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实力与志愿选择

有些机构宣传时喜欢拿这个话题作为宣讲内容,但宣讲的内容不可能是志愿选择的时考虑的所有因素,就可能导致家长认为学科实力很重要,就在专业选择时比较甚至是过于重视学科实力(参考依据就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那么在专业选择时究竟怎么权衡学科(专业)实力与院校的关系呢?我们分两种情况说一说。

高校层次高于学科评估等级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同一个专业。比如,我能考上山东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能考上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山东大学是一流大学,但这个学科不是一流学科(B+);华北电力大学不是一流学校,但这个学科是一流学科(A),这时该怎么选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选择是山东大学。因为第一学历是一流大学,这个很重要,再从就业看山东大学进国家电网的机会也很好。天津大学与山东大学怎么选呢?两个大学都是一流大学,学科都实力是B+,我的选择是天津大学。

因为天津大学整体实力和声誉优于山东大学。天津大学(B+)与重庆大学(A-)选哪个?还是天津大学。因为天津大学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于重庆大学。学科评估等级是对学校这个学科实力的评估结果,而用人单位用的是这个学校培养的人,而不是这个学校。说到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如果自己的就业目的地是西南地区,可能重庆大学更好一点,因为每个学校的就业优势有一定的区域性。

我们再把范围扩大到普通院校。其实在普通院校之间作比较,学科实力就不重要了,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计。因为彼此学科实力都不强,虽然都很矬,但也拔不出将军来(矬子里拔将军)。人们不再关注学科评估结果是C还是C+,用人单位的关注点是主要是学生成绩表的情况。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很多普通院校就不申请学科评估。

同一所高校,不同学科(专业)

在一流高校内不同专业间,按是否喜欢、喜欢程度和专业的冷热度选,不一定再追求一流学科,毕竟“双一流”,你已经占了一个“一流”了;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内,如果能接受该高校的一流学科,还是要选一流学科,毕竟它是个“一流”,如果不能接受,那就选自己喜欢的或高热度的专业;至于普通本科高校内,忽略学科实力,实力都不强,何必还分高低,选自己喜欢的、好就业的专业,这个更实惠。

总结一下:在选择报考志愿时,学科评估结果可以考虑,但它与学校层次、学科(专业)是否喜欢、学科(专业)冷热等因素比较起来是次要因素。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