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0篇:读文随笔∣语文呼唤深度学习

语文呼唤深度学习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学语文教学》微信公众号推出过郭华教授的几篇有关“深度学习”的论文,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认真阅读,对“深度学习”这一概念缺少了解。该杂志的2021年第1期又发表了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老师的论文《语文深度学习的实现路径》,这篇文章是作者对1000位普通教师和30位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之后写成的,当然作者写的应该也不止这一篇文章。作者引用了郭华教授对“深度学习”的定义:“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深度学习不是侧重于教师讲授的教学,而是学生围绕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应该说,深度学习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最核心的还是学生的有效参与以及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成果。作者在对大量课例进行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是借助师生多元互动、思维训练、学习活动走向深度学习。学生获得的也不仅仅是概念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而是努力获得元认知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三条具体落实的路径。一是由多元互动走向深度认知。标题中的“由”字意为“通过”,而不是“从”,也就是说要通过师生的多元互动实现深度的认知。什么是深度认知?我的理解就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浅表走向深入,从对文本理解的单点理解走向多点联系的理解。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和学生就要实现多元互动,即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不是提出一些带有结论性的问题,例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紫藤萝的美”之类的;学生的答案应该是独立的,而不是为了印证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为了佐证教师的结论,更不一定要和教师的结论保持一致。作者举了钱梦龙老师执教《故乡》的教学片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钱老师没有先入为主地设计含有结论性的问题,而是允许学生围绕文本自由提问,教师也没有控制课堂对话,而是通过点拨、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上课时总是讲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不断地问学生“是不是”,学生都机械木然地回答“是”,像这样的对话,基本上没有什么思维含量,更谈不上是多元互动了。

二是由思维训练走向深度理解。作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善于思维。通过对名师课例的分析发现,优秀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善于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有层次地发展。思维训练不是另开一个专门训练思维的专题,而是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中实现思维训练。作者提到了两种思维训练方式,首先是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规律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分析是将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综合是将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作者举了黄厚江老师执教《黔之驴》的片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驴子是谁”,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学生从驴子的生长环境、用途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驴子就是柳宗元”的结论。我个人对这个结论本身持怀疑态度,但这个分析的过程还是值得学习的。其次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规律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宁鸿彬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首先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童话的故事情节,学生提炼出了8个字,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检验法”“比较法”等进行筛选,最终锁定在“骗”字上。这就是有意识地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即直接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在我看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是学生比较缺乏的思维方法,这也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有欠缺的。对于考试测评而言,学生丢分最多、感觉到难度最大的,往往也是概括分析类的试题。对于这种能力,仅仅刷题、讲评答案、理解答案,用处不大,只有指导学生养成分析概括等思维习惯,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是由学习活动走向深度体悟。语文课上的学习活动很多,听说读写、小组合作讨论等等,都是语文活动,但如果没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这节课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效果是很一般的。我曾听过一节《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课,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组织学生集体朗读,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带过了“陈太丘、陈元方和友人分别是怎样的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尽管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但至少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遗憾的是教师直接呈现出了答案,让学生抄写在课本上,我不知道这样的教学作用何在。作者举了孙晋诺老师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例,孙老师没有按照常规教学思路例如解决解决实词虚词、分析写法与主题等,而是独辟蹊径,将《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三篇文章组成群文,设计的问题很明确:一是编写说服秘诀,二是劝老师戒烟。不过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都不简单,都需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提炼出说服的方法与技巧,而第二个问题带有运用色彩,这是更高层次的认知。

作者在文末提出,在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深度学习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理论架构,而是可以落地的实践方式。作为教研员,我就在想,应该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深度教学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呢?这不仅仅是一个意识层面的问题,教师都知道思维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教师缺少的可能是深度教学的方法与路径。作者提出的三条措施包括多元互动、思维训练、学习活动等都很好,但要形成一定的教学路径,还需要再往前走一步。我需要做的,提炼出深度教学或深度学习的要素与策略,总结出深度教学的路径与模式,通过课例评析、课堂建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和学生践行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的理念,真正将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思维训练上来。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宏大的课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完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