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地的“算账”逻辑要点
当前,房地产企业对于拿地方式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类:招拍挂、收并购、勾地。相对于招拍挂和并购而言,勾地的理解是最为混乱的,不同的人对勾地的理解都不一样。当然共识也是有的,就是要找政府勾兑。笔者认为,勾地的精髓就会是等价交换,想要问政府拿便宜的土地,先要算算自己的筹码够不够。
产业勾地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早期的产业园模式道后期的小镇模式,本质上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进程。
3.0 阶段,随着政府不出让大面积土地,不限制土地召开挂的条件,万亩土地出让越来越少等,以上模式将不具备可持续性,企业都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其中TOD模式,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根据城市规划进行产业布局,但是这种模式对企业的产业要求极高,需要在不同的区域匹配不同的产业,发展瓶颈明显。农业用地可以实现大面积拿地,但是其中规划给住宅的用地占比很低很低,对企业开发要求、成本控制要求极高,而且面临大小产证的问题。最后,跟着基建走没错的,比如机场,机场边上有大量的建设用地,本身指标无忧,而且中国的机场多、开发滞后,未来几乎每个地级市都会搞个机场,但是地段偏远开发强度普遍较低,但地方政府的预期却很高,毕竟有虹桥枢纽那么一个非常强悍的对标存在。所以,如果有适合空港新城的大IP,铺开勾地不是啥难事,不管是什么模式,能匹配到住宅就是最好的模式。
图:产业勾地发展历程
1.0 阶段:房地产企业前期通过产业拿到相对便宜的住宅用地,通过住宅的溢价补贴产业的投入。真金白银的补贴投入,对住宅开发的盈利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前期土地产业做好了,但是后期住宅配套没跟上,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极大。
图:产业勾地1.0模式
2.0阶段:房地产企业前期通过产业勾地,并完成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引入中小型产业资源方,以成本价转让给产业资源方,企业经营压力压力,政府获取税收收入,中小产业资源方可以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获取产业园区。典型案例是碧桂园的科技小镇。碧桂园通过引入中城新产业这类专业的产业运营机构,百富东方、清华科技园、优客工场等轻资产产业产业运营商,以及和思科这类巨型产业企业签订深度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大型产业资源的加持,增加与地方政府的谈判筹码,从而获得土地税收返还。通过与产业机构共担风险和收益共享保证长期的运营。
图:产业勾地2.0模式
图:产业勾地3.0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