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事大,莫过于失去觉知?该怎样保持觉知?
向外觉知,可以帮助你看清这个世界;向内觉知,可以帮助你认清你自己。失去觉知,是最大的无知。
在发布《事大,莫过于失去觉知》这篇微头条后,有几位朋友同时问到了一个问题:怎样保持觉知?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虽然我已说过很多遍了,但今天不吝再讲这个话题,而且以后可能还要再说,直到大家完全明白。
觉知,其实就是知道
当我们说:注意,保持警觉,觉知力自然就被提起来了,就这么简单。没有人不会,没有人做不到。当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说请认真听讲的时候,就是在提醒学生要对老师的话保持觉知。
悟不悟不重要,关键是觉不觉。有觉,终会悟,无觉,则不可能悟。
眼睛能看,仰赖于视觉,耳朵能听,仰赖于听觉,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全仰赖于觉知力。
没有比觉知更重要的事件了,也没有比觉知更基础的事件了。它是如此简单,简单到我们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觉知是生命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失去觉知,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五种感官能力,就是五种觉知外部信息的狭窄通道,它们只能接收到极其有限的信息,再加上它们全部都是外向型的觉知,所以它们接收到的信息就更少了。所谓外向型,就是所觉知的对象全部来自于外部。
外部世界的一切,全部是识心的投射,或者说外部世界仅是每个人识心的显化影像,它是假相,每个人投影出来的的假相都不尽相同,可谓一人一世界。
向外去探索真相,只会徒劳无果,且永无止境,因为实相根本不在外面,而在自性本心,外部世界只是自性本心的“自显”。
向外觉知,是五种感官的使命,五感只能得到实相的投影,成为“尘”,外部世界只是尘世。
我们对自己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模式、认知、信念、思维模式,基本都没有觉察力,所以我们常常会想错,然后做错,最终又面对错误的结果。
只有向内觉知,才会见到实相
这里就产生了内与外两个概念,内外只是相对而生的名相,根本没有所谓的内外之别,因为一切都在心中。强行把外部世界称为外,是错误的。内与外,只是觉知的两个方向,向显相端去觉知,就是向外;向源头去觉知,就是向内。
内观,就是建立在内向型觉知之上的方法。
内观,到底是观什么呢?
内观主要有四个对境:一为身,二为受,三为心,四为法。通过深入内观练习,自会观到某些实相。
可能有人会注意到,内观的四个对象中,身,显然不属于内的范畴。实际上内观的关键,是以觉知为基础,以开发智慧为根本目的。观察对象,只是所缘对境。训练觉知和开发智慧才是重中之重,内观只是强有力的方法之一。
除了内观,处处都可以训练觉知。
为什么要训练自己的觉知?因为我们的觉知处在沉睡状态。当我们不再沉睡,称为觉醒——觉知醒了。
训练觉知的核心方法就是及时知道自己的当下状态。比如自己生气了,马上知道自己生气了,这就叫保持觉知,生气了半个小时才知道自己生气了,这就慢了,但是仍然也算是知道了。自觉的速度越快越好,最终会做到同步。
自己的任何一种状态,包括身所处的状态和心所处的状态,都做到知道,这就是保持觉知。我们常说“我知道了”,其实依靠的就是觉知力,你说觉知重要不重要?
保持觉知,才能保持清醒
我们在大部分的时间中都是没有觉知的,这又叫无意识状态——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无觉知中我们会迷迷糊糊地接受很多错误认知,无意识地向头脑安装很多垃圾程序。
我们每天都在被这个世界洗脑而不自知,新闻媒体、教育、交谈、培训、电影电视等不停地散布信息,我们在失去审察的情况下接受了太多信息,并形成自己的信念和认知。
我们的潜意识暗箱就是这样被填满的。潜意识之所以称为潜意识,就是因为我们对它是没有觉知的,那是觉知照不到的地方。
隆波帕默说:一个保持觉知的人,是无法被催眠的。
如果能够保持觉知,我们与外尘之间就会形成一道“防水层”,我们不会轻易地陷入对境之中并与之发生能量纠缠,外部信息自然也不会混进头脑。这就是莲花所比喻的不被外物所染着的宝贵品质。
只要失去了觉知,我们必然就会被外境染着。遗憾的是,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无觉知的。
现在你明白了吧,觉知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觉知本身,觉知本身就是我们的本初觉智,训练觉知力就是恢复我们的本初觉智。时时保持觉知非常关键,当你的觉知力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细微,全新的世界自然就会向你打开。
本文结束,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