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二)有答案

2021年高考适应性训练

语 文 试 题(二)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兴国之光、传家之宝和成人之魂。正所谓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

新节俭主义的精髓是说不,即对一切奢华铺张说不,对一切刻意张扬的个性说不,对一切名牌崇拜说不,它着眼省钱,强调消费时机、性价比、使用率等。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它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实际上,新节俭主义者力图以简约朴素的方式还原生活本真:消费上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真正能做到适可而止;不盲目攀比,不刻意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拼团网购享优惠,自带午餐或吃食堂,多坐公交和地铁……简约而不简单。所谓“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即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活的追求。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在当下市场经济时代,新节俭主义是青年人面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当资源面临枯竭、人口红利不再、环境污染严重、道德开始沦丧,出现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时,新节俭主义就成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时代选择。其一,社会能源和个人收入都较为固定,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其二,人的欲望太多,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难以一一满足,必须有所取舍;其三,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以较少付出获得较大收益,以现有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

新节俭主义的流行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修身、齐家、治国的功能,关乎个人、家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儒家的“过犹不及”、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向性中作”等,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尚俭、节用、中道等观念,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爱惜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思想和行为,对新节俭主义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消费主义的理性反思也促使青年人觉醒。现代西方的消费主义观念注重个人物质享受,倡导高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盲目占有和攀比,无限制破坏,丧失了真正的消费选择自由,消费品被符号化,而过度的高消费还带来了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等生态灾难。

新节俭主义还受到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它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为推崇的生活理念。环保主义保存、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意识,与新节俭主义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本质相匹配,客观上对新节俭主义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摘编自贺才乐《为何新节俭主义在青年中流行》)

材料二

新节俭主义的诞生向我们传递出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新节俭主义者”更具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而且也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他们反对拜金主义心理和奢侈消费,希望在贫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而减少一些矛盾。他们的理念和行动不仅使其生活更有意义,同时更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温暖,有利于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新节俭主义的这种理念契合了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思想。发展共同体理念提倡社会本位基础上的互利共生、共赢的思维方式,强调共同体的各共生单元要通过合作得到优化、进化和发展。为此,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自觉形成并强化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共同体意识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新节俭主义内在包含了环境意识,强调自然的价值,反对一味向自然索取,主张在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理性消费。毫无疑问,新节俭主义所具有的环境意识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新节俭主义者的消费建立在人的有效需求基础上,不会造成浪费,也就有利于保护自然。此外,新节俭主义者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并不断带动他人加入绿色消费行列,这不仅直接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能够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逐渐改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摘编自连韵芳《新节俭主义的成因及价值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下这一美德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重新成为当代青年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

B.新节俭主义崇尚理性节制、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强调克制消费欲望,不追求超前消费和生活享受。

C.新节俭主义反对拜金主义,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增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

D.新节俭主义强调自然的价值,反对一味向自然索取,主张适度的理性消费,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自己的真实需要,以简约朴素的方式合理消费,不奢侈浪费,重视生活质量和品位,是理性消费意识的体现。

B.新节俭主义化解了物资短缺与生存需求的矛盾,使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有机统一,成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C.新节俭主义者所持有的节俭观念,更具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而且也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

D.各共生单元通过合作,责任共担,互利共赢,这是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体现,也与新节俭主义的观点相契合。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新节俭主义观念的一项是(3分)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真正的快乐不是以花钱多少来衡量的

C.把钱花在刀刃上,该出手时才出手

D.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的严密性。(4分)

5.结合两个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新节俭主义的践行者。(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红  岩(节选)

罗广斌  杨益言

天气十分美好,和他的心情一样,像春风吹散层层密云,那张小小的纸条,完全解除了刘思扬心中的忧郁,现在,刘思扬胸怀舒畅地投入了新的战斗。

他站在窗前,把头伸在两条冰凉的铁栏杆中间,注意地眺望着,丝毫没有感觉到铁栏杆的僵硬和冰冷。初次参加白公馆集中营里的秘密斗争,也许过分紧张了些,他不能抑制自己激动的心跳。

