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2点,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自闭症!|国际自闭症日
然而在热闹背后,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个所谓的「病症」呢?
一些媒体的报道、电影,让很多人误以为自闭症患者都有某些方面的超能力。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整天不出门,只躲在房间打游戏,就怀疑他是不是得了自闭症。甚至有些人在论坛里自述,说自己小时候得过自闭症。
妙社长只想说,说这种话的人,太不了解什么是自闭症,也太低估自闭症的严重程度了。
如果你真正得过自闭症,你甚至不可能说出你曾经得过自闭症这句话。
自闭症到底有多严重呢?这么说吧,假如有俩孩子等着我领养,我必须在其中选择一个,一个是精神分裂症,另一个是自闭症,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精神分裂症的孩子。
即使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重度精神疾病,复发率相当高,但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还有可能在一定的时间恢复得和一般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可以和父母有互动,共度一些美好的时光。
而自闭症的孩子,打出生起,就跟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几乎无情感上的任何互动,大部分孩子甚至都不会正眼看自己的父母。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没有改善的迹象。这给父母内心带来的煎熬和痛苦,不是身处其中的人可以轻易想象得到的。
今天妙社长就带来儿童心理障碍专家--陈欢老师的一篇科普文,三分钟了解真正的自闭症。如果怀疑是自闭症的,也让你能尽早判断孩子到底是不是自闭症。
01
—
自闭症有哪些表现?
首先简单点说,若要符合自闭症诊断,要具备两大方面的核心症状:第一是在沟通和社交上存在严重缺陷;第二是行为活动和兴趣非常的局限和重复。
有人看到这里,又会说,“那我以前,或者现在肯定有自闭症,我有段时间,很不想跟任何人打交道,即便周围很热闹,我也觉得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又或者说,“我一定有自闭症,我只喜欢看一个电视剧,看了好几遍了,只爱吃XX菜,可以天天重样...”
我必须再次喊No!自闭症患者出现的这两大核心症状,不是偶然发生,或者阶段性地出现,而是在多种环境下持续存在的。
换句话说,患者从出生开始,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出沟通和社交的严重障碍和行为活动、兴趣的局限和重复。而且表现方式,比你想得要严重得多。
以沟通和社交障碍为例,我们知道,任何沟通和社交都是交互性(reciprocal)的,即需要你来我往。
正常人即使偶尔不想搭理人,但是至少内心明白对方是在问问题,需要回答,只是我不想或者懒得回应而已。
自闭症患者,完全无法理解到这一层面,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你来我往的对话,也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会交往,就更不用说在一般孩子中常见的和同龄孩子互动和玩游戏了。
如果你问一个自闭症儿童:你叫什么名字啊?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会有任何语言上的回应,甚至连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这些非言语回应也没有,因为患儿根本意识不到你是在问他/她,即便遇到语言发展稍微好的孩子,也可能只是重复你的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啊?而不是回答:我叫/是...
