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先“赚”两百亿

研发依然是短板

小米创始人团队中,多位有着技术研发背景,雷军更是二十多年的“程序员”,但是从公开资料来看,小米内部对于研发的重视级别始于高通“翻车”事件。

2014年下半年,高通推出骁龙810处理器,次年开始在终端机上使用。2015年小米信心满满的推出搭载骁龙810的旗舰机型小米note顶配版,但是由于810的发热较为严重,导致这一被视为小米第一款高端机型的产品无辜躺枪,口碑严重下滑,此后数年一直在高端机领域抬不起头。后来小米6也曾因为骁龙835的产能不足问题,一再延期发布。

也正是2015年,研发投入第一次出现在小米业绩报告中,当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5.12亿,到2020年这一数字达到92.56亿。此外,为了加快推进研发进展,2019年小米还成立技术委员会,任命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还在核心管理岗位上任命了14名总经理、副总经理。

客观来看,小米本身在研发投入上的数字,呈逐年增长态势,但是过去5年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始终没有超过4%,不及其在广告、宣传上的支出占比。进入造车领域后,小米的研发投入无疑会再增加一个量级,这不仅仅是对资金的考量,更多是对研发能力的考验。

对此,雷也在发布会上表示,“我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我也明白动辄上百亿的投资,我也知道至少3-5年才能见效,但今天的小米,是值得大干一场的时候了,我们有钱,我们亏的起”。

来自小米官方的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小米在全球范围授权专利16000余件,5G标准相关申请专利也有3200余件,但并未透露与汽车和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数量。

总结

根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小米暂列第14位,与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公司仍有较大差距,也低于华为、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康威视等科技公司。

影响力和市值上的差距,也逼迫小米寻求自我突破。至于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造车,外界猜测主要是因为目前无论是电池、电机,还是半导体、软件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且其中多是如LG、博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体量的上市公司,品牌可信、质量可靠。

但问题也在于此,技术都是别人的,工厂也是别人的,小米这么做的价值在哪?此外,小米能否像控制手机供应链成本一样压缩“造车”成本?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小米自己能回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