那张小小的纸条,出现在昨天。当放风的时候,成岗推说脚痛,独自留在牢房里,用破布缠他的脚镣。脚镣太重,脚胫已经被铁箍磨破了,又红又肿,不缠上布条走不动路。不过,刘思扬并不完全相信成岗要独自留在牢房的理由。他一定有什么秘密,要避开人干!刘思扬不愉快地想:成岗真是个多疑的人,连自己的同志也不信任。放风之后,刘思扬怀着委屈的心情,勉强踱回牢房,低着头,掩上了门。他迟疑地慢慢转过身来,突然,发现面对着自己的,竟是一双友好而信任的眼睛。这种同志式的眼光,正是他一直期待着的。这种眼光,只能在朝夕相处、深深了解的可靠的同志之间才能得到。

成岗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他的脸色年轻而热情,那种冷涩的眼光,完全消失了。他微笑着递给刘思扬一张纸条,用压低了的、激动的声音说道:“这是楼下送来的。”

刘思扬接过来一张小纸条,是谁写来的?写着什么?他听得见自己的心在跳。展开纸条,他看见几个用铅笔写的仿宋字:

“来人可靠。”

啊!终于承认了自己。刘思扬兴奋地问:“是一个姓齐的同志写来的?”

“对,齐晓轩同志。”

“啊,我有个口信要带给他!”

“能带到。”成岗点头笑道,“我们先谈谈……”

把纸条揉成小团,吞了下去,刘思扬这时心里的兴奋和激动,简直无法形容。他终于在这里,在这表面上静如死水的魔窟里,找到了集体,找到了自己的同志。他的心里洋溢着刚入党时,最强烈地感觉到的那种巨大的温暖。“成岗!”刘思扬忍不住叫了一声。“你知道吗?我们俩早就是朋友,早就通过信的。”

“啊——你是刘思扬?”

“就是我。”

两个战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颗赤热的心,火一样的温暖……

此刻,在他后面,成岗背对着窗口,手里捏着一小截铅笔,正专心一意地写。过去,成岗一个人干,他只能断断续续,边写边用耳朵放哨,提防那些可能突然出现的危险;他只能拿自己的背,去遮住手腕轻微的动……现在,情况变了,两个人干,比过去方便得多了。

山上的鸟叫,又唤醒了他。刘思扬抬起头,望见几只黄色的鸟,像画眉,互相追逐着,扑到颤袅的树枝上,扇动美丽的翅膀,吱吱地叫着,又一齐飞向远方。多自由的鸟儿啊,刘思扬忍不住羡慕起来。

身后,铁镣锵锵地响,刘思扬没有回头。但他感觉得到,成岗又坐了起来,重新用短短的变色铅笔,在薄纸上写字。刘思扬不敢多想,他的任务是监视窗口,监视可能出现的敌人。这时候,只要他轻轻地咳嗽两声,发出信号,成岗就会在一瞬间,把那些写着密密字迹的纸片,塞进嘴里去。

成岗写的是流利而工整的仿宋字。最初,当他把《挺进报》白宫版第一期送下楼去时,楼下就要成岗坚持用仿宋字来写,并且只用变色铅笔,不能更改。当时,成岗虽然不完全理解一定用仿宋字和变色铅笔的理由,但他执行了这个指示。在这一期上,他写了许多重要的内容,那是刘思扬带进来的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天津、北平解放的消息……过去,由于消息缺乏,成岗只能把自己编印《挺进报》的材料,在集中营里重复一次……叫刘思扬惊异的也正是这个,那些无休止的毒刑拷打,能损害一个人的健康,却丝毫不能影响咸岗顽强的记忆能力。

读完成岗写的《挺进报》以后,刘思扬兴奋地提出了一个建议:

“成岗,我觉得应该在刊头上写上'挺进报’几个字,这才意味着党,意味着战斗。”

“不。”

“为什么?”

