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很怕你老去
文:陈皓珏 聂传安
昨天发了邬晓桐的《妈妈还没长大呢》一文,我们见识了桐丫头于平凡之中凝深情的能力。其实在10班还有不少这样心思细腻的同学,如陈皓珏就是其中一位。
皓珏,大家也不会陌生。她就是那位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给校长送上“礼物”的那位丫头,也有多篇文章被推送过。她与母亲感情很深,也时有文字涉及这一领域。今天推出她的文章,想与晓桐的文章一起,给大家一个借鉴,看看如何才能把平常的家庭生活写得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皓珏文章本来没名。我根据文中的内容取名为《妈妈,我很怕你老去》。
“妈妈,散养是什么意思?”(与昨天晓桐文章的开头“呯呯”如出一辙。现在很多孩子喜欢这般直接切入故事情节的开头方法,很不错。这样开头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切入点。如果切得好,能让文章开头抛开俗套开头之法,显得新颖别致,很容易吸引读者。)
“啊?”
“散养。”
“散羊?”
“散养!'散步’的'散’,'养育子女’的'养’,是一种教育方式。”
“哦哦,这个啊,就是指……”(对话简洁,直指老妈存在的问题。皓珏非常聪明,当母亲明白问题后,说:“这个啊,就是指……”对,省略号用得极为聪明!因为此段的目的不是要“散养”的答案,而是说妈妈可能衰老的事实。初二学生写文章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详略得当,让人欣喜!)
有时候真的很烦妈妈重复问我,我都说了很多遍了,她还是听不见,或者听不清——我讲的也不小声啊!那为什么?(能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可见这丫头心细。)
直到有一次,看到妈妈在沙发上嘀咕着什么,凑近一听:“老了。”她接着摇了摇头,看着手中的茶,一动不动……(语言、神态描写,简而传神!)
不止这一次,好多时候都听到她说着同样的话——“老了啊,脑子也不好使了。”(每个接近中年的人,也许都有这般故事!)
还有一次,我刚写完作业出来,看到妈妈一如往常地在看电视。我的眉头马上来了:“这个不是看过了吗?”妈妈笑着说:“没有吧。”这个正在播的电视剧我记得好几个月前就已经看完了。可妈妈现在却好似没看过似的很认真地在看。我还是很疑惑,便又说了一次:“妈啊,这个真的已经看过了,您看,这个人不是……”“有吗?我怎么完全不记得了呀?”“您相信我啊,我记性可好了!”(类似的情景相信也有不少中年人遇到过……)
只听妈妈叹了口气,说道:“没关系啊,那就再看一遍吧。”我脑子一股热流就上来了。怎么不信我?……算了,你爱看就看吧!(对,顺从,就是最大的孝顺。)
不知道什么东西“叫”住了我,使我不得不在踏进房间的那一刻再回过头来看她——“哈哈哈哈。”我的眼眶猛的一阵发热,接下来的就是这淘气的眼泪流下来了……(看到母亲如此,女儿心里难过!)
看到妈妈在看着重复的东西还能笑得那么开心,我顿时真的很愧疚,在门口站了许久……妈,您不要老。我愿意讲到您听到为止,愿意陪您做着同样的事,您笑多一点吧,笑多一点……(不能改变母亲,但是可以顺从母亲!)
每天在家做着枯燥无味的家务事,看见我们回来依然要露出花儿般的笑容——不过,您多笑一点,很美。
不瞒您说,我妈有一种皮肤病,晒到太阳就会过敏,脸也会变得很红,但她老说:“没事没事!”可我们看着很心疼啊。我们也好几次劝她去医院看看,可她却总摇摇头说不用。
我真的很怕,很怕您老去,也很怕您有天会……支持不住了……
您什么时候能真正的放松一下呀,躺在我脚上吧。好了,您可以哭了,这里只有我。(好女儿!)
我多想看到妈妈真正开心的样子。(好女儿!)
我想每一位母亲其实都是一个心里极其脆弱的女子吧,只是不希望给自己爱的人看到自己那么“丑陋”的一面罢了。(昨天晓桐说她的妈妈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今天皓珏说她的妈妈是个心理脆弱的女子。我想两个人说的都对。当女儿时,软弱顽皮,受人保护;当了老妈,坚强不屈,遮挡一切!)
我在等,等您敞开心扉来告诉我。(其实你都懂了,即使她一直不说……)
记得当时看到这篇周记后,我把皓珏叫到一边,问:“你妈妈会介意把这篇文章推出去吗?”我要考虑得更细些。她在微信里告诉我:“我妈不会介意的!”言语里对老妈充满了骄傲。
读这篇文章,看到皓珏丫头的细腻与善良,想到我们教育的目的。我一直认为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变得更真更善更美。而晓桐、皓珏等人的文章会强化我这一信念,让我走得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