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窗外”与“照镜子”
轩 荻
●“看窗外”,才能避免盲目自大、自我膨胀。“照镜子”,才能看清自身的差距、真实的自我
如何看待个人做出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自我,反映的不仅是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也反映出个人修养和品德。有人曾拿窗户和镜子作比喻,认为在成绩面前要学会“看窗外”,多把功劳归功于团队和平台;在问题面前要学会“照镜子”,多看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多从自身找原因。这种“看窗外”与“照镜子”的胸襟和情怀,值得提倡。
“看窗外”,才能避免盲目自大、自我膨胀。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也有人说,没有长风就扬不起风帆,没有舞台就出不了明星。这些话说得都很有道理。一个人的本领再大,如果没有施展的平台、离开了别人的帮助,也做不出多么惊人的业绩。然而,有的同志就是看不到这一点,大凡做出一点成绩,就头脑发昏,两眼“近视”,只记得自己付出的辛劳,只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对组织和他人给予的帮助或视而不见,或“选择性失明”。如此这般偏颇认识,必然导致自我膨胀,甚至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我们党历来要求党员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彭德怀同志战功赫赫,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主张要把功劳归于人民;陈毅同志认为“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他曾赋诗勉励自己:“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这种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照镜子”,才能看清自身的差距、真实的自我。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如果我们偶尔花点工夫看看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将观察别人和了解外界事物的时间用来考察自己,我们就很容易感觉到,人的禀性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缺陷、有毛病的。”的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可能会犯错误。1943年,周恩来同志在他45岁生日之际,深刻剖析了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反躬自省精神检讨自己“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的作风”。一个人或一个政党,“如果不愿做反省功夫而自满自傲,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和缺点”,或者“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都将归于失败。所以,“要多看自己的短处,多看人家的长处”,而且,不要把犯错误当包袱,要主动认识错误的根源,努力改正错误。事实上,我们要想不断取得进步,就应像周恩来那样常“照镜子”,始终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心态,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放过自身任何过错;以“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严于剖析自己,辩证看待个人功过;以“见贤思齐”的自觉,向英模人物和身边典型学习,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当下,各级正在开展年度工作总结。无论是梳理成绩,还是分析问题,我们都应做到客观、公正、理性地看本级、看自身。倘若人人都学会“看窗外”与“照镜子”,总结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让自己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