“楼下不同意。”

楼下?谁不同意?是齐晓轩吗?为什么不同意用地下党的《挺进报》几个战斗的字?刘思扬深深地感到诧异和遗憾。成岗说:“我原来也用刊头,还有期数和出版月……但只用了一次,楼下就来信警告说,这里斗争条件特殊,不能有任何疏忽,不能用刊头,以免万一被敌人发现了,马上就能从刊头、期数、月日上发现我们的活动……

刘思扬猛然得到一个鲜明的印象:这里,有一群坚强而谨慎的人,有着比他,一个新来的人更多、更深远、也更老练的考虑。

刘思扬走到窗前,想用点什么来表露自己的心情,写几句诗,或者唱一首歌?素常在情感激荡的瞬间自然流露的诗句,没有像泉水样源源流出,他的心,在谨慎有力的集体中沉醉了。阳光温暖地照耀着他的脸,照耀着他紧紧抓住窗口铁栏的双手,也深深地照在他的心上。

【注】①白宫:关在白公馆集中营里的同志们,称白公馆为“白宫”。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多次提到“楼下”,并交代“楼下”对斗争方式的指导警告,体现了特殊环境中的斗争智慧,突出了特定的时代色彩。

B.小说中刘思扬开始认为“成岗真是个多疑的人”,到后来“成岗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体现出成岗的老练和谨慎。

C.小说中刘思扬“把纸条揉成小团,吞了下去”,及“成岗就会在一瞬间,把那些写着密密字迹的纸片,塞进嘴里去”,表现出革命战士面对复杂环境时的机警和智慧。

D.小说中写成岗“脚胫已经被铁箍磨破了,又红又肿”,既交代了成岗独自留在牢房的原因,又写出了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折磨的坚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描写,丰富细腻,生动传神,符合人物身份,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本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对齐晓轩进行了描写,突出了一个坚定共产党人的斗争的成熟、坚强和谨慎。

C.小说中关于“天气”“鸟儿”和“阳光”的景物描写,意蕴丰厚,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也象征着对敌斗争的复杂。

D.小说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语言更能打动人心。

8.请简要分析文中刘思扬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9.小说较为详细地补叙了“小纸条”的由来,这样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选自《三国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B.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C.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D.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官职名,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B.建兴: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不平:文中指不和睦;现代指不公平的事,或因不公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D.自己:文中义为“自于己”,指原因始于自身;现代意义是指自身、本身、本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议论政治得失,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

B.杨仪很自负。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

C.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

D.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羕、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4分)

(2)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4分)

14.杨仪最后为什么招致大祸?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龙  门

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注释】①龙门,即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在今洛阳市南。作者家离此地较近,诗人作本诗时正值壮年。②气色:景色,景象。③时∶四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驿路旁的树像是从洛阳城伸展出来,衬托了龙门的壮观。

B.颔联写龙门有着众多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佛寺,几乎可以和皇家居处相媲美。

C.颈联与张若虚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四季变换,岁月蹉跎,人生短暂,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

16.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而《登高》为后期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风·无衣》描写将士们准备好武器,一起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种树人想要保持树木的天性,就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雁”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孤寂落寞、忠贞不渝等情感,比如唐代诗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①    。一般来说,北方人爱喝红茶、花茶,南方人爱喝绿茶,边疆各少数民族爱喝紧压茶,比如蒙古人爱喝奶茶,藏族人爱喝酥油茶。有饮茶谣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 〔甲。〕 ”   ②    。四川的茶馆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苏杭的茶馆以幽静雅致著称,广东的茶馆与“食”结合,北京的茶馆富于文化韵。北京作为古代帝都,  ③    ,有大茶馆、书茶馆、红炉馆、清茶馆、野茶馆等,老北京的大茶馆是具有多功能的饮茶场所。

