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读后感”更可爱的“水花”
很多语文老师(甚至家长)爱让孩子写读后感。看完一本书写,看完一章写,甚至每天看几页后都要写。
我一般不布置这样的作业。因为我觉得,要想写出一篇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至少不人云亦云无病呻吟的感想太难。
我更觉得:所有的感想都应该在孩子觉得读完之后不说出来就不舒服时再写。
我会带他们看书,会作批注。至于他们有没有感想,什么时候有感想,有什么感想,都不是我暂时考量的。
每天的阅读,犹如往池里注水。当池里的水足够多时,它自会外溢。而所谓的感想,其实就是不由自主地外溢。
而外溢的前提一定是量的不断积累。
积累需要时间,而我有的是耐心。
此时,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溅起的朵朵水花就显得分外可爱。
水花之一:
下午,老妈带我们来到了惠州苏东坡祠玩时,我突然看到一个叫“思无邪”的庭院,于是我高傲地抬起头,仰望着天空成45度角,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老妈用一脸崇拜的眼神说:“哇,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啊!”
这是二班钟清琪同学的一个片断。在苏祠里看到“思无邪”的牌匾,这丫头马上能“高傲”起来,摆出45度的仰望姿势,嘴里念着自己熟悉的“子曰”,那种因读过而产生的成就感得意感实非语言所能表述!
水花之二:二班江珊珊的一篇周记:
作文课,聂老师讲了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后说:你们写聂老师的很多,今天就写写黎老师吧。
他先叫我们想想自己对黎老师形容的一个词。
我挠了挠头,突然想起黎老师有时喜欢嘟嘴巴,于是便写了一个字:萌。
可是后来被老聂叫到展示的同学,不少人搬出了上学期黎老师对我们的“黑历史”。
一下课,我便找到泽琪,看看她写的是啥。
她也写的是“黑历史”啊。
她见了我写的“萌”字,便问:“可以改未?”
我马上想到宗世林回答曹操的样子,说:“松柏之志犹存!”
感觉学了《世说》,真的挺有用的!
此文的重点不在于老师的作文课,而在于泽琪与珊珊的一问一答。泽琪的“可以改未”,源于曹操之问;珊珊的“松柏之志犹存”,则是宗世林的应对。而这个典故,一班的张一鸣同学恰好有记录,算是水花之三:
今天老聂给我们讲了宗世林与曹操的故事,我脑袋里立刻浮现出如下的画面:
宗世林很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肯加他为好友。后来曹操做了司空,总揽朝政,于是他问宗世林:“现在可以加我好友了吗?”宗世林说:“松柏之志犹存,不加!”曹操很不满,于是把宗世林拉黑了。于是宗世林的官职变得很低。
哇!那两个人的样子如在眼前!
《世说新语》有这么则故事:南阳宗世林与不屑于曹操为友,曹操当了司空后问他:“可以交未?”面带得意与威吓。宗世林依旧冷漠,说:“松柏之志犹存!”表现了高贵的骨气。
一鸣同学难得之处在于,他能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文字立刻变成鲜活的画面,栩栩如生。这种再造想像的能力恰是许多同学学语文时所缺乏的,从而失去了语文的许多趣味。而泽琪与珊珊在日常对话中,不自觉地化用古人之语,既能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又让生活充满趣味。那情那景,让我们读后也如饮甘醇。
水花之四:
且看二班许志祺同学的一个片断:
昨天下午去看老聂打球。
老聂下场了。他坐在花阶上,翘起二郎腿,看着这场精彩的球赛,时不时露出赞叹别人的笑。
这时,让我想起《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这一刻,我觉得老聂变可爱了!
写老聂的文字多,黑老聂面相不佳的文字也不少,但志祺此文可谓“高级黑”,黑得让老聂都赞叹不已!你可以想想,一个小男生,在运动场上看到老师坐在那儿的模样,居然能马上联想到曾经看过的《骆驼祥子》,并且还能马上想到描写祥子的那一句:“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能把虚实空间的某点相似之处瞬间联结起来,这说明这孩子不仅对作品熟,对人物熟,甚至对人物在某个场景下的模样、神态都熟!这是何能的难得,这又需要何等的通灵!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兴趣与灵气。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灵气的点燃与呵护,都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去做。
它们都很娇嫩,它们被伤害后很难复原。
我们要用心,用心,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