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明天是五号,还是十一号
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些人的眼波里,走到另一些人的眉弯处。
直到遇见一个愿意停靠的地方,那里华枝春满,莺飞草长。
直到遇见一个愿意与之共度花朝和良宵的人,那人心平气和,宽容善良。
我想,这就是人生。
人生的命题,可宏大似瀚海,绞尽脑汁也想不透,纵然博学似司马迁,深刻似萨特,苍茫似普鲁斯特,也不得不管中窥豹。
人生的命题,也可浅薄似清溪,无需跋山涉水,就凝注在此时此地。
一顿白米饭的清香,一块抹茶红豆包的充实,一杯红茶的温柔绵长,外加寒冬夜里,有一双手可握的舒坦实在。
人生这回事,可深可浅,亦可浓可淡。
聪明人大抵不会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只是殷殷勤勤地,分分寸寸地去过那二十四小时的辰光。
从中外古今文学名著里,我们读到异彩纷呈,千姿百态,或沉郁顿挫,或酣畅洒落的一生。
有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在政治权利倾轧里沦为牺牲品的一生;
有于连,聪明绝顶,胸怀抱负,但是在名利场的铜墙铁壁里撞得遍体鳞伤的一生;
有贾宝玉,与世道格格不入,唯愿遵循一腔赤诚的初心却只能以避世了结的一生。
有福贵,年轻时风流浪荡,到后来磕磕绊绊,命途多舛,孤身一人,伴着老牛苟延残喘的一生;
有方鸿渐,在花花世界里游来荡去,终于臣服于围城内的平淡生活的一生;
还有王佳芝,为了一个男人,为了顺从自己的心,背叛了所有乃至于自己的性命的一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执迷不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飞蛾扑火,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有不甘,每个人都曾经心满意足,但每个人最终都不得不臣服于千篇一律的结局。
每个人都曾年轻气盛,认定人定胜天,就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里的那个喜欢坦诚地骄傲的侦探波洛说的——
他来到这世上,本就是为了有所作为,改变命运的。
每个人也都会沧桑老去,即便是美丽的奥黛丽赫本和伊丽莎白女王,或者权利冲天的秦始皇和拿破仑。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除了童话里的彼得潘,还有那座幽怨半栖在丹麦海边的美人鱼雕像。
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命途多舛,坎坷跌宕,或者风生水起,一马平川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某种标本和模型——搁在玻璃箱或金属框里的,只能浮光掠影,只能观赏见证。
或者从中收获点滴启发,但无法东施效颦,或者按图索骥,那是糊涂虫才会乐意去做的事。
在这一点上,电影充当了和小说共同的使命。
我们在自己有限的生涯里的一段时间,品味别人轰轰烈烈,或者浮浮沉沉的一生,获取零零碎碎,点点滴滴的感悟,然后投影到自己起起伏伏,风风雨雨的旅程里。
虽然只是散乱的星辰般的存在,但是也让人生的黑暗天幕,少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般阴郁迷茫的角落。
这是我之所以喜欢看小说,胜过听别人侃侃而谈,漫无边际讲大道理,或者读干巴巴所谓人生哲学分享的缘故。
每个人的人生路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处世哲学自然也是各有千秋的,重要的是去思索,和感悟。
从人生的世情百态里萃取出来的热腾腾的点滴所得,于我而言,胜过省略前言后语,直接摆出风干后,涂上一层防腐剂的名言警句带来的精神激荡。
当然,浑浑噩噩,糊糊涂涂,固步自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也不读圣贤书的人,那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么样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那些道理都是别人咬牙切齿,血肉淋漓碰撞挤压出来的,如果听众朋友就用两秒钟的时间开开尊耳就立刻醍醐灌顶,那还要漫长悠久,辛苦蹉跎一生何益。
人人搬起板凳坐在小院里,晒晒太阳,听听名人慷慨激昂演讲作数。
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从自己滚烫的心肠里,隐忍的泪光里,沉重的脚步声里打过几次滚的岁月感悟,才是当之无愧,货真价实的人生。
因为它不再是二手的,因为它深深地烙印在你的灵魂深处,像刺青,一旦上身,再也难以彻底清除,会伴随你不多不少,一生一世。
所以,勇敢地投入生活的怀抱吧——
打开窗帘,看看蟹壳青的天空,听听楼下水果贩骑着的三轮车的声响,去旅行,或者阅读,去闻闻早晨熙熙攘攘的集市的错综复杂的味道,去敞开心扉,不计代价谈几场刻骨铭心的恋爱。
像竹久梦二书里说的:
「不管明天是五号,还是十号,就算一夜之间,“分离的日子”已过了百年,你的腰变弯了,我变成了一个老头子,我也要从一个小镇旅行到另一个小镇,从一个村庄旅行到另一个村庄……」
旅行,不是为了逃避生活,它也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是让苍茫的一生,拥有更多意味深长,值得追忆留恋的片段。
是为了有一天蓦然回首的时候,不会去感叹,原来从始至终,自己始终在同一个角落兜兜转转。
无论「横亘在地平线上的那座青山的对面」,是不是「有一个更加让人幸福的小镇」,无论「在大海的那边的椰树的树荫下」,是不是「有一个更加温柔的人在等着我」,但是从出发到抵达,从抵达到回来,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我。
所谓远行,目的不是流浪,而是更加心安理得,脚步铿锵的归来。
一次次远行,一次次归来,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复原,一次次恋爱,一次次感伤,一棵棵荆棘,一粒粒徽章,一次次感悟,一次次彷徨,而这,就是一个人,听起来山山水水,其实就在每一跬步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