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呆子的故事之--一见钟情“衡山杯”
一见钟情“衡山杯”
喜欢的东西很多,只要需再三选择,便弃之。而一见钟情的,几乎不需要犹豫了。这是我多年购物心得。
凡是一见钟情的东西,买回家后从来不会后悔,如果没有请回来,每每想起来,还是渴望,这是我的体会。
这次逛苏州博物馆,嘴一直没合拢过,赞叹不已,真是太美了,博物馆建筑黑白两色,充分体现了水墨江南的特色,相比近年来看到的许多如出一辙的高大尚的博物馆,这里太有特色,让人一见难忘。还有许多的细部也美得要命,我一直自言自语“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原来,这博物馆是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这位名冠全球的智慧老人,用自己最丰富的情感和经验,把凝聚自已一生勇气和智慧的封笔之作留给了故乡。难怪。
无论多么美,只能欣赏品味,最多拍几张照片,这一切不能收存带走的。
那么多穿越了千年的瓷器、陶器、金银玉器,还有字画古玩、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许多的名人旧物,历史的厚重与江南的灵秀,充满我的心胸,太美了!
有时候快速的走,有时候慢慢的移,半日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就要到出口了,有一个博物馆小店,卖纪念品的。一般来说,我不买纪念品,更何况是博物馆之类,东西会很贵。我想快速穿过去。可一进门,眼前突然就亮了:一只杯子,色泽如玉,造型简洁,外方内圆,天哪,太喜欢了!过去一看,128元,呀,好贵,轻轻拿起,还有些重量。旅途中不带重物吧,自己劝自己。走开来,围着商店转了一圈,可爱的小物件好多啊,都喜欢,可并不如那只杯子放不下。又转一圈,再看看那只杯子,原来叫“衡山杯”,杯底有“衡山”的印章,“衡山”是明代书画家文征明的号,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此杯汝瓷杯身,青如天,面如玉,釉质莹润,厚如堆脂,开片细密。楠竹杯盖,翻转可做杯垫。手起杯落之间,犹如使用文征明“衡山”印。这是介绍杯子的话。
我自问:这杯子真的能愉悦自己吗?是有用的吗?不会成为负担吗?
答案全部是肯定的。
于是,我决定买下它。
旅途中可做水杯、咖啡杯、茶杯,旅行生活的品质立刻因之上升了一个台阶,那么,随身带上吧。(2016年6月)
这只衡山杯此后就一直随身带着,愉悦了自己很长时间。这也是我学会的“爱惜自己”:)
每一个生命最值得好好爱惜,而爱惜自己并非需要很多的钱财,不是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愉悦自己,不为虚荣和攀比,是可以带给自己许多快乐的。
我要克服的是习惯性的“贪便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