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
第428天
这是读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的第4天,也是第2遍读理解人性,同样这一遍也是没有读太明白,理解能力差,没有吸收,没有沉下心去读是主要原因。事实上还是太功利了,看个书都在求效率读着读着就成了泛读,最后只记住了一个书名。当然读完再梳理一遍,加深印象。
阿德勒对人性的理解还是比较通透的,人性的各个面他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没有故事纯理论,读完即使没有正确的读懂,但还是对人性存有一些认知的,这就是大师的过人之处吧。
其实理解人性很简单,就是看他身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就知道了,但是要追根溯源的话,又要回到他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人的每一种性格的形成都在心底里潜藏着一个深刻的故事,虽然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
记忆深处有那么一件事就是性格形成的起源,比如说我常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来源于我心底深处的记忆,就是在很小的时候我给妈妈做饭,妈妈很高兴特地带我去买了一包很珍贵的零食,是什么味道我不记得,做饭什么味道也不记得。唯一记得的就是妈妈的笑脸和一声:真棒。
记忆是有选择性的,记忆是为个体成长而服务的,是由个体的生活目标而支配的,那些被遗忘的是因为他们妨碍了我们的目标。因为那段记忆是塑造了我渴望被认可的性格,所以它保存了下来,现在当我被人忽视而伤心的时候,我知道问题的根源,那我不会去怪别人,而且明白这是我自己的原因,所以心里也就没有那么痛苦了。所以当我们因为某件事而痛苦或开心时,都会找到相应的童年的记忆。
要了解一个人时就要探索他童年的回忆,儿童时期人们无法与外部环境抗争,只能在大人的保护下成长,但是儿童的真正需求,成年人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有时欲望无法被满足就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寻求大人们的关注,比如哭、摔东西或者是好好学习,一旦一个方法管用,那么下次下下次就会逐渐形成他的习惯,一直到成年。
当然当一个方法不管用的时候,小孩子们又会寻找其他的方法,大人们常说,让他哭吧,哭够了就不哭了。其实儿童很聪明,这种方法不行,他就开始换另一种方法,比如为大人做饭好好学习这是正向的探索,而打架之类的是负向的探索。无论哪种都会都塑造成年之后相应的性格类型。不过也没有100%的完美性格,即使正向的探索,也可能会走向极端。
这本书理解的实在是太浅,写得也很苍白,没有新观点,思路被打断,写的更水了。简单的来说人性的塑造就要注意的是父母的教育,这个是最有必要。