自闭症儿童行为活动和兴趣的狭窄和重复,也远远超过一般人。他们总是刻板地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话语,比如可以数小时在地上把玩具进行堆砌、旋转硬币,或者反复地重复他/她听到的一个没什么意义的词。
自闭症儿童会非常僵化地遵守的做事的顺序,还会有一些仪式化的行为模式,并极其抗拒改变。比如:穿裤子前一定要先穿袜子,用脚尖走路,自己坐的位置和物体摆放的位置不能改变,日常活动的顺序必须保持不变等。哪怕是很细微的改变,都会造成极度难受、难以从做一件事过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维方式、仪式化的打招呼方式、每天必须走同一条路、必须吃同样的食物。
自闭症儿童还会非常执着地依恋某些不寻常的物品,兴趣单一狭窄但强度异乎寻常。如盘子、吸尘器、某个玩具等。有些患儿必须时刻带着这些东西走,但却并不玩耍它们,如果将这些物品拿走,他们就会哭闹、惊慌。
自闭症儿童对感觉刺激会反应过度(hyperactivity),比如,对环境中大部分人会忽略的某些声音过度敏感和排斥,或者过度地嗅、触摸物体;但也会反应过低(hyporactivity),例如,对疼痛或者温度不敏感、反应迟钝,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毫无反应,对周围的声音和气氛漠然无视。
很多人以为自闭症的孩子应该都是表现得过于安静,但其实,有些患儿会出现重复性的活动过多和注意力涣散,还会表现出脾气暴躁和暴力倾向。所以经常要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进行鉴别。
02
—
如何尽早知道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自闭症成因目前公认是多基因的(polygenic),所以不幸的是,目前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技术可以进行产前自闭症检测,不像唐氏综合征,可以做“唐筛”。
目前国内没有确切的关于自闭症患病率的数据,按照美国的统计,包含美国在内的被调查国家的自闭症患病率接近1%,且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4:1,但女孩一旦被确诊,更可能伴有智力缺陷。
自闭症病因未明,过去有统计发现,父母学历越高,越有可能生出自闭症的孩子,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跟学历没有关系,而是跟父母的生育年龄过晚有关系,因为学历高的普遍生育年龄较晚。
甚至有研究发现,父亲和母亲若年龄超过45岁,之后每年长一岁,生出自闭症孩子的几率都会翻倍。
目前只能对已出生的婴幼儿做关于自闭症的早期筛查(screening)+诊断(diagnosis)。美国儿科协会推荐的筛查工具是M-CHAT-R(The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Revised)。
M-CHAT-R适用16-30个月的幼儿,共含20个项目。如果总得分在3-7分之间,认为是中度风险(medium-risk),需要进一步确认;如果总得分为8-20分,则高度怀疑是自闭症,需要立即找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目前国内经过严格受训、能准确诊断自闭症的医生不多,大部分医生主要依靠口头问询养育者,参照临床经验和主观观察。
业内公认的诊断自闭症的“黄金标准”是ADOS-2(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2nd Edition)和ADI-R(Autism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才能进行ADOS-2和ADI-R的诊断。
自闭症症状,在患儿出生后24个月(2岁),通常就很容易被识别,有些症状严重的,在一岁之前就可以识别。
正常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互动和语言交流的需要也会逐渐增加。而自闭症的孩子,社交互动和语言交流的需要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恶化,如果一直到两岁都呈现这样的特征,家长需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存在自闭症的“预警(redflag)”!
03
—
自闭症能治愈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能!不能!不能!
虽然说,越早发现自闭症症状,越早干预越好,但是自闭症的干预目的,并非完全治愈、“恢复”得和大部分正常孩子一样,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早期干预的目的,是让患儿尽可能多地掌握适应性技能(adaptive skills),以便能最大程度地适应主流社会。
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来说,早期干预的最好结果,是能够具备看时间、购买、搭乘交通工具之类的基本适应行为,以及基本的简单社交能力。
但即便如此,对于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来说,要做到上述程度,依然难度很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闭症不是一种狭义理解上的疾病。事实上,没有针对自闭症症状的药物(伴病有癫痫等除外),也没有所谓的中医治疗和祖传秘方可以治愈自闭症,如果市面上有,那一定是坑蒙拐骗!
自闭症只能尽最大程度上进行行为矫正,家长切不可指望把确诊的自闭症患儿当作普通孩子来关怀和教育,认为有一天孩子一定会恢复得和正常孩子一样,这样只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面对自闭症孩子,首先必须要接受现实。
目前最为推崇的自闭症行为干预方法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简称ABA。
这是一套结构化的完整行为训练操作体系。基本原理是通过行为主义理论,培养自闭症孩子通过听指令做事,集中注意力互动的能力,最大程度上让孩子学会如何学习。
总之,自闭症是先天的(遗传率从37%到90%以上)、严重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成因未明、只能改善、无法治愈。
自闭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给整个家庭带来的身心负累,比民间大部分人想象得要严重得多。
即使是智商正常的自闭症儿童,经过专业的康复训练,他们中几乎所有人在成年期依然被社交障碍所困扰,并且他们中高达7成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和抑郁。
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如果你身边有确诊为自闭症的孩子,要意识到,他/她除了需要接纳、包容,更需要的是专业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