出院976.1万人,增加了122.9万人。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两点,一是2020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数出现正增长,二是一级医院实现了正增长。
民营医院的等级是大家较少讨论的话题,同样一级医院也极少受到关注。其实,民营医院也实行医院分级管理,同样按照功能和资源情况分为三级、二级、一级。民营医院不包括口腔、眼科、美容整形等专科为主的民营诊所。三级医院中以综合性医院为主,二级则综合和专科兼有,一级则多以康复、慢病管理为主要业务。
一级医院一直是医改空白点,以至于不少医改专家将一级医院默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甚至有文献中将一级医院设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人们普遍关注了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转诊,更多关注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忽略了一级医院的作用,这是十分危险的。
民营医院发展环境如何?
其实,静态数据难以说明问题,我们更关注疫情后民营医院是否还能实现同样的发展速度。从动态数据看,我们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逐渐向好
越来越多的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证明,2015年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是一个转折点。2005年,民营医院数量仅为3220家,公立医院是15483家;直到2014年,民营医院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到了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增加至14518家,公立医院减少到13314家;2019年,民营医院进一步扩张,数量达到22424家,公立医院萎缩到11930家。
15年间,民营医院数量从公立医院的三分之一,增长到公立医院的一倍,很难说民营医院的日子不好过。这期间,国家在社会资本办医的鼓励政策上也予以积极回应和落地。
所以,民营医院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是正确的选择。医院的运营情况或许各有不同,但从整体看,民营医院是一直处于发展的。而且从医疗服务需求总量和多样性看,民营医院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依然是正确的选择。
2. 同质化难以生存
回望2019年,民营医院数量是公立医院的2倍,但公立医院床位数却是民营医院的3倍。反观2005年,民营医院床位仅为14.41万张,公立医院230万张;到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超过公立医院,但床位数差距却增大,民营医院为103万张,公立医院达到了430万张;此后5年间,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床位数总量均以每年10万张的速度在增长;到2019年,民营医院达到了近190万张,公立医院也将突破500万张。
所以,照此形势看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还在不断扩张。如果还和公立医院在同质化产品上展开竞争,那么战斗将越来越激烈。
民营医院未来如何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很明显,民营医院发展的首选策略是差异化发展。并非服务模式的差异化(即市场上广泛流传的高档服务),而是定位的差异化。
从数据看出,民营医院在一级医院中占有相当比例,且在疫情期间有不凡战绩。一级医院床位数一般在50张左右,100位左右的医生。自医改以来,一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已获得提高,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在机制转换的过程中,一级医疗机构根据医疗市场的需求已自行发展成慢性病治疗、老年康复、民营运行等格局。但存在定位不清、竞争力弱、技术能力低及质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薄弱环节都限制了一级医院的发展和进步。
经过2020年洗礼后,我们发现,民营一级医院脱颖而出,说明一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是典型的定位互补。在医改继续深入后,尤其医保支付制度到位后,公立医院的“水分”会越来越多流出。
据此,民营医院发展中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定位差异化策略
其实,在医疗技术、患者资源都没有办法和公立医院抗衡情况下,投资少的一级医院是不错的方向,以康复、养老、慢病治疗为主体的业务类型与公立医院主体业务不会形成过多竞争。如果服务内容类似,只是形式上有所差别,那么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依然是在红海里航行。因为公立医院也逐步开始认识到服务形式的重要性,比如不少公立医院的国际部的运营就极富特色,服务水平与民营医院不相上下。
2.资产配置策略
我们建议轻资产比较稳妥。一方面,是因为轻资产是与业务类型想匹配,康复、慢病等医疗业务不需要必须配置重资产,比如磁共振、CT等,如果配置重资产必定意味着要平衡收支,一定要和公立医院展开同质化竞争。一方面,第三方化验、检查机构为民营医院轻资产运营提供了广阔空间,可以通过协议形式展开合作,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此外,至于普遍争论的价格的高中低定位问题,我们认为均可以,因为同一个产品的弹性是不同的,消费人群需求是多样化。
3.人力资源策略
如果让民营医院管理者说出一个在运营中最苦恼的事情,那么我想选择没有好医生的选项肯定最多。但如果一个问题困扰大家很久也没有解决方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这个思路是错的。管理者埋怨没有好医生,患者就不会来,医生的考虑自然是,没有病人我去干嘛呢?这样就陷入了死循环。所以,我们建议,放弃原有思维,从定位差异化入手,设计好业务类型和服务形式,接下来才是招募医生的问题。我们认为完全可以采用专兼职合作的形式,尤其是多以合作形式与医生签订多点执业协议,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加盟,这样可以在差异化上做出更多特色,弥补市场的大面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