茶文化是介乎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的文明,它以物质为载体,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内容。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饮茶品茗开始的。进入中唐,茶成为日常生活饮料,禅寺茶风的兴盛推动了文人茶文化的形成,禅寺成为文人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会”则成为〔乙 联结〕茶与文人的桥梁,一般由僧人邀请文人到寺院中品茶,借此机会赋诗酬唱,进行 〔丙 切蹉〕交流,茶会实际上是品茶会兼赋诗会的一种形式。唐代陆羽组织的大型茶会——杼山茶会,也是一种大型诗会,这种茶会一直到清代都延续不绝。随着文人对饮茶的参与和推动,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人茶文化。给亲朋寄茶,一般都是茶诗同寄,而收到茶后,也需以诗相谢。(   )唐代杜甫和白居易、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诗词大家给我们留下诸多咏茶佳作。白居易一生〔丁 嗜茶成癖 〕,留下五十多首咏茶诗。苏东坡咏茶诗有几十首,曾把“佳茗”比作“佳人”,且嗜茶到了梦中也不忘饮茶的地步,成为一段佳话。

人们品啜香茗时,往往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煮叶索句、乐在清茗的东方饮茶神韵,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还塑造了炎黄子孙的生命之躯。

18.下列各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甲处标点符号句号放到引号的外面才正确。

B.文中乙处“联结”可换为“连结”。

C.文中丙处的“切蹉”应写为“切磋”。

D.文中丁处“嗜茶成癖”的“癖”与“洁癖”的“癖”读音不同。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茶兴助长诗兴,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就是茶与诗构成的。

B.诗兴助长茶兴,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就是诗与茶构成的。

C.茶兴助长诗兴,茶与诗构成了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

D.诗兴助长茶兴,诗与茶构成了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

20.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民间歌谣是民间口耳相传的篇幅短小、抒情性强的韵文作品,常简称为民歌。民间歌谣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表现手法多样。请简要赏析上文中划波浪线的饮茶谣。(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实现“地月传书”,承载着喜鹊搭桥以便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寓意;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用“北斗”来命名,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北斗”寓意着光明与方向;火星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一号”,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A项,“勤俭节约……重新成为当代青年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错误。原文是说新节俭主义折射出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B项,“克制消费欲望”错误。原文并无此意;“不追求超前消费和生活享受”与原文“不刻意追求”的表意有出入。C项,“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与文中“希望在贫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意思相悖)2. B(B项,“化解了物资短缺与生存需求的矛盾”表述不当。原文是说新节俭主义“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3. A(A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传统的节俭方式,与新节俭主义观念不符)4. ①论证思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先提出观点,然后阐释新节俭主义的内涵及其行为表现,最后分析新节俭主义在青年中流行的原因。②论述充分严谨。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如列举儒、佛、道家等关于节俭的论述,恰切地论证了新节俭主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观点。③论证语言精炼准确。运用“一定的”“客观上”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4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5. ①强化自我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把新节俭主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吃穿住行上不盲目攀比,不追逐名牌,不讲究排场,朴素节俭,理性消费。②积极宣传倡导,带动他人加入新节俭主义者行列。从家人、同学等开始,对身边发生的奢侈浪费现象及时进行说服和劝诫;通过撰写文章、张贴标语、朋友圈聊天等形式,向公众宣传倡导新节俭主义理念。(6分,每点3分,其中结合文本2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意思对即可)6.D(D项,“交代了成岗独自留在牢房的原因”错误。他留在牢房并不是因为脚又红又肿,而是有革命任务。)7.A(A.“丰富细腻”错,小说中的对话语言短促简洁,更符合地下斗争场合的特点)8.①不理解成岗的秘密行为,内心委屈;②看到同志信任的眼光时内心充满期待;③看见纸条、找到集体时兴奋而激动;④对地下革命工作充满热情而在同志的引导下变得谨慎,在对敌斗争中变得成熟而沉稳。(每点1分,共4分)9.①对事件作补充说明,引出下文关于“小纸条”的情节,使情节更丰富;②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对“小纸条”事件的阅读兴趣,使叙事有波澜;③丰富人物形象,通过这一情节,我们能感受到渣滓洞集中营地下革命者对革命的热情,以及同志间亲密无间的信任,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共6分)10.B (“仪每从行”,“从行”,词组,随行,之间不断开,排除AC;“自为年宦先琬”,“自为”,自己认为,之前断开,排除D)

