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系的扩充(数学史).pptx

数系的扩充(数学史)

自然数(正整数与零)

整数

有理数

实数 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实数的局限性,导致某些数学问题出现矛盾的结果,数学家们预测,在实数范围外还有一类新数存在,还有比实数集更大的数系.

数系每次扩充的基本原则:

第一,增加新元素;

第二,原有的运算性质仍然成立;

第三,新数系能解决旧数系中的矛盾.

自然数

自然数是“数”出来的,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万年前.

负数

负数是“欠”出来的.它是由于借贷关系中量的不同意义而产生的.我国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公元250年前后)首先给出了负数的定义、记法和加减运算法则.

分数(有理数)

分数(有理数)是“分”出来的.早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已经对有理数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而且他们认为有理数就是所有的数.

无理数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60——480年)

无理数是“推”出来的.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利用毕达哥拉斯定理,发现了“无理数”. “无理数”的承认(公元前4世纪)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历史回顾:虚数

虚数是“算”出来的. 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把这样的数叫做“虚数” (“想象中(imaginary)的数”).

笛卡尔(R.Descartes,1596--1661)

虚数

1777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在其论文中首次用符号“i ” 表示

称为虚数单位.

欧拉(L.Euler,1707~1783)

C

古老的问题:“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 复数的发展史 虚数这种假设,是需要勇气的,人们在当时是无法接受的,认为她是想象的,不存在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数学家对虚数单位 的假设研究:第一次认真讨论这种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有名的数学“怪杰”卡丹,他是1545年开始讨论这种数的,当时复数被他称作“诡辩量”.几乎过了100年,笛卡尔才给这种“

(0)

相关推荐

  • 数术与数学

    数学史上,一般将以算术.代数与直观几何为基本内容之算法体系,称为东方式数学,可称为数术:而将希腊式.以论证为主的逻辑演绎体系之数学,称为西方式数学,后世数学基于此而形成.西方式数学由于经常脱离实际,因 ...

  • 2017-2019(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总: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2017-2019(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总: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数学史上最重要的证明之一:微积分基本定理证明

    本篇文章旨在证明微积分基本定理,对于不那么热衷于代数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视觉方法,而对于那些对精确性不那么严格的人,要采用一种代数的,稍微更严格的方法. 我们将理解数学中最重要的历史证明之一.之所以重要 ...

  • 数学史著名的“分析算术化”运动,驱散笼罩数学大厦2000年的乌云

    几何一统天下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米诺斯文明时期,数学就已经开始慢慢发展,那个时候诞生了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学派,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政治.宗教.哲学团体,以「万物皆数」作为信条,将数学理论从具 ...

  • 他凭着一支笔创造数学史上的传奇

    从1956年起,他与<光明日报>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情缘,曾经充满深情地说:"<光明日报>是我最喜爱的报纸." 1973年,他发表"1+2" ...

  • 中考数学史类试题解法

    初中阶段了解一些著名的中外数学家的事迹及其贡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数学家研究问题的思想,提升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的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1.秦 ...

  • 数学史上的四大天王是谁?你所知道的数学,都和他们有关

    数学史上的四大天王是谁?你所知道的数学,都和他们有关 原创胖福的小木屋2019-11-09 11:17:27 数学史向来有四大天王的之称,整个数学几千年的发展,都和他们有关.他们折磨了你的小学.中学还 ...

  • 备考专题:中考数学史类试题解法

    初中阶段了解一些著名的中外数学家的事迹及其贡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数学家研究问题的思想,提升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的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1.秦 ...

  • 中国高考数学史上五大名题

    这五大名题不纯粹以难度为标准,也要看当时的历史影响力.所以各位同学在欣赏在这五道题时,应该站在历史角度(嘻嘻~). (1)1999高考轧辊(应用题22),第二问没多少人做出来.(更新了一下,补全了19 ...

  • 丘成桐:为什么要学数学史

    READING 编者按 学数学,多做题目,不就好了,为什么要学历史? 2005年11月,丘成桐先生在丘镇英基金演讲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最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本文由丘先生在2005年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