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讲伤寒论73,74条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从71条的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到72条脉浮数消渴,都是邪传膀胱阻碍气化失施而小便不利,又因发汗伤津加上膀胱蓄水无以化津而渴。这条伤寒出汗,渴者五苓散主之,同样也是邪传膀胱阻碍了膀胱气化失施,这里与上二条不同的没有用药发汗,但是自汗出伤津与药发汗伤津是一样的,这三条共同点是邪传膀胱阻碍运化而小便不利,汗出伤胃中津液,故见口渴,加上膀胱受邪不能化津上承而渴,只要抓住这二点就是太阳膀胱蓄水证,五苓散主之。
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这个汗出伤津伤阳上讲到了几条,伤的部位不同,伤的阳津多少不同,症状也不同。
不渴是津液未伤,但是汗出伤阳,阳气虚弱,内无以运化水湿反使水湿停于肠胃,外不能固表抗邪,法当表里兼顾,温阳化湿兼顾解表,与69条的茯苓四逆汤不同的是,一个是里阳虚为主,回阳救里正复邪自去,这里伤寒汗出是表邪卫阳虚为主的,兼里阳不足运化水湿失常,桂枝生美达表去邪又实卫,桂枝甘草茯苓温阳化湿健中,内外兼顾。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这条还是膀胱蓄水,下出少蓄水满而反流入胃,渴而欲饮,饮水则吐是胃中本因水满,不饮也要吐了,或拉肚子从肠道出。
水液代谢从膀胱出是人体正常动态,因此路不通向上积于胃中,或呕吐或下利都是反常的出路,还得开通正路而出恢复机能。
上几条讲发汗后和伤寒汗出的渴,这条讲中风六七日不解而烦,这里虽然没有说到汗出,咱回想一下太阳中风证,脉浮缓,发热汗出恶风,是有汗出是吧,那么与上二条汗出的渴与这条的烦是相同的,也想喝水,可是入水则吐(重点)。
归根还是膀胱蓄水(重点)兼表证,还是五苓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