11.B (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不是秦初。) 12.D(“杨仪当官爱显摆”错误,原文意思是杨仪因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13.(1)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数”,多次;“规画”,规划;“筹度”,筹措;“斯须”很快。4分,每点1分。)(2)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徙所”,流放地;“诽谤”,批评指责过失;“激切”,激烈;“收”,捉拿。4分,每点1分。)14.①心胸狭窄。虽有才能,但没有受到重用,就心生怨恨。②口无遮拦。对费祎说起投靠敌国之话。③知过不改。被流放仍然公开激烈指责批评朝廷。(3分,每点1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15.D(D项,“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错误,应是不能尽情地观赏这样的盛景而心生遗憾)16.(1)写景上,①本诗描写了龙门雄奇壮观的景象(1分),②《登高》描写了空旷苍凉的秋江景象(1分)。(2)抒情上,①本诗表达了对龙门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2 分),②《登高》表达了漂泊无依、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感伤之情(2 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17.(1)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或: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或: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或: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或: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本题6分,每空1分,第三小题中只要包含“雁”这个意象的唐代诗句均可)18.C(A项,该引号代表的是引用,属于直接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B项,“联结”主要用来指一种虚无的或精神上的联结,比如联结的神经元;“连结”:主要用来指物体之间无生命体的连接。根据原文语境,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所以应使用“联结”。D  项,两个词中的“癖”读音都为“pǐ”)19. C(根据“给亲朋寄茶,一般都是茶诗同寄,而收到茶后,也需以诗相谢”可知,“茶”带动了“诗”,故排除BD项。根据本段文字论述中心为“茶与诗”,故以“茶与诗”为主语,排除A项)20.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孕育了炎黄子孙的生命之躯,还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3分,把语序不当改对2分,搭配不当改对1分)21.①中国各地饮茶习惯各不相同②各地的茶馆也各具特色③历史上的茶馆名目繁多 (6分,每点2分,意思对、不超字数即可)  22.①歌谣句句相押、一韵到底,节奏富于韵律,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美感。②运用排比、夸张的手法,将人们已离不开茶饮的日常生活情形展现出来,表达民众对茶饮的喜爱。③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加上篇幅短小,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利于口头传播)。(5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全对得5分)四、写作(60分)【参考分析】审题时,第一段中的“嫦娥”“鹊桥”“北斗”“天问”都和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有关。再结合第二段中富有想象力的“传说”即“中国式浪漫”,更是典型的古老文化。薪火相传,传的是学问技艺,材料中指的是我国富有想象力的传统文化。关键词紧抓“幻想、现实、科技、薪火相传”,可确定材料意图,围绕“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现代科技,创造奇迹、实现梦想”等立意作文。 参考立意: 1.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2.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利用现代科技,实现强国梦3.传承优秀文化,承担责任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4.传承古老梦想,利用现代科技,让梦想成真5.坚守文化自信(或传承),坚持科技创新6.科技与文化携手,发展与传承并行7.让科技之花绽放在人文枝头8.聚科技之光,燃文化之火

【参考译文】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建安年间,他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奉命西行去见刘备。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非常喜欢他,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及至刘备为汉中王,又升任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东征东吴,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和,便被降职,名义上担任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准备南行。建兴五年(227),杨仪跟随诸葛亮到汉中。建兴八年(230),杨仪被升为长史,同时兼任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做事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调度指挥,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深爱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遗憾二人不和睦,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建兴十二年(234),杨仪跟随诸葛亮出军屯扎在谷口。诸葛亮病逝于沙场。杨仪已率领部队退回,又讨伐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特大,理当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于是招呼都尉赵正用《周易》卜卦,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而诸葛亮生前已有秘密的打算,认为杨仪性情急躁胸襟狭窄,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不过是闲职而已。

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去投靠魏国,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建兴十三年(235),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公开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子孩子回到蜀地。

评论说:刘封处于招致嫌疑的地方,而他的思虑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凭借才干而被拔擢进用。李严凭借办事的才干器局而发达。魏延凭借勇敢智略被任用。杨仪凭借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刘琰凭借故旧同宗而任职,都能位尊任重于一时,看他们的举止措施,寻求他们做事的准则,招来灾祸,没有不是始于自身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